討論:莫斯科-立陶宛戰爭
本條目為2021年立陶宛感謝祭作品。 |
莫斯科-立陶宛戰爭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本條目有內容譯自英語維基百科頁面「Muscovite–Lithuanian Wars」(原作者列於其歷史記錄頁)。 |
202206疑似影響維基編輯之對照錄
編輯現開專版為記錄集中重審個別編輯之影響,以下存照為對證和計劃協作之依據,不照錄影響後內容物:
主筆1前內容:
立陶宛軍隊在1363年第一次攻進莫斯科公國。阿爾吉爾達斯在1368年率軍第一次遠征莫斯科。立陶宛王子摧毀莫斯科的邊境,擊潰了斯塔杜布·西蒙·德米特里耶維奇·克拉皮瓦王子,奧博連斯克王子康斯坦丁·尤里耶維奇的軍隊。在11月21日在特羅斯納河上擊潰了莫斯科的偵察部隊。不過無法佔領莫斯科的克里姆林。阿爾吉爾達斯摧毀城市周圍的地區,擄獲許多的莫斯科人。後來阿爾吉爾達斯在1370年發起了另一次遠征,毀了沃洛克拉姆斯基周圍的地區,12月6日圍攻莫斯科,開始要破壞鄰近的地區,但得知弗拉基米爾·安德烈耶維奇王子要協助莫斯科的消息後,退兵回到立陶宛。阿爾吉爾達斯在1372年第三次攻擊莫斯科公國,攻到柳布茨克,而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擊退立陶宛的偵察部隊,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阿爾吉爾達斯在1375年滅了斯摩棱斯克公國[1]。
莫斯科公國的君主伊凡三世自認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以及東正教會的守護者。他自稱是「全羅斯的統治者」並要求世襲以前基輔羅斯的土地[2],其野心使得莫斯科公國的領土和權力日漸增大。有「蒙古之軛」之稱的欽察汗國在1480年對阿黑麻汗在烏格拉河對峙的失敗後走向衰亡,莫斯科則逐漸擴張,在1456年將影響力擴展到梁贊大公國,1477年併吞了諾夫哥羅德共和國,1483年又併吞了特維爾大公國[3]。伊凡三世的進一步擴張和立陶宛的利益發生了衝突。
主筆2前內容:
莫斯科迅速佔領了立陶宛在布良斯克、維亞濟馬[4]、多羅戈布日、托羅佩茨和普季夫利的堡壘[5]。
自從立陶宛大公格迪米納斯統治開始,莫斯科大公國和立陶宛大公國就開始了一連串的衝突。格迪米納斯在爾平河之戰打敗了魯塞尼亞人,佔據了基輔,基輔羅斯的前首都。立陶宛繼續擴張,在十四世紀中合併了切爾尼戈夫和西維利亞。格迪米納斯的繼任者
阿爾吉爾達斯和特維爾大公形成了聯盟, 三次攻擊莫斯科,想利用年輕的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在位時進行攻擊,不過德米特里·頓斯科伊成功抵禦他們的侵犯。
俄羅斯歷史學家Matvei Kuzmich Liubavskii提到立陶宛損失了70個鄉(volost)、22個鎮、13個村莊[6]。立陶宛也承認伊凡三世的稱號「全羅斯的統治者」[7]。
主筆3前內容:
立陶宛軍隊在1363年第一次攻進莫斯科公國。阿爾吉爾達斯在1368年率軍第一次遠征莫斯科。立陶宛王子摧毀莫斯科的邊境,擊潰了斯塔羅杜布王公西蒙·德米特里耶維奇·克拉皮瓦,奧博連斯克王公康斯坦丁·尤里耶維奇的軍隊。
同時克里米亞汗國的明里·格來汗因為莫斯科攻打喀山,斷絕和莫斯科的盟約[8]。莫斯科和立陶宛又展開了戰爭。
米哈伊爾·格林斯基的叛變(格林斯基兵變)也是在這次戰爭中發生的。他是立陶宛元帥,
他在奧爾沙附近加入了莫斯科的軍隊,之後被立陶宛最高軍事首領Konstanty Ostrogski打敗[9]。
莫斯特大公國在1512年12月進攻立陶宛大公國,想要攻下主要貿易中心斯摩棱斯克[10]。在1513年前六週的圍攻失敗了,接下來四週的圍攻也不成功[11],後來城市在1514年攻陷[12],由寡言太子瓦西里·舒伊斯基(Vasily Nemoy Shuysky)擔任斯摩棱斯克的攝政[12],當時已投向莫斯科的格林斯基原以為可以擔任攝政,後來因此威脅要重新投向立陶宛的齊格蒙特一世一方,不過被俄羅斯人所監禁[13]。
齊格蒙特一世在1521年打敗了條頓騎士團大團長,和喀山以及克里米亞韃靼人結盟對抗莫斯科[14]。克里米亞汗馬赫默德·格來對莫斯科發動毀滅性的攻擊,最後莫斯科大王子承諾進貢[15]。
參考鏈接
編輯- ^ Sergey Solovyov. History of Russia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ISBN 5-17-002142-9, v.3 [1]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k221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p460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d111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Stevens (2007), p. 58
- ^ Alef (1959), p. 155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sw197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sw185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Jurginis (1985), p. 638
- ^ Soloviev (1976), p. 55
- ^ Stevens (2007), pp. 57–58
- ^ 12.0 12.1 Soloviev (1976), p. 56
- ^ Soloviev (1976), p. 58
- ^ Soloviev (1976), p. 79
- ^ Soloviev (1976), p.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