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討論:馬來西亞/議席
這裡是討論頁,用於討論如何改善頁面馬來西亞/議席。 |
以上從略…
已經審核,建議您參照龍運國會議席修改,會比較成熟。還有這裡有[1]和[2],至於Chan Tee Yuen和Wong Ah Peng找不到可以用譯音,還有連接號可以使用----,逗號應該換成頓號、還有往年成績可以從英文維基翻譯,感謝貢獻。 angys →討留獎 2018年6月10日 (日) 17:10 (UTC)
- 好的,會進行深入修改,而對比龍運國會議席的內容進行修改,第一次的貢獻,多多見諒。Ys keong99(留言) 2018年6月11日 (一) 02:38 (UTC)
- 沒關係,但是我覺得您應該要看看這個,這是我和另一名編者的討論。
“ |
馬來西亞國會議席您好,得知閣下近日抽出時間編寫龍運和甘馬挽國席,在此想要和閣下商討格式,如果可以希望每個國席頁面不要相差太多。 1.首先信息框我認為沒什麼問題。 2.導言部分可以考慮調整成
3.龍運的歷史段落寫的不錯,可以考慮沿用,只是屆數我認為可以使用中文的「一」而非羅馬數字的「1」,和方塊字比較貼切。 4.而如果有能力則可以像峇吉里或大山腳一樣在歷史前添加「簡介」段落,描述該國席面積的演變。 5.龍運和甘馬挽有「選民結構及分析」,我認為這個段落可以和簡介合併。 6.閣下的國席沒有將投票站列出,我認為可以做成列表(只是比較費時,如果要列出可以把BILANGAN PEMILIH BAGI BAHAGIAN-BAHAGIAN PILIHAN RAYA PERSEKUTUAN DAN NEGERI BAGI NEGERI�頁面額扒出來,裡面還有各投票站人口供參考) 7.至於選舉成績段落的鐘擺效應我想請問閣下是如何計算的呢?這個我不會。 8.參考來源和注釋我認為應該分開,就是注釋只列出文字如{{notetag|回教党于2010年易名为伊斯兰党}},參考來源就只有cite和ref而已,然後在底下放「參考資料」和「注釋」。 9.分類可以考慮國一個,州一個。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小意見,還望閣下指明,謝謝。 angys →討留獎 2018年4月21日 (六) 15:17 (UTC)
2、關於由選委會創設,應該交由國會議席條目解決,不需要在每個議席中增加重複的信息,每個導言應該是「非重複」、最扼要的資訊組成。至於屬於何州沒有意見。在下只是對登嘉樓一詞當初通過的邏輯和方式感冒而已,另外也擔心一點,即國席不屬於一州、國席與州席其實是沒有上下隸屬關係,我們的敘述會誤導受眾。現在在下處理著時,國席和州席還有縣的概念目前還在一起是因為選委會自己在報告中有提到,目前是很勉強地以縣級單位為中心劃選區,但州議席還是保證一定不會劃出國會議席。我國的政界操作方式國席州席議員還是有互動轉介的功能,所以才勉強保留。 3、關於屆數的問題。首先表格中,願我國萬年無疆,一旦第二十一屆、或第一百零一屆佔據太多位元空間,會導致表格變形,目視的資訊表面,不重要的「屆數」會佔據過大空間。其次,行文中,第一屆、第二屆我們確實是見過的,不過在這種非成語、定型語的數字,是應該以阿拉伯數字顯示的。也就是說除非屬於描述或模糊色彩的數字,按照標準應該是用阿拉伯數字的。一般儀式活動所以用全漢字,那是為了典雅莊重,在行文時,不應該以全漢字行。以世界上其它活動來看,第七十九屆,第一百四十三屆,第一千一百二十三屆,這種全漢字敘述一定不可能為現代文字接受的。另外我建議歷史的部分就定型:概念有三個,一、初創年份,二、歸屬變化規律(堡壘還是搖擺),三、穿插特殊歷史事件。如果可以我還想還可以做比較特殊的席位命名及變動,譬如去惡用吉名、或是喪失某區域等。 4、國席邊界變化我也苦惱很久的了,也查找過部分疆界變化,我甚至也知道一部分邊界以哪些街道、河流為準,但是沒有完整確切來源。即使是最新的重劃選區報告還有歷年大選成績一書,都無法撐起敘述。沒有來源無法敘述,如此而已。州議席演變表已經是極限,是靠著英維給初步架構,我才能在新加坡南洋找到1970年代以前的記錄,另外藉著Almanak的列表,然後加上以極為繁雜的來源還有各種地理上的歷史知識、選舉委員會的區劃常識才得以判斷無誤的。1980至2000年間這段將會是所有議席的網路來源空白區。 5、選民結構我建議還是另外放。現在是這些地方來源少分析少,所以看來無甚內容。尤其丁加奴地區華人甚少,一般本土文獻又不急著分析此處。可是墾殖票外,還有可以敘述的地方,譬如三軍軍區票倉、種族比例變化、少數民族部落、以後可能還有性別、年齡、收入、經濟形態差異。這部分專門收集這些,主要目的是分析一個地區,鐵票在哪裡,根本利益在哪裡,必然的變化在哪裡。該段任務是抓住一些最基本的規律。 6、投票站不建議放。這真的是瑣碎訊息。由於傑利蠑螈的關係,這些投票站的名稱甚至和實際投票的地理位置沒有十分緊密的關係,連一位選民都無法就投票站判斷他的投票位置,我也不相信任何選民需要到維基查詢此事,至於提供參考,這除了極為冷僻的學問家外,恐怕不是一般人需要的資訊陳列。投票選區下(Daerah Mengundi)還有各個投票站,隨著人口上飆,恐怕以後會更長。這些投票站就算要做,也應該分散到州議席做,但是如前述,究竟這麼做的參考價值何在。連我這種愛好者都不想看這些斷爛朝報沒有服務價值的新舊投票站。詳列投票區和人口除非是城市型的地帶如香港、臺灣、新加坡,以我國之廣幅,選委會還要再加投票區上去,這個是自掘墳墓。我國人民尤其華人對巫金沒有概念,這些地名會很長很長很長時間都是馬來語,我很強烈反對單純置放投票站訊息。如果投票區的人口和投票率有特殊意義足以形成文字敘述,倒是個別議席可以列出部分投票區,不過我不相信近期會有如此綿長時期和詳細瑣碎的研究。 7、鐘擺效應主要是想看選民在兩大陣營間的搖擺、反省的心理作用,其實國陣過去根本還沒有真正的對手,除了少數國席固定由兩黨較量者外,並沒有太大作用。不過還是可以看出支持國陣和反國陣的搖擺,這群人很可能是國陣內的邊緣黨員還有比較理性的選票在搖擺。計算方式是,我舉龍運為例,2013年的伊黨的支持率〈52.65〉-2008年的公正黨支持率〈45.34,我是以公正黨其實是與伊斯蘭黨合作為前提當做是伊斯蘭黨〉,得〈∆%〉,搖擺效應是以兩個∆%加起來除2,即把第一高票加第二高票除之。鐘擺效應針對的是投黨不投人,遇上特殊情況一點用都沒有。所以個別年份尤其1974年伊黨進入國陣時,根本無比較價值。 8、如果要統一使用我沒有意見,這就請你幫忙做做。我是以書後註列註,參考資料則是列出主要參考資料,以後若有機會參考資料下還要提供延伸閱讀。我對純文字註解另外放置是有些意見的。這些註解如果沒有來源就必須另外對待,那就不應該放入維基,如果和有來源的註解一樣有參考價值,就應該在一起。沒有來源,那是因為這是在其它維基條目如伊斯蘭黨中已經闡明,或者字典、辭典等理所當然,並且容易搜尋、證明、計算的資料,但放這裡可以協助加速閱讀、理解,所以才會列註,這種註解沒有必要列明來源,但是資格和分量和有參考來源的註解是一樣。我認為把純文字註解和有來源註解分開,是維基人花俏而不成熟,對註解一知半解,炫技而非服務讀者的做法。維基的頁下注雖然比較遠,但是因為網頁的特殊環境,和紙本頁下註很像,而紙本頁下注的處理是不會把純文字註和含來源註分開的。相反的,註解或註釋應該包含一切引用說明,參考資料不需要如論文般重複列出所有參考文獻,應該是成就重要概念和內容的主要參考文獻,這些文獻可以在註解中重複,甚至應該可以豁免註解。我的看法的特點就是讀者也應該有責任,自己去翻看其它條目,以及一個條目不應該承載所有註解的重擔,如此一來資訊到知識在建構的過程中,不會重床疊屋,浪費人類編輯者的精力。 9、我記得分類頁面的指示,其實是有州則應該列在州中,不當列在國中,國家級分類頁面最多只列州屬分類頁面。不過如前所云,國席和州其實沒有直屬關係,不過我理解想要只找某州國會議席的想法。我倒是建議如果現有議席以DEFAULTSORT:丹、彭、玻、吉、霹、檳、雪、森、甲、柔、砂、沙、直, PXXX來區分會否更佳?以後還會有已廢除的國會議席,不會也要按州屬分吧。這像是無窮無盡的folder夾。尤其是現在國席條目如此稀少,更是無謂。不過我沒有意見,但是不要叫我寫那三個字。Cherjau(留言) 2018年4月21日 (六) 20:21 (UTC) 巴生國會議席來源、來源、來源。如果要維持格式穩定,就要考慮究竟有多少可靠材料能支撐全國所有國會議席,能夠在一種穩定的格式內填寫出質量穩定的條目來,我如是想。一旦脫出框架,資訊錯誤的可能性就比較高。巴生國會議席所謂的源頭,龍運也一樣是有的,可能屬於丁加奴南區議席,然而容在下說多一次,沒有來源可以證明。該條目的簡介一節,雖然沒有來源可以證明錯誤,然而常識上的錯誤甚多,首先巴生市不可能源自一個選區,1958年創建的巴生國會議席也和之前的議席沒有繼承關係,若非如此則創建一詞有誤。1958年斷不可能是重劃選區,這是新國家新國會,委員會創建新議席。兩度改名處或許無誤,倒是比較懷疑1986年以來巴生即P110至今。國會選區範圍敘述,我是強烈建議不要置放,這種敘述很大可能是個人主觀敘述。州議席的敘述也是需要來源,50年代至90年代長期沒有更動易名,也不太符合人口增長的程度。歷屆選區情況一節,除了陳喬儀及其條目內有來源外,其它並無來源。一旦要文字化,由於前後需要有相應的敘述,沒有來源將會是常見的現象。投票站在下的意見已經很清楚了,除了很熟悉該區域的人以外,這些過度詳細的資訊難以理解。1974年的部分,前面是說更名,後面的表格是說廢除,沒有來源也沒有辦法判斷。選舉數據似乎還缺幾屆。但依然感謝該創建用戶,外地人很難理解部分地名和人名,尤其選區演變在資料讀取和分析時,還是要當地人比較容易理解和搜尋關鍵字。另外雖然沒有來源,但是簡介到選區情況的部分,有提供該議席稍微整體的歷史輪廓,當然,如果敘述沒有錯誤的話。Cherjau(留言) 2018年6月10日 (日) 20:22 (UTC) |
” |
- 如維基需要更多來源來編輯條目,2004年後編輯人可以依據網絡報道和資料素材進行編輯,不過在這之前的年代欠缺,只有一些報館記者(無論是中、英、國)零散的整理報道和選委會所提供的選舉成績資料,那麼在進行修改編寫就有難度;如果是以書籍作為來源和註解,也只能依靠那位看過或是擁有書籍的編輯者來編輯和完善條目。或許維基達人們可以深入討論和修訂特定的條目,做為例子。我就暫時擱置雪州周邊國席的條目創建,或許大家都需要更多時間來探討國會議席條目的編輯。那我轉換編輯和完善的條目的類型和靜觀更多國席的編輯詳情。Ys keong99(留言) 2018年6月11日 (一) 03:50 (UTC)
是可以創建的,不過需要多討論,免得格式分歧。而且現在這樣做效率不高,我認為您可以先往擴充議員條目的路走,比較多人看也比較節省時間。比如說陸兆福、張健仁這些 angys →討留獎 2018年6月11日 (一) 04:13 (UTC)
- 好吧,會在現有的政治人物上繼續完善、擴充和修改條目。Ys keong99(留言) 2018年6月11日 (一) 04:16 (UTC)
- 還有這個[3]和[4],有意思可以去留個名。其實馬來西亞用戶是有一個臉書群的,只是現在不活躍。 angys →討留獎 2018年6月11日 (一) 04:24 (UTC)
- 已留名!Ys keong99(留言) 2018年6月11日 (一) 04:34 (UTC)
- 嗯,還有一個WP:維基人地圖,可以考慮去留個名,然後其實你有注意到嗎?你是可以創建一個用戶頁的,只需要按下你的用戶名,然後放一些內容保存(像編輯條目一樣)就可以了,感謝加入。 angys →討留獎 2018年6月11日 (一) 04:37 (UTC)**
- 嗯,有注意到。維基人地圖待會我再去留名。Ys keong99(留言) 2018年6月11日 (一) 05:04 (UTC)
- 嗯,還有一個WP:維基人地圖,可以考慮去留個名,然後其實你有注意到嗎?你是可以創建一個用戶頁的,只需要按下你的用戶名,然後放一些內容保存(像編輯條目一樣)就可以了,感謝加入。 angys →討留獎 2018年6月11日 (一) 04:37 (UTC)**
- 已留名!Ys keong99(留言) 2018年6月11日 (一) 04:34 (UTC)
- 誒,沒想到缺乏讚美的回應會讓你看到。我其實很感謝任何想創建國會議席的人,因為數據表格真的很煩,我手上目前只有丁加奴的數據。不過因為未來國會議席會很多,如果要統一格式,還有(避免刪除沒有來源的有爭議性文字發生網路糾紛,畢竟政治條目嘛)簡化事情,才會建議用最低限度的格式,可以用最少的精力,來創建條目。我認為閣下應該繼續創建國會議席條目,第一重要的是大選成績,其次是找出該議席的特性,譬如龍運國會議席的特點有兩個:伊黨巫統之爭、墾殖民,這樣讀者就會很容易抓住這個議席的焦點。甘馬挽則是長期是巫統議席、墾殖民,而且我還想寫甘馬挽專出部長,和龍運之間的資源鬥爭,只是沒有來源支持敘述。我們書寫國會議席條目,除了為公民整理基本資訊外,也協助他們判斷自己議席的結構,想巴生國會議席,從國大黨轉向馬華,我覺得就應該是要去努力找來源的重點中的重點,這樣選民就會立刻抓到議席特點,而且一旦你找到國大黨的網路資源,我們以後遇到國大黨的事情,就會以你的條目為參考,引用該條來源證明。一些淺見,在下認為雪州人創建雪州議席,丁州人創建丁州議席是最佳的,促進自己的鄉土認識,也比較容易明白該區特色。繼續從事議員創建當然也很好。Cherjau(留言) 2018年6月11日 (一) 06:26 (UTC)
- 哈哈,建議是應該的,畢竟自己還是入門編輯人而已,感謝提點。我會在近幾天內加強簡化條目的內容,和引出議席易主的重點。Ys keong99(留言) 2018年6月11日 (一) 06:43 (UTC)
- 誒,沒想到缺乏讚美的回應會讓你看到。我其實很感謝任何想創建國會議席的人,因為數據表格真的很煩,我手上目前只有丁加奴的數據。不過因為未來國會議席會很多,如果要統一格式,還有(避免刪除沒有來源的有爭議性文字發生網路糾紛,畢竟政治條目嘛)簡化事情,才會建議用最低限度的格式,可以用最少的精力,來創建條目。我認為閣下應該繼續創建國會議席條目,第一重要的是大選成績,其次是找出該議席的特性,譬如龍運國會議席的特點有兩個:伊黨巫統之爭、墾殖民,這樣讀者就會很容易抓住這個議席的焦點。甘馬挽則是長期是巫統議席、墾殖民,而且我還想寫甘馬挽專出部長,和龍運之間的資源鬥爭,只是沒有來源支持敘述。我們書寫國會議席條目,除了為公民整理基本資訊外,也協助他們判斷自己議席的結構,想巴生國會議席,從國大黨轉向馬華,我覺得就應該是要去努力找來源的重點中的重點,這樣選民就會立刻抓到議席特點,而且一旦你找到國大黨的網路資源,我們以後遇到國大黨的事情,就會以你的條目為參考,引用該條來源證明。一些淺見,在下認為雪州人創建雪州議席,丁州人創建丁州議席是最佳的,促進自己的鄉土認識,也比較容易明白該區特色。繼續從事議員創建當然也很好。Cherjau(留言) 2018年6月11日 (一) 06:26 (UTC)
- @Dotalim0204:,您該看看這個。 angys →討留獎 2018年6月13日 (三) 14:2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