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姓

中文姓氏
姓氏
百家姓》第185位
23:
24:
25:

郡望  上党郡

包姓是一個中文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85位,包(读音为bāo,ㄅㄠ)姓,中华姓氏之一,为三皇之首包羲字伏羲号黄熊谥太昊后裔, 《路史》云:包羲氏后有包氏。[1]《易传·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2]皇甫谧《帝王世纪》云:太昊帝包牺氏……继天而生,首德于木,为百王帝。帝出于震,故位在东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称太昊。[3]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太暤包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有圣德。

起源

编辑

包姓主要有兩個來源:

  1. 于风姓包氏,《路史》记载出自远古三皇之首包羲太昊伏羲氏。相传包羲创制八卦,《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引述前人之语说:“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6] 《汉书·律历志》载:“自伏羲画八卦,由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7] 又如《汉书·郊祀志》说“刘向父子以为帝出于《震》,故包羲氏始受木德”。[8] 等等,称为“包羲太昊伏羲氏”后人避其包羲名讳,只称其字伏羲。唐人所编《元和姓纂》称,太昊为风姓。[9] 宋人所编《路史》亦称包羲太昊伏羲氏为风姓包氏,母为华胥,感雷王遂人氏巨人迹而孕,生包羲太昊伏羲氏;《帝系谱》载包羲太昊伏羲氏后裔包豕韦为风姓包氏,《绎史》世系载伏羲后裔豕韦,《唐书》载包羲太昊伏羲氏后裔豕韦为风姓,《竹书纪年》载商王武丁五十年逐豕韦北迁北海之州,《东北民族史略》载豕韦北迁为室韦,包豕韦《隋书》《北史》译为钵室韦,《唐书》称蒙兀室韦,其后裔《蒙古史》载蒙兀室韦乞颜部孛儿只斤(包尔炽君)氏族成吉思汗包尔炽君.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为蒙古族,成吉思汗后裔蒙古族包姓,人口三百八十多万人,为蒙古族第一大姓。
  2. 出自春秋时楚国大夫上将军包胥的后裔[11]。包羲太昊伏羲氏娶有蟜氏少典为妃。《元和姓纂》载:太昊娶少典,其后袭封者,以为姓。《国语·晋语四》载: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并注祖母华胥。《路史》载:包羲母华胥。《史记》《百家姓·包》载:包羲之子黄帝子孙楚君棼冒后裔包胥救楚有功封于申,史称申包胥,包胥辞不受,人称王孙包胥。周敬王姬丐十四年(楚昭王熊壬十年,公元前506年),吴王僚用伍子胥之计破楚入郢。包胥随楚昭王芈轸(熊壬)出逃,在楚国将亡的危急时刻,包胥认为只有强大的秦国能够帮助楚国,因而独自求援于秦国。秦哀公不愿意出兵。包胥因遭拒,便在秦廷不吃不喝地哭泣了七天七夜,秦哀公为其忠心所感动,终于派公子子蒲、子虎率领战车五百辆援救楚国。在秦、楚两国军队的反击下,终于赶走吴国军队,收复了郢都,楚国得以复国。后来,楚昭王论功行赏,封包胥于申地(今河南南阳市),而包胥则声称:我请救兵不但为了国君,最主要是为了楚国人民!拒受赏赐,随即隐居山中,以度晚年。因此,楚国人民对王孙包胥非常敬重,仍按封邑名称其为申包胥。

堂号

编辑

郡望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 《百家姓姓氏溯源》
  • 《百家姓溯源》
  • 《中国姓氏辞典》

延伸阅读

编辑

[]

 百家姓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包姓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圖書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