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陶符中國新石器時代一種接近文字形式的符號,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出土陶器和陶片上刻画的符号共有27种。這些陶符,還在陝西寶雞北首嶺、長安五樓、郃陽莘野、銅川李家溝臨潼姜寨零口垣頭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

半坡陶符符號。根據歷史研究者于省吾解讀:「×」= 、「+」= 、「|」 = 、「||」 = 二十、「T」= 、「↑」= [1]

研究

编辑

過往,這些在半坡陶器上的黑線條符號,一直都被認為是製飾用的花紋[2]。但自從中國大陸在1980年代開始在考古學上突飛猛進,從大量發掘出來的殷商甲骨文的內容來推斷,當時的人不可能在一開始使用文字之前,就能夠有系統的對事物在具體的描述。所以,語言學家及考古學家推斷,在夏朝時的中原人應該已經掌握了文字。不過,從夏朝出土的陶器上,卻一直只發現有花紋而沒有文字,所以有學者提出:陶器上的花紋(黑線斜紋)和圖案(花、獸等造型)其實都是文字。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源——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 Hunan Renmin Press. November 2008 [2011-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中文). 
  2. ^ 在1980年代香港的中國歷史科教科書都是這樣寫的。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