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公共体育场

南市公共体育场,是位于上海市老西门街道大吉路208号(方斜路555号),是首个由中国人自办的公共体育场

31°12′55″N 121°28′48″E / 31.21515°N 121.48005°E / 31.21515; 121.48005

“五四”以来上海革命群众集会场所—南市公共体育场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1919年-1937年
认定时间1977年12月7日
地图

南市公共体育场,是位于上海市老西门街道大吉路208号(方斜路555号)的一个历史上存在的体育场。它曾被命名为西门公共体育场沪南体育场上海市立体育场南市分场上海市立体育场[1]上海沪南体育活动中心,是首个由中国人自办的公共体育场[2][3]。现为上海市黄浦学校校址[4]

历史沿革

编辑

中华民国时期

编辑

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上海西门斜桥外,由私人创办了一个民众健身的体育会上海体育会成立,专门教授新式体操运动。1915年,上海县知事沈宝昌奉江苏省公署令,委托县教育会会长吴馨筹办公共体育场[5]。吴馨租借上海慈善团在小西门外大林路、方斜路和大吉路交界处地皮26亩,建成300米跑道、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室内篮球场和健身房,命名为西门公共体育场[5]。1917年3月30日,体育场正式建立,属私营性质[5]

 
1919年5月7日,上海西门公共体育场内的群众声援五四运动

1919年5月7日,2万多上海市民众到西门体育场举行示威游行的“国民大会”,声援北京的五四运动,这也是五四运动时期上海市的首次群众集会[6]。之后,上海学界成立上海学生联合会,通电全国举行罢课,并在学生宣传鼓动下,上海工人和店员展开抵抗日货行为[7]。5月26日,上海学生举行总罢课,两万人齐聚公共体育场举行宣誓典礼。5月31日,体育场举行追悼郭钦光的追悼会[8]。1925年4月11日,上海市民在体育场举行“孙中山先生逝世追悼大会”,会上恽代英向警予上台演讲[9]。同年五卅惨案爆发后,6月11日,南市公共体育场召开了二十万人参加的市民大会,林钧担任大会主席,李立三李鸣钟任副主席,会上发表宣言,组织游行示威[10]。1926年5月30日,体育场召开“五卅惨案周年纪念大会”,张超担任主席,李宣誉为指挥,演讲者有杨杏佛杨贤江阮仲一等。同年9月7日,举行“九七国耻纪念会”。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后,同年3月22日,体育场举行“欢迎北伐军大会”,林均担任大会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代表霍步青杜永瘦发表报告[9]

当时建场初期是私营,经费不足,由上海教育局拨款资助。1927年7月,上海改为特别市后,1928年8月,场地改为公办,归上海市政府所有,定名上海市立第一公共体育场,场长王壮飞[11]。时因上海第二公共体育场停办(设在吴淞中学学校内,因业务不振停办),该场改称南市公共体育场。当时上海租界禁止中国人在租界内集会[12],公共体育场也成为上海市民举行大型集会的理想场所[3]。1931年,场内增设弹子房、乒乓室、寄衣室等,全天开放、自由进出,经常开展国术、石担和石锁等传统体育项目及足球篮球网球的训练比赛,足球明星贾幼良张林根许竟成曹秋亭,田径明星何德宝薛剑秋黄胜白钱行素等都曾在此训练[13]。1936年6月7日,上海市民在体育场举行歌咏大会,由上海音乐会的刘良模主持会议,声援抗日救亡运动[9]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侵华日军攻占上海,并於11月10日-11日,日军对南市发动总攻,与国军短兵交战,日军派出空军,在斜桥以东至海潮寺进行轰炸[14]。南市公共体育场成为军事目标,办公楼、健身房被炸毁,整个场地成为废墟。11月11日,国军撤出南市,日军攻占上海[14]。体育场北面的妇孺医院成了日军宪兵队队部,该场即作为日军营房、仓库、操场、马房和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所。1945年日军投降,该场由南京国民政府上海市教育局接收,王复旦、邵汝干、朱景秋先后担任上海市立体育场场长。1946年,由蒋湘青接任,改名为上海市立体育场南市分场(主任孙和宾)。当时上海市立体育场(现江湾体育场)底层是军火库,由于1946年7月发生爆炸受到严重毁坏,未能接收成功[15];因此,南市分场对内外的行文交接均以市立体育场名义[15]。1946年,体育场重建,修建350米的田径跑道、足球场和办公平房、木质看台等(可容纳3000名观众),后侧重于足球运动[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编辑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上海,体育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局接管,改名为沪南体育场。1950年二六轰炸后,政府在体育场附近打造蓄水池。1950年,沪南体育场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全国妇女运动会。1953年,新建会议室和办公室。1954年,体育场新建篮球场,蓄水池后改为游泳池(斜桥游泳池),归沪南体育场管理。1958年,改建原木质看台为水泥看台,观众容纳量增至5000人。1975年,室外游泳池改建为温水室内游泳池,后划归为南市区业余少年游泳学校[17]

1962年、1977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先后两次批准沪南体育场为上海市乙级文物保护单位[16][15][18][19]。1977年12月7日,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革命纪念地。1980年,足球场铺设草皮、增加简易灯座[16]。1983年9月,体育场作为第五届全运会足球赛主要场地之一。1987年3月30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沪南体育场大门右侧立碑纪念[20]。1995年7月,再次对沪南体育场进行改建[21];1997年7月竣工,改为上海沪南体育活动中心[22]。同年10月,在这里举行第八届全运会羽毛球赛[23][21]。1999年,被列入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9月,黄浦区政府将裨文女中和上海沪南体育活动中心合并,成立九年一贯制的“上海市黄浦学校”,并任命前东方绿舟负责人周志鸿担任新学校校长[24]。沪南体育场也成为上海市黄浦学校校址[4][2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上海辞典.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9-07: 376. ISBN 7-80515-415-5. 
  2. ^ 叶亚廉,夏林根主编. 上海的发端.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2-01: 245–246. ISBN 7-80514-756-6. 
  3. ^ 3.0 3.1 夏东元主编. 20世纪上海大博览.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1-04: 27. ISBN 7-80531-272-9. 
  4. ^ 4.0 4.1 曹跟林,李峻,毛裕介著. 把德育过程还给学生 黄浦区德育工作纪实.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08: 38. ISBN 978-7-5444-1358-9. 
  5. ^ 5.0 5.1 5.2 尹艳秋编著. 近现代苏南教育家概览.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3-05: 124–125. ISBN 978-7-5672-0408-9. 
  6. ^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 百年中国记忆 文史资料百部经典文库 回忆五四运动.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7-01: 161. ISBN 978-7-5034-8068-3. 
  7. ^ 袁采主编;《上海侨务志》编纂委员会编. 上海侨务志.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1-09: 120. ISBN 7-80618-890-8. 
  8. ^ 熊月之,周武主编尔冬强配图. 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7-01: 254–255. ISBN 978-7-80678-586-7. 
  9. ^ 9.0 9.1 9.2 上海市文史馆,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 历史文化名城-上海 上海地方史资料 6.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8-09: 53–55. ISBN 7-80515-056-7. 
  10. ^ 朱鸿伯,顾炳权等编辑. 川沙乡土志. 1986-12: 73. 
  11. ^ 朱有主编.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第3辑 上.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06: 813. ISBN 7-5617-0533-6. 
  12. ^ 《当代中国的上海》编辑委员会编. 当代中国的上海 下 Contemporary China: Shanghai 2.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2009-09: 102. ISBN 7-80170-845-8. 
  13. ^ 熊月之主编. 上海名人名事名物大观.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01: 603. ISBN 7-208-05281-6. 
  14. ^ 14.0 14.1 政协上海市南市区委员会文史委员会,上海市南市区志编纂委员会. 南市文史资料选辑 第6辑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 政协上海市南市区委员会文史委员会,上海市南市区志编纂委员会. : 149–150. 
  15. ^ 15.0 15.1 15.2 薛理勇主编. 上海掌故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12: 342–343. ISBN 7-5326-0513-2. 
  16. ^ 16.0 16.1 16.2 吴汉民主编;蒋澄澜,周骏羽,陶人观等副主编. 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 第8辑 教育科技.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9-09: 304–306. ISBN 7-80622-634-6. 
  17.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上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 体坛先锋.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06: 230–231. 
  18. ^ 卢莹辉主编;吴云溥,曹宪镛,徐同甫,林路副主编. 新编上海大观.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3-03: 547–551. ISBN 7-80515-697-2. 
  19. ^ 国家文物局主编. 中国文物地图集 上海分册. 北京:中华地图学社. 2017-01: 136–140. ISBN 978-7-80031-643-2. 
  20. ^ 乐基伟编著. 寻踪觅迹 上海革命遗址巡礼.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1-06: 18–19. ISBN 7-80514-705-1. 
  21. ^ 21.0 21.1 龚学平主编;《上海年鉴》编纂委员会编. 上海年鉴 1998. 上海年鉴社. 1998: 379. 
  22. ^ 沈善初主编;上海市黄浦区《南市区续志》编纂委员会编. 南市区续志 1993年至2000年6月.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03: 950. ISBN 7-80681-168-0. 
  23. ^ 上海文化年鉴编辑部编. 上海文化年鉴 1998. 《上海文化年鉴》编辑部. 1998-11: 225. 
  24. ^ 马联芳著. 名校春秋.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06: 37–38. ISBN 978-7-5444-2845-3. 
  25. ^ 郭宪玉主编;上海市黄浦区体育局主编. 辉煌. 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7-03: 157. ISBN 7-80741-1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