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齿鳄属
葉齒鱷(學名:Phyllodontosuchus)是種原始鱷形類動物,屬於喙頭鱷亞目。目前已發現一個顱骨、下頜化石,發現於中國雲南省,年代為侏羅紀早期。葉齒鱷的牙齒形狀為葉狀,類似植食性恐龍的牙齒,顯示牠們是植食性動物,與其他鱷形類動物不同。
叶齿鳄属 化石时期:侏羅紀早期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綱 Reptilia |
演化支: | 真爬行動物 Eureptilia |
演化支: | 卢默龙类 Romeriida |
亚纲: | 双孔亚纲 Diapsida |
演化支: | 新双弓类 Neodiapsida |
演化支: | 蜥类 Sauria |
演化支: | 主龜龍類 Archelosauria |
下纲: | 主龍形下綱 Archosauromorpha |
演化支: | 鱷腳類 Crocopoda |
演化支: | 主龍型類 Archosauriformes |
演化支: | 真鱷腳類 Eucrocopoda |
演化支: | 镶嵌踝类 Crurotarsi |
演化支: | 主龍類 Archosauria |
演化支: | 偽鱷類 Pseudosuchia |
演化支: | 鳄类 Suchia |
演化支: | 副鱷形類 Paracrocodylomorpha |
演化支: | 铠鳄类 Loricata |
总目: | 鱷形超目 Crocodylomorpha |
亚目: | †喙头鳄亚目 Sphenosuchia |
属: | †叶齿鳄属 Phyllodontosuchus Harris et al., 2000 |
種 | |
|
發現歷史與概述
编辑葉齒鱷的正模標本(編號BVP568-L12)是個被壓碎的顱骨與下頜,發現於中國雲南省的下祿豐組,年代屬於侏羅紀晚期的錫內穆階。同一地點還發現一個摩爾根獸的顱骨。葉齒鱷的顱骨長7.14公分,保存狀態不佳。這個標本最出被認為是個早期鳥臀目恐龍的化石。顱骨的骨頭間沒有縫合處,顯示這個小型動物已經是個成年的個體。葉齒鱷是在2000年由Jerald Harris等人所敘述、命名,模式種是祿豐葉齒鱷(P. lufengensis)。屬名意為「葉狀牙齒的鱷魚」;種名則是以發現化石的祿豐組為名。[1]
葉齒鱷的上頜兩側各有17或18顆牙齒。最前5、6顆牙齒呈圓錐狀,微彎,而後方12顆牙齒呈葉狀、鏟狀。牙齒的形狀並不一致,顯示牠們是異齒型動物。葉齒鱷的牙齒型態類似某些原蜥腳類、或早期鳥臀目恐龍。但是,葉齒鱷的牙齒缺乏稜脊,與早期鳥臀目恐龍(例如賴索托龍)不同;葉齒鱷的牙齒也缺乏鋸齒狀邊緣,與上述植食性恐龍不同。葉齒鱷也缺乏鳥臀目恐龍的前齒骨。科學家根據上述特徵,認為葉齒鱷最類似喙頭鱷類。[1]
目前已發現數種異齒型的喙頭鱷類,例如:裂頭鱷、黃昏鱷、Pedeticosaurus、喙頭鱷。這些喙頭鱷類的頜部牙齒有類似的型態,前方皆為尖狀、微彎的牙齒,中間的牙齒略尖,而後段是接近葉狀的牙齒。另外,有數種後期的小型鱷形類也具有類似異齒型牙齒,例如:貧齒鱷、喀邁拉鱷、馬拉威鱷。科學家認為上述的鱷形類動物可能是植食性動物,而非一般鱷形類的肉食性、食魚性食性。如果葉齒鱷是植食性動物,牠們可能咬碎植物直接吞下,而不經由研磨的階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