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諮商
哲學諮商,又稱作哲學輔導。即是以哲學思考化解日常生活中所遇上的煩惱[1]。哲學諮商於一九八零年風靡歐洲,當時阿肯巴赫不滿精神病理學和心理治療把人生問題定義為疾病,他認為這樣不能解決求助者的煩惱,所以他參考古代聖人的智慧,開創出一種助人化的哲學輔導。
哲學諮商歷史
编辑一九八二年,德國哲學家阿肯巴赫成立了哲學實踐工作者的組織「德國哲學執業學會」(即是「世界哲學執業學會」的前身),並且開始以哲學諮商員的身份執業。直至九十年代《柏拉圖的靈丹》出版[2],該書證明了哲學諮商的有效性,引起了社會人士的注意,吸引了不少哲學家從事哲學諮商[3]。
與心理諮商異同
编辑哲學諮商與心理諮商處理的範疇相同,但切入點不同。哲學諮商主張帶領案主理性思考,不提倡用藥,也不偏重處理案主情緒的問題,因此諮商師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去引導案主去思考問題[4]。
目标与方法
编辑哲学咨询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哲学运动,它应用哲学思想和辩论来解决一个人的问题。阿亨巴赫(Achenbach)认为,生活需要思考,而不是透過思想來激发生活。 因此,当生活先于思想而实践先于理论时,哲学行为便可以自己指导。
根据NPCA实务标准的序言,
- 哲学从业人员可以帮助客户阐明、解釋、探索和理解其信仰体系和世界观。客户可以諮商哲学从业人员寻求与中年危机、职业转变、压力、情绪、自负、身体疾病、死亡和垂死、衰老、生命意义和道德等问题相关的哲学问题的帮助。 另一方面,哲学从业者还可以发起具有世界意義中的项目,这些目标与生活的基本问题有关,例如可持续能源,民主等。
- 检查客户的论点和理由
- 重要术语和概念的澄清,分析和定义
- 暴露和检查基本假设和逻辑含义
- 冲突和矛盾的揭露
- 传统哲学理论的探索及其对客户问题的意义
- 共同商品项目的启动
- 历史上被认为是哲学性的所有其他相关活动。 [5]
变化
编辑哲学顾问的方法和方向差异很大。 [6] 一些从业者,例如Gerd B. Achenbach (德国), Michel Weber (比利时)和Shlomit C.Schuster (以色列),都从事对话和辩证互动,但他们也承认“超越自我的方法”。 他们认为,哲学咨询的目的是增强客户的哲学能力,過程中可能还会产生治疗的意义。 [7] 而諮商从业者则更具有指导性,并将哲学咨询视为精神健康干预的一种形式。 [8]
參見
编辑參考文獻
编辑- ^ 盧傑雄. 哲學輔導的起源. 香港實踐哲學學會. 香港.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8) (中文).
- ^ 李怡. 一分鐘閱讀. 香港電台. 香港: 香港電台 (中文).[失效連結]
- ^ 溫帶維. 哲學輔導. 哲學輔導. 香港: 溫帶維.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7) (中文).
- ^ 莊雅晴. 哲學諮商 以理性解決問題. 生命力新聞. 臺灣: 輔大新聞傳播系. 2004年12月2日 (中文).[失效連結]
- ^ ASPCP. Standards of Practice. [2011-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 ^ Weiss, M.N. (编). The Socratic Handbook - Dialogue Methods for Philosophical Practice. Vienna: LIT. 2015. ISBN 978-3-643-90659-5.
- ^ Schuster, S.C. (1999). Philosophy Practice: An Alternative to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estport, CT:Praeger; cf. Michel Weber's own blend of prax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Raabe, P. (2001).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Westport, CT: Prae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