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低音变奏

固定低音变奏是指建立在固定低音基础上的一系列变奏曲

固定低音变奏最典型的是帕萨卡里亚恰空,这两种都是来自于西班牙的慢速三拍子舞曲,它们作为乐曲的名称经常被混用,因而区别这两个概念的意义并不大。帕萨卡里亚固定的是低音声部的旋律,所以称之为固定低音变奏更为确切;而恰空则固定主题的和声以及和声进行的序列,具体的旋律是可以改变的,恰空经常被学院式的称为固定和声变奏,但其差異甚少。

在固定低音变奏曲中,低音部旋律基本保持不变,它的每一次重复,上方声部的和声和织体,都会产生变化,并和低音声部形成对位。固定低音变奏就是低音声部固定,而对上方的旋律及和声作变奏,不变的固定低音可以参与或不参与变奏。上面的声部主题旋律可以做变化,可以加装饰,也可以多个声部形成在固定低音之上的卡农,有时候,固定低音被作为固定不变的旋律在上面声部中出现,成为定旋律,而其他声部则作为伴奏或形成对位。

固定低音变奏出现于17世纪,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创作中被广泛使用。在英国歌剧中经常出现恰空结构的器乐曲甚至是人声的咏叹调,例如珀塞尔的歌剧《狄朵与阿涅亚斯》里面狄朵临死前的咏叹调;德国的比伯有使用固定低音变奏创作小提琴曲的先例。直至巴赫写出“在一把小提琴上呼唤整个宇宙”的恰空、管风琴的帕萨卡里亚、康塔塔大量的固定低音变奏。19世纪,勃拉姆斯的第4交响曲末乐章使用了固定低音变奏的手法,以求得奏鸣曲式主部副部对立的戏剧性之外的发展乐曲的可能性。20世纪,有布里顿歌剧《彼得·格莱姆斯》中提纲掣领的海之间奏曲、萧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韦伯恩如水晶般透明的帕萨卡里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