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納蒙特稜鏡
一種偏振器
塞納蒙特稜鏡(英語: Sénarmont prism)是一種偏振器。 它由雙折射材料,例如方解石製成的兩個稜鏡組成,並且通常粘在一起[1]。塞納蒙特稜鏡以發明者亨利·胡羅·德·塞納蒙特的名字命名。它類似於洛匈和沃拉斯頓稜鏡。
在塞納蒙特稜鏡中,S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垂直於穿過的入射平面(所有光線所在平面的光線)而不偏轉,而P偏振光(偏振方向在入射平面內)在內部介面處偏轉(折射)到不同的方向。因為兩個偏振方向都垂直於光軸,即傳播方向,所以這兩條光線都對應於第一分量稜鏡中的普通光線(o光線)。在第二個稜鏡中,S偏振光保持普通(o光線,垂直於光軸偏振),而P偏振光變為異常光線(e光線),沿光軸有偏振分量。由於有效折射率在介面上不會改變,因此S偏振光不會偏轉。另一方面,因為有效折射率在從o光線變為e光線時會發生變化,所以P偏振波發生折射
因為在兩個偏振器中,未偏轉的光線是內部介面後的o光線,而偏轉的光線則是e光線,塞那蒙特稜鏡在結構和作用上與洛匈稜鏡相似。然而,在洛匈稜鏡中,P偏振光在介面兩側保持為o光線,因此不會偏轉,而S偏振光從o光線變為e光線,因此會偏轉。
參考資料
编辑- ^ Damask, JN. Polarization Optics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w York: Springer. 2005. ISBN 0-387-22493-9.
外部連結
编辑- [1] Olympus Microscopy primer on polarising prisms, but note labelling error in the figure for the Sénarmont pr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