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特蕾西

大衛·特蕾西(英語:David Tracy,1939年1月6日)是美國神學家天主教神父。他現任芝加哥大學安德魯·湯瑪士·格里利和格雷斯·麥克尼科爾斯·格里利傑出服務天主教榮譽教授 (英語: Andrew Thomas Greeley and Grace McNichols Greeley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 Emeritus of Catholic Studies)。[1]

教育

编辑

特蕾西於1939年於揚克斯 (紐約州)出生 (英語: Yonkers, N.Y.), 是約翰·查爾斯·特蕾西 (英語: John Charles Tracy)和艾琳·瑪麗·特蕾西 (英語: Eileen Marie Tracy)的兒子。他還有兩位兄弟: 小約翰(英語: John Jr.)和亞瑟 (Arthur)。他的父親是公會團體領袖,喜歡閱讀享利.亞當斯(英語: Henry Adams)的書籍給他們聽。[2]

他於青年期時有當牧者的感動,因此自1952年開始在教堂學校讀書。教堂學校主要在紐約教區提供高中和神學院教育。他在1960年離開紐約到位於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繼續進修,而第二次梵蒂岡會議對他修讀神學的決定也影響甚深。他於1963年12月18日在羅馬按牧,並於該年開始在美國康乃狄克州布里奇波特教區服事。過了一年在康乃狄克州史丹佛的服事,他在翌年獲得由宗座額我略大學授予神學碩士證書(英語: Licentiate of Sacred Theology)。特蕾西曾提到他一直想在堂區服事,但過了一年服事後,他有強烈的感動在學術界發展,便回到羅馬讀博至1969年畢業。[1]

職業生涯

编辑

特蕾西第一個教席始於華盛頓市的美國天主教大學開始。當了講師一年後,他於1968年聯同柏納.麥堅 (英語: Bernard McGinn) 以及其他廿多位在天主教大學的教授反對教宗保羅六世通諭的《人類生命》(英語: Humanae Vitae)。可惜,他們廿多人事後被天主教大學的理事會解雇。他們心感不忿,決定控告該大學,最後由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的代表律師為他們打官司且獲得勝訴。

在此案件聆訊期間,芝加哥大學神學院院長杰拉爾德.布爾德(英語: Jerald Brauer )邀請他和麥堅到芝加哥任教。自1985起,特蕾西被任命為傑出服務教授,而1987年他擔任傑出服務天主教教授一職。而特蕾西也同時擔任安德魯.湯瑪士.格里利和格雷斯.麥克尼科爾斯.格里利傑出服務天主教教授,此職位於1984年由社會學家和小說家安德魯.格里利創立。他同時也是芝大內理念與方法研究委員會(英語: Committee on the Analysis of Ideas and Methods)和社會理論委員會會員(英語: Committee on Social Thought)。他在芝大教學至2006年退休。[1]

他在1976至1977年擔任天主教神學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主席。該會於1980年頒發約翰.科特妮.美利獎(英語:John Courtney Murray Award)予特蕾西,以肯定他在神學上的貢獻。他又於1982年獲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主席。他也是1999至2000年度愛丁堡大學吉福德講座的講員,該年題目是《這邊的上帝》。此講座被廣泛認為是神學與宗教學最高的榮譽之一。[3]

寫作列表

编辑
  •   The Achievement of Bernard Lonergan (1970)
  •   Blessed Rage for Order: The New Pluralism in Theology (1975)
  •   Toward Vatican III: The Work that Needs To Be Done, with Hans Küng and Johann Baptist Metz (1978)
  •   The Analogical Imagination: Christian Theology and the Culture of Pluralism (1981)
  •   Talking About God: Doing Theology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Pluralism, with John Cobb (1983)
  •   Short History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ible, with Robert Grant (1984)
  •   A Catholic Vision, with Stephen Happel (1984)
  •   Plurality and Ambiguity (1987)
  •   Dialogue with the Other: The Inter-Religious Dialogue (1990)
  •   On Naming the Present: God, Hermeneutics, and Church (1994)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1.2 David Tracy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Divinity School. divinity.uchicago.edu. [2019-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5). 
  2. ^ David Tracy (Boston Collaborative Encyclopedia of Western Theology). people.bu.edu. [2019-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2). 
  3. ^ David Tracy. The Gifford Lectures. 2014-08-18 [2019-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18)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