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庙古墓群

天子庙古墓群,或称呈贡天子庙古墓群,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街道小古城社区境内,南距石寨山约35公里。

天子庙古墓群
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
坐标24°55′27″N 102°47′45″E / 24.92426°N 102.79586°E / 24.92426; 102.79586
分类古墓葬
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号8-15
认定时间2019年2月21日
地图

特点

编辑

1975年发掘,墓地常遭到严重的破坏。为此1975年、1979年、1992年进行了三次抢救性发掘。第一次发掘清理了9座墓葬,第二次为44座,第三次为23座。所发现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墓,其方向大都朝东北,与黄土山的走向大致相当。部分墓葬有棺、椁等葬具,但人骨保存不太完整,可能存在人殉[1]。在类型中,一座是砖室墓,一座是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其余六十座皆为中小型竖穴土坑墓,时代上限为战国中期,下限为西汉晚期。只有砖室墓晚至东汉。文化内涵与石寨山一致,同属滇文化范畴。1982年,公布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2月21日,公布为第八批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

出土

编辑

天子庙古墓群共出土能复原的青铜器393件、陶器71件以及少量玉器玛瑙绿松石珠等。

其中五牛盖提筒,有二件筒内盛海贝。其状如筒,口部稍大于底部,有两个对称耳,可结绳以提。盖面太阳纹,有一件立有瘤牛五个(有一个损坏),作子母口。器身有线刻几何纹晕带,有羽人竞渡,鹈鹕、牛等图像,器高30厘米至49.5厘米不等。中国社科院黄展岳考证,云南的三件皆出于呈贡天子庙,是世界上最早的铜提筒。提筒在历史上流行时间很短,很快就演变为束腰筒形贮贝器(而越南的铜提筒全部是东山文化[3][4]

古墓出土巫师鼎一件[5]。通高约35厘米,口径约50厘米,有三足、高22厘米,为鼎身的两倍。三条足上分别浮雕一位巫师立像。头冠满插大羽毛,作放射状,一手持杖、一手持短物,身着短裙。三个巫师头饰、裙饰相同,而手中持物稍有差异。此外,此地出土有大型木椁墓一座,一棺一椁(41号墓[6])。外椁长4米,宽2.8米,高1米。随墓品有三百一十多件,其中兵器就有一百五十六件。此外还有重器铜鼎一件、铜鼓一件、铜提(有二件内贮海贝1500枚),各种农具、生活器具、少量陶器、玉器,玛瑙饰品。推测墓主可能是奴隶贵族[7]

参考

编辑
  1. ^ 杨帆,万扬,胡长城编著. 云南考古 1979-2009.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01: 121–122. ISBN 978-7-222-06273-3. 
  2. ^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云政发〔2019〕11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 2019-02-27 [2022-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8). 
  3. ^ 王文光,朱映占,赵永忠著. 中国西南民族通史 上.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5.09: 235. ISBN 978-7-5482-2404-4. 
  4. ^ 《铜鼓和青铜文化的再探索》编辑组. 铜鼓和青铜文化的再探索 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古代铜鼓和青铜文化 第三次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民族艺术1997增刊. 民族艺术杂志社. 1997.12: 45–46. 
  5.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云南省昆明市委员会编. 昆明文史资料集萃 第9卷.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9.12: 7715. ISBN 978-7-5416-3655-4. 
  6. ^ 王海涛主编. 昆明市博物馆论文集. 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 1999.09: 82. ISBN 7-80586-623-6. 
  7. ^ 王海涛著. 昆明文物古迹.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9.03: 6–8. ISBN 7-222-00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