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國稻米種植
此條目或其章節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18年9月17日) |
水稻生產,是孟加拉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孟加拉國的主要糧食作物是稻米,約佔農業用地的75%(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8%)。稻米產量在1980年代(由1980年到1987年)每年都在增加(除1981年),但年增幅一般不大,幾乎與人口增長保持同步。1986年的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500萬噸.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孟加拉國是世界第四大稻米生產國,但與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其他亞洲國家相比,其生產力較低。孟加拉國目前是世界第六大稻米生產國。高品質稻種,肥料施用和改善灌溉增加了產量,儘管這些投入也提高了生產成本,但主要使富裕的種植者受益。
孟加拉國的水稻種植根據水的供應的變化。最大的收穫是發生在11月和12月,佔年產量的一半以上。一些用於當時收穫的大米通過播種方式在春季播種,在夏季降雨期間成熟,並在秋季收割。產量較高的方法包括在夏季季風期間在特殊的田上開始播種和移植。但更常見的是包括高產矮稈品種。稻米在3月或4月播種,受益於4月和5月的降雨,雨季期間成熟,並在夏季收穫。隨著灌溉使用的增加,人們越來越關注從10月到3月的旱季延伸的另一個水稻種植季節。包括高產品種在內的這種水稻的生產迅速擴大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產量剛剛低於400萬噸。在灌溉是可行的情況下,孟加拉國的田地每年為兩次收穫生產大米是正常的。在豕個水稻種植季節之間,農民將盡一切可能防止土地休耕,如果有水和肥料,他們將種植蔬菜,花生,豆類或油籽。
資料來源
编辑"Bangladesh: A Country Study:Rice".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1988. Retrieved March 21,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