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墓,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胶山翠屏峰北麓,背山面北[1],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2],为明朝豪商巨贾、南京户部员外郎安国[3]及其部分亲属的墓地。1966年,毁于“文化大革命[4]。2003年6月2日,历经风雨后安国墓前仅存的神道与一对青石马以“安国墓前神道石马”的名称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5]

安国墓前神道石马
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无锡市锡山区
时代
编号C1-78
认定时间2003年

简介

编辑

安国卒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三月十八日,并于嘉靖十四年入葬子嗣为其建造的大型墓园。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安国后人曾出资修葺过安国墓,安国之孙安希范撰有《修奉直府君墓记》以记录此事[2]。安国墓由墓门、牌坊、墓道、华表、碑亭、享堂、石马、石狮、石桥等组成。其中仅用做制作石马等墓构件的青石,小则数千斤,大则上万斤[6]。鼎盛时整座墓园曾占地180亩(约合12万平方米)。明朝时的安国墓便已是无锡一大名胜。根据撰写于清代的《胶东山水志》记载,每当清明时节,“四方士女来游者万计。多数日,少亦五日,花茵草藉,红裙如云霓彩布。”[7]如今岁月变迁,历经沧桑的安国墓只剩下一对护陵石马[6]

结构

编辑
 

安国逝世时正值其家族鼎盛,安国本人早已富可敌国,而其长子安如山亦在朝为官,故而墓园初建时规模宏大尽显奢华,另有唐顺之秦金严世蕃以及王廷相四位朝廷高官为安国书写墓志铭[2]

嘉靖年间

编辑

墓园的外门为三楹结构,洞门由砻砖砌成且辅以高垣。经过外门之后便是墓前神道,两旁有砻石材质的亭子岿然耸立,外观精莹亮丽,此外还有望柱一对,因为有圣旨放在其中,所以望柱上面刻有蟠龙。再往前走则有一个四柱牌坊,以及石马一对,颇为壮丽。牌坊后为月池,中间有一座石桥,过桥之后便是广庭。正前方有石狮一对,庭中古松五株,其中三株大俱合抱,耸盖干霄。沿着台阶向上,便到了中门,依然是三楹结构,经过中门再走几步以后又是一个广庭。庭中有碑亭四只,双双对立于神道两侧,碑亭底座为石贔屃,中竖石碑,墓志铭分别由王廷相、秦金、唐顺之、严世蕃撰写。广庭两侧,种植了梧、松、杉、桧等树木,每棵树都亭亭百尺。再往前走,则有享堂五楹,享堂前竖石牌坊,高五六米,上刻图案,牌坊两边为石栏凳。其前便是墓墩,墩下正中竖立墓碑,墓墩北及东西两侧,均用青石排筑,墓墩的背面有石刻神像[8]。墓前立有牌坊一座,书有“高义卓行”。[9]

万历年间

编辑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秋,安氏子孙曾择吉日修葺安国墓,移享堂于中门,前拓轩三楹,前庭重立门户,建旁屋五楹,增创二院,中设棂门,缭以周垣,庭中古松乔木五株,蔚然挺立,益增胜概[8]

现状

编辑

2013年,经无锡当地民间文保人士钱玉鑫向新闻媒体反应,安国墓前神道上仅存的一对石马历经风吹日晒,已出现多处裂痕,甚至有坍塌的可能。随后,无锡市锡山区文管办为石马搭建了木质结构的保护棚,并表示有复原安国墓的计划[6]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孙海; 蔺新建. 《中国考古集成: 宋元明清》.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6: 705. 
  2. ^ 2.0 2.1 2.2 安榮光; 安宗愈. 《膠山安黃氏宗譜》. 民国十一年(1922年). 
  3. ^ 钱存训. 《回顧集: 钱存训世纪文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86. 
  4. ^ 国家文物局. 《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12.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1989: 320. 
  5. ^ 张月. 《“文保爱好者”寻找古迹神韵 热衷文物保护,访古成了人生乐趣》. 《江南晚报》. 2018-08-15 [2021-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11). 
  6. ^ 6.0 6.1 6.2 唐奕. 《荒草半人高 “围困”安国墓前石马》. 《现代快报》. 2013-05-07 [2021-03-07]. 
  7. ^ 戴华明; 郑馨. 《锡山人文之二:安国 江南三豪富 安镇安氏家族》. 凤凰网. 2018-11-26 [2021-03-07]. 
  8. ^ 8.0 8.1 安希范. 《修奉直府君墓记》. 
  9. ^ 在胶山不得不说安国 (PDF). 锡山旅游. 2017: 22 [2023-04-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