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字简能五代十国南唐官员,魏州元城人。

張易高祖父張萬福,唐朝金吾將軍,迁居萊州掖縣。張易性情豪爽。少年在山东長白山讀書,后来到王屋山嵩山苦學,五年不吃鹽酪。齊地有高士王達靈居住海上,張易跟他游学。數年后入洛阳,舉進士不中,昇元二年南歸南唐,担任教書郎,大理評事。升任为国都上元县令,唐元宗时,以水部员外郎通判歙州。歙州刺史朱匡業平时謹慎,醉酒虐人。张易前去赴宴,朱匡業先醉。张易就席,擲杯推案,攘袂大呼。朱匡業醉醒,愕然不敢回答,只说:「通判醉了。」从此见到张易表示尊敬。太弟李景遂召他為贊善大夫。用玉杯行酒,傳到张易,他说殿下有重寶輕士之意。就把玉杯摔碎。李景遂不以為忤,避席道歉。张易转任刑部郎中,判大理寺后周南征時,南唐屢败,上下震恐。张易说:「國家被山帶海,守奕世之業。昔者夫差以無道之兵,威陵孫權以草創之國,勢遏。今若上下并力,敌何足畏哉?」当时陳覺李徵古专权,张易不得重用。吳越国犯邊,张易出為宣歙招諭使,判宣州。前刺史築州城,劳师數萬,张易停止,说:「自守者弱,遠圖者強。何以城為?」吳越不敢再犯。後主李煜封吳王,召张易為吳王司馬。李煜为太子,张易又為左庶子。後主即位,张易担任谏议大夫,判大理寺。请求解任大理,改为勤政殿學士,判御史臺,搜集唐朝武德至寶曆君臣問對及臣下論奏骨鯁者七十二事,作《諫奏集》,进上。注太玄經未成,去世,年六十一岁。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