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近之
徐近之(1908年—1982年),原名念庄,字希朗,四川江津县朱沱乡渡牛村人,中国近代地质学家。
徐近之 | |
---|---|
字 | 希朗 |
出生 | 1908年 大清四川省江津县 |
逝世 | 1982年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
母校 | 国立东南大学 |
职业 | 地理学家 |
生平
编辑1922年,进重庆市私立求精中学,1927年,考取国立东南大学(后改名國立中央大学)地理学系;1931年,参加由瑞典科学家斯文·赫定担任团长的中瑞合作西北科学考察团,进行了历时十四月的野外考察[1]。1932年,他在中大毕业后不久,就被中央研究院委派为國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青康调查员[2],去青藏高原进行野外调查,并负责筹建拉萨气象观测站[3]。1933年秋,正值他在青海地区考察之时,听到了叠溪地震的消息,他独自赶赴当地,对疊溪大地震进行考察分析,提出对策及建议[4]。1934年9月,他抵达拉萨,成为中国现代地理学者入藏第一人[5]。除了撰写拉萨地理天文分析外,他曾穿越喜马拉雅山,抵达印度加尔各答,并对纳木湖进行考察研究[6]。
1938年秋,徐近之考取第六届中英庚子赔款公费生,赴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地形学,并在两年后获博士学位,后转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深造。1946年回国,重返中大担任教授[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5],对黄淮流域洪涝灾害研究等领域进行调研[7]。1953年,他整理西藏外文文献,编有《关于青、康、藏主要西文文献介绍》(1954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5]。1978年春,他因心脏病加重在家休养,病中整理七千余条卡片资料,编辑英、法、德、汉文对照的《地质学和地表形态学词汇》(由南京地理研究所分三册出版)[8]。1982年,徐近之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3岁;遗嘱中他将遗留的存款9100元留给了南京市儿童福利基金会[9]。
著作
编辑徐近之的研究风格注重历史中的气候变迁,并找寻遗址。他的代表著作有《关于青、藏、康主要西文文献介绍》、《青藏高原自然地理资料》[10]、《南极洲地理概要》、《中国历史气候资料》、《长江流域河湖结冰年表》、《地质学和地表学形态词汇》和《我国历史气候学概述》等[11][12]。
参考
编辑- ^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 地理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2: 240–. ISBN 978-7-5334-3022-1.
- ^ 大气物理研究所所史.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1).
- ^ 20世纪初荣赫鹏侵藏英军对拉萨等地综合探察的研究. 中国民族宗教网.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27).
- ^ 洪时中、徐吉廷. 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记在叠溪大地震的考察、研究和救灾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几位前辈. 中国地震信息网. 2009-02-24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 ^ 5.0 5.1 5.2 5.3 第一个进藏的地理学家徐近之. 人民网.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羌塘无人区探秘. 中国网.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四川省志: 人物志. : 699–700. ISBN 978-7-220-05787-8.
- ^ 四川省永川县志编修委员会. 永川县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7: 936–938.
- ^ 任一民. 四川近现代人物传.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22.
- ^ 郑度; 杨勤业; 刘燕华. 中国的青藏高原. 科学出版社. 1985: 23.
- ^ 中国历史学年鉴. 人民出版社. 1981: 168.
- ^ 中国出版年鉴. 商务印书馆. 1983: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