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坑子
旱坑子,原寫為旱坑兒[1],是臺灣新竹縣新埔鎮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鎮中部偏北。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為旱坑里西北大半部。
旱坑子地區除西南部外,其餘均位於鳳山溪右岸支流旱坑溪流域範圍內。
歷史
编辑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旱坑子地區為一街庄,稱為「旱坑兒庄」,隸屬於竹北二堡。該庄輪廓呈東北-西南走向狹長形,西北邊及北邊與大平窩庄為鄰,東北邊與四座屋庄為鄰,東南邊及南邊為樟樹林庄,西南邊東側較大段隔鳳山溪與犁頭山庄為界,西側較小段與枋寮庄為界[2]。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新竹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並雅化為「旱坑子」大字,隸屬於新竹州中壢郡新埔庄[3]。1941年,新埔庄升格為新埔街。
交通
编辑鄉道竹13線是羊喜窩尾至新埔的道路,大致以縱向轉東北—西南走向蜿蜒經過旱坑子地區中部,向北轉東北可前往羊喜窩尾並止於鄉道竹12線路口,向南可前往下樟樹林、新埔市區並止於縣道118號路口。
鄉道竹14線是下枋寮至新埔的道路,大致以西北西—東南東走向轉西北—東南走向經過本地區西南部,向西北西可前往枋寮、下枋寮並止於鳳山溪橋,向東南可前往新埔市區並止於縣道118號路口。
參考文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