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或波羅的海綜合指數(Baltic Dry Index,縮寫作BDI)是航運業的經濟指標,包含航運業的乾散貨交易量的轉變。它的前身是波羅的海貨運指數(Baltic Freight Index,BFI),BFI在1999年11月1日廢除后改以BDI代之。
海岬型(BCI)、巴拿馬型(BPI)及輕便型BHMI(Handysize)各佔權重三分之一的綜合指數。雖然指數名稱有波羅的海,但負責管理這個指數的波羅的海交易所位於英國倫敦。
指标意义
编辑BDI一向是散裝原物料的運費指數。散裝船運以運輸鋼材、紙漿、穀物、煤、礦砂、磷礦石、鋁礬土等民生物資及工業原料為主。因此,散裝航運業營運狀況與全球經濟景氣榮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關。故波羅的海指數可視為經濟領先指標。
2008年時一般认为BDI指數2000点是航运公司的盈亏线,跌破2000点后,所有航运公司都是亏损运营。[1]2017年的盈亏线則在1200點左右。[2]
BDI是由幾條主要航線的即期運費(Spot Rate)加權計算而成,为即期市場的行情的反映,因此,運費價格的高低會影響到指數的漲跌。
歷史沿革
编辑波羅的海貨運指數(Baltic Freight Index,BFI)——波羅的海航交所於1985年開始發佈日運價指數,該指數是由若干條傳統乾散貨船航線的運價,按照各自在航運市場上的重要程度和所占比重構成的綜合性指數。成為代表國際乾散貨運輸市場的走勢圖。1985年1月4日指數設立為1000點,由13條航線的程租運價構成,其運輸貨物以穀物、煤、礦砂、磷礦石、鋁礬為主,沒有期租航線。
多年來,為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BFI的構成航線經過數次調整,增設了單獨的航次期租航線,各船型航次期租航線的平均值基本可以代表各船型的現貨市場水準。尤其是1999年9月1日,波羅的海交易所將原來反映海岬型船(Capesize)和巴拿馬極限型船(Panamax)的BFI指數拆解成BCI(Baltic Capesize Index)和BPI(Baltic Panamax Index)兩個指數,這樣與已設立的輕便極限型船運價指數BHMI(Baltic Handymax Index)共同組成三大船型運價指數,指數構成的航線達到24條。1999年11月1日,以BCI、BPI、BHI各三分之一權重產生的BDI取代BFI,由五國(美、英、挪威、義大利、日本)20家大型仲介商針對數條重要航線,依其每日運價所編制,為目前市場上最具代表性之散裝航運運價的晴雨指標。[3]
指數的組成
编辑波羅的海指數由三個部份組成:
散裝航運景氣之影響因素
编辑- 全球GDP成長率。
- 全球鐵礦及煤礦運輸需求量。
- 全球穀物運輸需求量。
- 全球船噸數供給量。
- 國際船用燃油平均油價、戰爭及天然災害。
解释:全球GDP成長率影響全球對鐵礦及穀物運輸的需求量;天然災害使物資缺乏;貨品運輸需求提高,使散裝航運景氣走揚。
散裝航運產業特性
编辑- 主要經營國際間的貨物運輸,其服務品質與經營效率皆是以國際市場的競爭為標準,具有完全競爭的特性,沒有任何特定組織或業者、政府擁有定價能力。
- 產業具有景氣循環特色,與世界經濟及天候息息相關。
- 全球散裝海運貨物以焦煤、燃煤、鐵礦砂(出口國:澳洲、巴西、印度;進口國:中國、日本、歐洲)具備成長潛力,穀物則維持每年2億噸的海運量,需求穩定。由於北半球主要穀物出口國美國、加拿大的收成在春、秋兩季,而南美、澳洲則有穀物、煤集中於3月出口,所以傳統旺季為每年10月至次年4月。
歷年走勢
编辑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於2008年5月20日達到11,793點歷史高位。2016年1月,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首次跌破400點。[4]2016年2月4日,指數首次跌破300點。[5]2016年2月10日創下290點新低,其後有所回升。[6]
参考文献
编辑- ^ BDI暴跌 中国远洋套期保值浮亏高达53.8亿元. 2008-12-16 [2010-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4).
- ^ BDI上涨至盈亏平衡点 航运业展现复苏苗头. 2017-08-28 [2017-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1).
- ^ BDI屡创历史新低 航运业“逼近破产潮边缘”. 中新網. 2016-01-07 [2016-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6).
- ^ 經濟寒冬仍未停 波羅的海指數連跌12日. 東網即時. 2016-01-19 [2016-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 ^ 經濟寒冬:波羅的海指數8連跌新低 穿300關. [2016-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 ^ 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重返500点大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