睫角守宮
睫角守宮(Crested gecko)(學名:Correlophus ciliatus)為新喀里多尼亚南部的原生種。1866年,在新發現的新喀里多尼島上,法国动物学家阿爾方斯·吉舍諾發現了睫角守宮。这個物种曾被认为已经灭绝,直到1994年才被再度发现。與數個多趾虎屬的物種一樣,它被國際野生動植物貿易協會認為是保護階段的物種。如今這個物種在宠物市場上相當受到歡迎。
睫角守宮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綱 Reptilia |
目: | 有鳞目 Squamata |
科: | 澳洲蜥虎科 Diplodactylidae |
属: | 睫角守宮屬 Correlophus |
种: | 睫角守宮 C. ciliatus
|
二名法 | |
Correlophus ciliatus Guichenot, 1866
| |
Approximate distribution of the crested gecko | |
異名 | |
|
分类
编辑1866由法国动物学家阿爾方斯·吉舍諾在《瑟堡自然科學學會回憶錄》上發表了〈壁虎科的一個新物種〉這篇論文,這是第一次有文章提及了這個物種並稱之為 Correlophus ciliatus。它後來被更名為 Rhacodactylus ciliatus。最近的系统分析表明,R. ciliatus 和 R. sarasinorum 與其他大型壁虎的親緣關係並不接近,因此,这两个物种已被转移回到Correlophus屬。
睫角守宮的種名 ciliatus 是一種拉丁語,源自於 cilia,意為「边缘」或「睫毛」, 這是由於此物種在眼睛周圍皮膚的突起構造類看似睫毛因而命名。
物理的说明
编辑睫角守宮的脚趾和尾端由剛毛覆蓋,而剛毛由數以百計的匙突狀纖毛組成,壁虎之所以能攀緣多是由於這個構造利用了微弱的凡德瓦力。有半抓握能力的捲纏尾則可協助攀爬,在受到掠食者威脅時它們的尾巴可能會脫落,然與某些壁虎不同,它們的尾巴並不會再次長出,而這並不影響個體的健康狀態,事實上,大多数成體在野外是沒有尾巴的。睫角守宮的個體顏色有數種變化,主要是由灰、棕、红、橙、和黄色組成的色调。 野生的睫角守宮只有無紋、白流蘇、虎紋三種不同的顏色表型,然而人為育種已經培育出更多種不同的表型。
生态和行为
编辑睫角守宮没有眼睑,它的眼睛由透明薄膜覆蓋,藉此保持濕潤,並使用自己的舌头来舔拭眼睛上的灰塵。 睫角守宮擁有蹼狀的四肢和腳趾。它們是一種樹棲型、夜行性的守宮,擅於跳躍,居住於新喀里多尼亚热带雨林的冠層之中;在日間則蟄伏在較高的樹枝上。
參考文獻
编辑- ^ Whitaker, A.H. & Sadlier, R.A. (2011). Rhacodactylus ciliatus. In: IUCN 2011.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Version 2011.2. Downloaded on 23 May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