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絙(?年—?年),字漢文,又青岩河南歸德府柘城縣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科舉人[1],習易經,乾隆二十五年會試中式第132名[2],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進士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任四川鄰水縣知縣[3][4],南溪縣知縣[5],四十七年署任酉陽州知州[6][7][8]。《中州先哲傳·文苑》有傳。有著作《游蜀詩鈔》,見《中州藝文錄》20著錄。

竇絙
大清四川鄰水縣知縣
籍貫河南歸德府柘城縣
出生?年?月?日(?年?月?日)
逝世?年?月?日
親屬曾祖、祖、父竇容恂康熙四十五年丙戌科進士四川嘉定府知府),母
出身
  • 廩生
  •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科舉人
  •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會試中式
  •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進士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乾隆丙子,竇絙字漢文,容恂子,見進士」,《乾隆柘城縣志》
  2. ^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會試錄》
  3. ^ 「竇絙河南柘城人乾隆癸未進士三十八年任」,《道光元年鄰水縣志》
  4. ^ 「竇絙,河南柘城,乾隆癸未進士,三十八年任」,《道光十八年增刻鄰水縣志》
  5. ^ 「知縣……竇絙」,《道光南溪縣新志》
  6. ^ 「竇絙,河南柘城縣,乾隆癸未進士,候補直隸州,四十七年署任」,《乾隆酉陽州志》
  7. ^ 「二十三日戊申。上詣虎跑寺、開化寺、雲樓寺拈香,閱水操。是日,內閣奉諭旨:據李世傑奏,酉陽州知州吳受申於楚民楊魁林等來川争界,放火傷人一案,意存觀望。及至稟報,又與湖北來咨所稱川民皮恒太等在楚搶劫情節迥異。請將該州知州吳受申革職,留於該處緝拏各犯,俟本案審明後,果有通報情事,再行從重辦理。署知州竇絙不察案情輕重,移交卸責,咎亦難辭,請交部嚴加議處等語。吳受申著革職,留於該處緝拏案犯,竇絙著交部嚴加議處。該部知道。摺併發。」,《清高宗起居注》卷三十四乾隆四十九年三月
  8. ^ 「十五日庚午。上詣法淨寺平山堂拈香。是日,內閣奉諭旨:特成額參奏署酉陽州知州竇絙於川匪邢持試等聚衆焚搶一案,並未親勘,僅委州判李世龍前往,見有燒燬形跡,輒信為楚民放火屬實。竇絙即捏稱已經會營查勘,備文移交本任知州吳受申率行轉報,均屬捏混。請將署酉陽州知州竇絙、州判李世龍一併革職審究等語。竇絙、李世龍俱著革職,交該督等嚴審定擬具奏。該部知道。摺併發。」,《清高宗起居注》卷三十四乾隆四十九年閏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