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桥
29°51′40″N 118°27′38″E / 29.86107°N 118.460563°E
紫阳桥 | |
---|---|
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黄山市歙县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明 |
编号 | 6-52 |
认定时间 | 2012年6月 |
紫阳桥是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城东南紫阳村练江之上、高眉和紫阳两山之间的一座纵列式法券大型联拱石拱桥,为明万历三十四年至四十二年间(1606–1614)[1]由数任徽州知府协力筑成,原名寿民桥,因西近紫阳山而得今名[2]。桥长140米,宽10米,高14米,八墩九孔,孔径12.4米,采用红砂岩砌筑,为歙县古桥中最高最宽者,往来船只不落风帆桅杆即可穿行[3]。
此桥上游为渔梁坝和太平桥,东侧桥头原有邬公祠,祀主持造桥的徽州知府邬元会,今已不存[4],桥上可北望滨江而建的渔梁码头。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我省5座明朝古桥将全面修复》. 中安在线. [2014-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4).
- ^ 清·马步蟾修,夏銮纂,《道光徽州府志·卷四·营建志·桥梁》:紫阳桥在城南五里,即寿民桥,万历间知府杨松年、邬元会、杨楷、洪有助数年协事乃成,修二十余丈为垛,而洞其中者九,南沿溪为堤达霞山,北有祠,祀邬公,建桥时有红晕之瑞。
- ^ 《歙县境内主要古代桥梁和关隘》. 安徽文化网. [2014-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2月5日).
- ^ 熊军 (编). 《歙县 徽商之源》. 安徽省合肥市: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3: 315. ISBN 7-212-02265-9.
这是一篇關於安徽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