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遺,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妖,見載於《山海經》中的《西山經》和《北山經》。亦有聲韻學專家認為「肥遺」跟「巴蛇」其實是同一種妖蛇。[1]

形象

编辑

《山海經·北山經》載:「又北百八十里,曰渾夕之山,無草木,多銅玉。囂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肥遺外貌如蛇,但同一個頭部下卻有兩條身軀。可是這形象卻與《山海經·西山經》中的近似生物不同,在《西山經》中的記載為:「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此處的肥遺蛇卻並非一首兩身,而是六足四翼。然而兩者相同之處是,每當此蛇出現時,附近封國(甚至全國)都會出現大旱災

商代青銅器上最常見的花紋母題,是神話動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就是肥遺。[2]

參考資料

编辑
  1. ^ 虛與「委蛇」:大蛇怪之名的流傳 互联网档案馆存檔,存档日期2012-11-28.
  2. ^ 李濟:《殷墟青銅器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頁745、753。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