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雨

臺灣藝術家

陳夏雨(1917年7月8日—2000年1月3日)臺灣近代雕塑家。出生於台中州大甲郡龍井庄(今臺中市龍井區)。師承藤井浩佑學習雕塑,受其鼓勵參加新文展(原帝展),連續三年入選,並獲得「無鑑查」(免審查)資格。曾為臺陽美術協會雕塑部創始會員、全省美展評審委員、臺中師範學校教師,後退出協會、辭去教職及評審委員。創作至80餘歲,2000年因心衰竭病逝,享壽82歲。[1]

生平

编辑

陳夏雨1917年出生於臺中州龍井庄,自幼表現出美術天份。八歲進入大里公學校就讀,在淡江中學就讀時接觸到攝影,因過度練習得病,只得休學回家調養。但他仍請日本內地求學的三舅替他買照相機,17歲時更隨三舅赴日學習攝影,因故卻未能進入寫真學校,而是到照相館當學徒,後因身體不適,返臺休養。此時舅父從日本攜回委託雕塑家堀進二製作的祖父雕像,啟發陳夏雨到日本學習雕塑的決心。

1935年再度赴日,經由陳慧坤的引介,投入東京美術學校雕塑科教授水谷鐵也(1876-1943)門下,因為水谷鐵也專注於雕塑基礎教育,陳夏雨在其門下一年只有接觸到磨雕刻刀或幫老師做肖像的基本功,認為無法自主創作有違來日本的目的,又進入以人體創作為主的帝國藝術院會員藤井浩佑(1882-1958)的工作室學習。

藤井對雕塑的觀念認為最重要的是要不斷地去觀察、體會與探索,影響陳夏雨日後的創作。陳夏雨在藤井工作室時1938年至1940年,先後以〈裸婦〉(1938年)、〈髮〉(1939年)、〈浴後〉(1940年)入選「新文展」 。因而在1941年獲免審查殊榮,為臺灣當時唯一獲得此殊榮的雕塑家;同年〈座像〉入選「雕塑家協會展」,獲得「協會賞」並被推薦成為會員。1941年同時成為臺陽美術協會雕塑部創始會員之一。

1946年由日本返臺後,任教於臺中師範學校,並擔任「臺灣全省美術展覽會」評審委員。二二八事件後,1947至1949年期間,先後退出臺陽美術協會、辭去教職及評審委員職務後專心投入創作。創作題材包含人體雕像、人物肖像、聖佛像等。[1]

作品風格

编辑

陳夏雨於1936年至1943年,師承藤井浩佑,繼承了藤井浩祐「展院派」所強調以精神為主的造形內涵,將自我思想精神透過作品中所創造的形態加以理想化,其創作著重肌理骨肉平衡勻稱的美感,表現出簡約、單純、唯美的特質,對於面部表情的刻畫,則展現精神內涵的導入。[2]

在創作後期,陳夏雨不再刻意強調肢體的銳化程度,在創作上降低了肢體輪廓線的清晰度,內斂追求生命的靜謐與本質,作品更強調表現對象的動勢與內在的力量。[2]

獲獎

编辑
  1. 1938年 新文展(原帝展)〈裸婦〉入選
  2. 1939年 新文展(原帝展)〈髮〉入選
  3. 1940年 新文展(原帝展)〈浴後〉入選
  4. 1941-1945年 帝展 無鑑查(免審查)資格
  5. 1941年作品〈座像〉入選日本雕塑家協會展,獲得協會賞[3]

展覽

编辑
  1. 1945年 〈裸女之一〉,第一屆日展及巴西國際展
  2. 1979年 雕塑小品展,臺中
  3. 1981年 〈三牛浮雕〉、〈臥女〉、〈坐婦〉,日本太平洋美展
  4. 1997年 陳夏雨作品展,臺北誠品畫廊[3]

參考資料

编辑
  1. ^ 1.0 1.1 陳夏雨. 臺灣大百科. 2009-09-24 [2022-09-13]. 
  2. ^ 2.0 2.1 何, 真如. 陳夏雨雕塑藝術研究. 2004: 45、52. 
  3. ^ 3.0 3.1 廖, 雪芳. 完美‧心象‧陳夏雨. 雄獅美術. 2002: 21–22;138–139. ISBN 9789574740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