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榕

桑科榕属的一种植物

雀榕(学名:Ficus subpisocarpaFicus superba var. japonica[4],又名鳥榕鳥屎榕筆管榕[2]赤榕,为桑科榕屬的一種落葉喬木[5][6]

雀榕
雀榕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蔷薇类植物 Rosids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桑科 Moraceae
属: 榕属 Ficus
种:
雀榕 F. subpisocarpa
二名法
Ficus subpisocarpa
Gagnep.
異名
  • Ficus superba var. japonica Miq.[2][3]
  • Ficus wightiana Wall.ex.Benth
  • Ficus wightiana auct. non Wall. ex Benth. 1928.: Hayata
  • Ficus wightiana Wallich

分布

编辑

可见于中国大陆南部、台灣、日本、琉球、東南亞等亞熱帶氣候帶。

為台灣原生植物,主要棲地為於低海拔林麓至平地。亦為普遍的園藝景觀作物。善於藉各種動物傳播種子,故分佈無特定限制。由於臺灣閩南語常將「榕」寫作「松」,故一般稱為「鳥松」(臺灣話tsiáu-tshîng)。臺灣許多地名以其為名:例如高雄市鳥松區臺南市永康區蔦松[7]

生態環境

编辑

為陽性植物,性喜温暖润湿气候,但可耐一定程度的乾旱與寒冷,易生於向陽之處。幼樹耐陰,可在林間生長。最適生育溫度約23~32℃,日照以70~100%為佳。

雀榕能夠生長在貧瘠、酸性,甚至受污染的土壤等惡劣環境,生態環境囊括岩石縫隙間至壤土。另因其氣根發達,可以種植在大型石頭上。[8]

特征

编辑

大型常绿乔木,具乳汁液,株高可至20-25米。多氣生根,往下生長後觸地,可形成樹幹狀的支柱根。樹幹皮灰褐色。

其葉為单叶互生,平滑無毛,呈紙质,側脈7-9對,略帶波浪狀的全緣葉。頂芽,早落而留環狀托葉痕。葉形橢圓至倒披針形,葉長10-17cm,闊4-6cm。葉紙全緣或波狀緣。葉色浓绿,但新葉紅艷嫩,苞片白至淡紅色。老叶落叶前會由绿转红,每年落叶約2-4次,使樹暫時呈光禿狀態,但此況不會維持太久,很快就會長出新的葉片。[9]

花色绿白,长在总状花序之上。秋季時結果,果實類型為隱花果,腋生或幹生,熟果褐紅到紫紅色,有斑點。雌雄同株,同一花序常混生雌花、雄花及蟲癭花。隱頭花序生長於中空的花托之中,先端有孔,內有多枚苞片。雄花少數,位於花序開口處,無柄,花被片3~4枚,雄蕊 1 枚。雌花無柄,子房平滑,花柱細長,柱頭漸尖,花被片4~5枚。蟲癭花有柄,子房平滑,球形或卵形,花柱短,花被裂片 3~4 枚。[10]

用途

编辑

雀榕為常見的園景樹,可以遮蔭、防風沙。此外,其幼嫩托葉可食用。將其枝葉搗爛,還可以外敷治潰爛傷口。[9]

生態意義

编辑

夏天時,雀榕的榕果長滿整株枝幹,十分搶眼。成熟的果實會吸引許多鳥雀,如白頭翁綠繡眼麻雀,或是中小型哺乳動物如赤腹松鼠飛鼠等前來享用。動物們吃了雀榕果實,不會被消化的種子若被排遺到適宜生長處,就可以抽芽生長。這也是雀榕也被稱為鳥榕的原因。

雀榕種子適應力強,各種鳥類會經過的地方如屋頂、墻角、甚至是其他樹的樹幹縫隙都能成為雀榕生長的地點。而在其他樹幹上生長的雀榕常會造成纏勒現象,影響該樹的生長,甚至導致個體的死亡。樹幹易形成縫隙的樹木常受其害。[1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Shao, Q.; Zhao, L.; 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BGCI) & IUCN SSC Global Tree Specialist Group. Ficus subpisocarp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2019: e.T147494485A147612242 [9 February 2024]. doi:10.2305/IUCN.UK.2019-2.RLTS.T147494485A147612242.en . 
  2. ^ 2.0 2.1 笔管榕 Ficus superba var. japonica Miq..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昆明: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简体中文)
  3. ^ The Plant List.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英语). 
  4. ^ Rijksherbarium, Miquel, Friedrich Anton Wilhelm. Miq., Annales Museum Botanicum Lugduno-Batavi 2. Annales Musei botanici lugduno-batavi. 1866 [201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3). 
  5. ^ 台北植物園. 台北植物園. [2018-04-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0). 
  6. ^ 笔管榕 Ficus superba var. japonica Miq..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昆明: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13-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简体中文)
  7. ^ 施添福總編纂. 臺灣地名辭書·卷七 臺南縣.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12: 501. 
  8. ^ 游以德; 陳玉峰; 吳盈. 台灣原生植物(下). 淑馨出版社. 1990. 
  9. ^ 9.0 9.1 台灣校園常見植物.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1981. 
  10. ^ LIAO, JIH-CHING. 台灣植物誌 第二版. 199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04). 
  11. ^ 台北植物園自然教育解說手冊(植物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2000.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