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之石

中欧地区常见的一种水文地标,通常为15至19世纪期间在德国及德意志人定居点地区树立,用以纪念饥荒和警告之用, 在干旱期间,这些石头被嵌入河流中,以标记水位,以此警告后世,如果水

饥饿之石(德語:Hungerstein)是中欧地区常见的一种水文地标,通常为15至19世纪期间在德国德意志人定居点地区树立,用以纪念饥荒和警告之用,

捷克共和国杰钦易北河中的一个饥饿之石。

干旱期间,这些石头被嵌入河流中,以标记水位,以此警告后世,如果水位再次下降到这一水平,他们将不得不忍受与饥荒相关的苦难。捷克共和国杰钦易北河上的一个饥饿之石上面刻着“Wenn du mich siehst,dann weine”(如果你看到我,那就哭泣吧)作为警告。[1]

在1816-1817年坦博拉火山爆发造成的饥饿危机之后竖立的饥饿之石有许多以雕刻或其他艺术品为特色。[2]

1918年,杰钦易北河河床上的饥饿之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饥荒的低水位期间暴露出来。[3]在2018年的干旱期间,河里再次发现了类似的饥饿之石[4],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欧洲干旱期间[5][6]

参考文献

编辑
  1. ^ Damonoske, Camila. Drought In Central Europe Reveals Cautionary 'Hunger Stones' In Czech River. NPR.org. 2018-08-24 [2018-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4) (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Lederer, David. German History in Global and Transnational Perspective, Springer. Aug. 8, 2017. pp. 24
  3. ^ Associated Press. "'Hunger Stone' appears," The New York Times. Aug. 1, 1918. pp. 1
  4. ^ Dockrill, Peter. Sinister 'Hunger Stones' With Dire Warnings Have Been Surfacing in Europe. Science Alert. [28 August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August 20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URL=https://www.zmescience.com/ecology/climate/drought-europe-hunger-stones-15082022/am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牛占林. 见到我就哭泣吧!极端旱灾席卷近半个欧洲 “饥饿之石”重现人间. 网易. 2022-08-14 [2022-08-16]. [失效連結]

參考連結

编辑
  • 白鶴梁,位於中國重慶涪陵,歷史上記錄長江的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