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泽尔
马丁·泽尔 (1954年9月20日—),德国哲学家、高校教授,出生于莱茵河畔路德维希港。自从2004年起他在法兰克福大学执教。泽尔被归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三代”成员[1] 。自1998年起,因为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而知名。他提出了“显现美学”。
生平
编辑泽尔在马堡和康斯坦茨学习了日耳曼语言文学、哲学和历史。1984年在阿尔布雷希特·威尔曼(Albrecht Wellmer)指导下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在康斯坦茨完成教授资格论文。他作为哲学教授,他依次执教于汉堡大学(1992-1995),吉森大学(1995-2004),2004年至今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教授。泽尔自2007年起是法兰克福大学的“首席研究员”,亦即“标准秩序缔造”精英集团的核心成员。他与安格拉·开普勒(Angela Keppler,新闻传播学教授)结婚并有一子。
学术
编辑泽尔延续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在理论哲学的语境中探讨美学问题。他的著述大多是关于美学。他的代表作是2000年出版的《显现美学》,主张“美学应以‘显现’概念为起点”,这是涵盖所有审美经验以及艺术现象的“最大 公 分母”。动名词形式的“显现”不同于名词形式的“显象”,后者是静态的,而前者是动态的,它的提出旨在强调审美的时效性,它是感知主体在“此时与此地”感到到的“诸显象的游戏”,这种游戏具有“瞬时性”和“同时性”。
泽尔的美学致力于沟通美学与伦理学,探讨审美现象的伦理学意义。认为审美活动本质上是朝向好的生活的一种方式。体现在著作《伦理学与美学研究》中。他还继承康德式的德国美学传统,关注自然问题,著有《自然美学》。另外,他的美学研究不局限于理论哲学框架下的经典问题研究,秉承法兰克福学派传统,如阿多诺的文化批评,对现代审美现象展开研究,所不同的是,他的研究思路倾向于欢迎而不是否定,他对于电影抱有很大研究热情,著有《电影艺术》一书;同时他还研究“体育美学”;他的著作中大量引用前卫艺术,装置艺术,多媒体艺术的案例,显示了他不仅对理论哲学积淀深厚,而且对当代艺术动态视野丰富。他的美学显示了巨大的包容性,乐观态度,和前瞻性。泽尔在伦理学和理论哲学方面有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格局进一步暗示了美学作为哲学研究的一个维度,更重要的,作为它的一个逻辑环节,一个桥梁,一个交通节点的地位。他还在阿多诺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彰显了此前学界重视不足的阿多诺的哲学地位。可见其《阿多诺的沉思哲学》。
泽尔的著述,视野广博,学养深厚,但引用少近乎无,行文颇富原创性,语言驾驭能力极强,有敏锐的辨析能力,经常在高度相似的概念之间析出差异(例如:Schein, Erscheinen, Erscheinung),有时体现语言游戏的高难度动作,也利用德语的灵活性发明术语。在拘泥于引用、综述的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学术语境中,泽尔的学术保留了哲学作为沉思的特点。他甚至写出了《理论》这样一种格言体著作,“Theorien sind Anschauungen”(理论就是直观)“Wahrer als wahr kann auch das Wahrste nicht sein”(最真也不会比真更真)。
著作
编辑- Die Kunst der Entzweiung. Zum Begriff der ästhetischen Rationalität.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1985.
- Eine Ästhetik der Natur.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1991.
- Versuch über die Form des Glücks. Studien zur Ethik.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1995.
- Ethisch-ästhetische Studien.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1996.
- Ästhetik des Erscheinens. Hanser, München 2000, ISBN 3-446-19941-1.[2]
- Vom Handwerk der Philosophie. 44 Kolumnen. München 2001.[3]
- Sich bestimmen lassen. Studien zur theoretischen und praktischen Philosophie.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2002.[4]
- Adornos Philosophie der Kontemplation. Suhrkamp, Frankfurt am Main 2004.
- Paradoxien der Erfüllung. Frankfurt am Main 2006, ISBN 3-596-17230-6.
- Die Macht des Erscheinens. Frankfurt am Main 2007, ISBN 978-3-518-29467-3.
- Theorien. S. Fischer, Frankfurt am Main 2009, ISBN 978-3-10-071010-9.
- 111 Tugenden, 111 Laster. Eine philosophische Revue. S. Fischer, Frankfurt am Main 2011, ISBN 978-3-10-071011-6.
- Die Künste des Kinos. S. Fischer, Frankfurt am Main 2013, ISBN 978-3-10-071012-3.
链接
编辑注释
编辑- ^ Joel Anderson: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7-03-18.
- ^ Rezensionen: Gerhard Gamm In: Die Zeit. 19. Oktober 2000; Michael Grossheim In: Die Welt. 2. Dezember 2000.
- ^ Rezensionen: Günter Figal In: FAZ. 12. August 2002; Wolfgang Schneider In: Die Welt. 22. Dezember 2001.
- ^ Rezension: Marcus Willaschek In Frankfurter Rundschau. 19. Oktober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