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年(1928年9月23日—1973年12月12日,英語:Si Neen Chu) 字大成、號長松,生於戊辰年八月初十,江蘇宜興人。1951年中央大学(南京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硕士畢業前任大中報、中央日報,南京晚報和上海金融時報記者;1951年獲得碩士學位後在河南大學[1](平原大學 河南師範學院 開封師範學院)、鄭州大學[2]、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任七級講師(期間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代系主任、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導師)[3],兼任《文藝報》評論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學部編委等职。

徐士年是中國古典文學專家,青年时期即有建樹,尤其是在唐宋小說研究上成就卓著,著有《唐代小說選》[4]和《古典小說論集》[5]等,对古代小說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中國文學史的研究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至今其学术观点仍被中国和其它國家、地區的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教学领域广泛沿用。 徐士年治学严谨,讲课生动,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教學講解和精湛評論在业界有口皆碑,在學界中有“中國普希金”的美譽。

家世及生平

编辑

徐士年,1928年9月23日生於江蘇宜興茶局巷,並於1946年結婚,育有三女一子。

其祖上世代为官,世祖徐鋻明宣德五年任瓊州知府;曾祖父徐鸣皋清同治进士,在江西任知县知府二十年,人称“徐青天”;祖父徐致英为奉直大夫;父親徐仁銑(又名麟祥),1913年前後曾留學日本帝國大學,因支持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受孫中山首肯。在浙江温州乐清县任县長[6]时携友人游雁荡山大龙湫瀑布题摩崖石刻:“矫若游龙 缥缈空濛”,至今仍鲜活醒目。

徐士年1947年9月大學畢業—1949年4月,任中央日報駐南京記者(採訪經濟、文教新聞);兼任南京晚報記者、上海金融時報駐南京記者。其间1948年7月考入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攻讀全職碩士研究生。1951年7月南京大學(原中央大学)中國文學研究所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支援新建平原省平原師範學院(現河南師範大學),先後任語文系七級講師、語文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代系主任。1956年12月由中央教育部部长周揚指定調入北京師範大學,任中文系七級講師、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導師,并受聘《文藝報》評論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學部編委。

屢受迫害

编辑

1955年6月—1956年5月“肅反”運動扩大化中被诬告受審查,运动结束后中共河南省委予以平反。

1958年10月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以“整風運動”大鳴大放中有右傾言論和政治歷史問題为由定爲“反革命分子”,開除公職,管制二年,回配偶工作地開封接受監管。

1962年,經推薦由河南省教育廳作爲編外教師安排到鄭州大學中文系任教,但在期間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得署名。

1966年9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鄭州大學紅衛兵扣上“歷史反革命”和“反動學術權威”帽子逐出校门,抄沒其所存全部家傳古董文物,遣送江蘇宜興原籍,后轉回開封家中待業。

1973 年 8 月,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根據國務院科教文組落實高級知識分子政策意見,发文開封師範學院,安排其在中文系任教。

1973 年 8 月 12 日上午,其去開封師院辦理報到手續時被開封市公安局逮捕,因言获罪。此概源自與一位相識老幹部闲聊时谈到1946年曾与时任中央文革领导之一姚文元之父姚蓬子在大中报上海记者站有过共事经历。之後這位老幹部私下寫信向(鄉友)鄧穎超舉報此事而招致祸端。1973 年全国搞羣衆專政,案子均經全市各单位讨论公開徵求審判意見,为不使家人遭受株連迫害,在案例公布前於開封市看守所服药含冤自盡,終年 45 歲。

恢復名譽

编辑

1978年10月——1980年4月,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中共開封市委、開封市公安局,鄭州大學黨委分別出具正式文件和法律文書,糾正錯誤,為徐士年同志徹底平反,宣告無罪,撤銷判決、撤銷開除公職處分,恢復政治名譽,補發工資,向家屬賠情道歉。

學術思想

编辑

徐士年被誉为业界的一颗彗星短暂而明亮,他對於中國古代小說,尤其是唐宋小說的研究貢獻頗大,是繼魯迅、鄭振鐸、汪闢疆等人之後深入探討和研究唐代小說的主要學者之一[7],他從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文學角度剖析了唐代小說的藝術成就,從歷史沿革、民族經濟發展背景、語言文體、主題選擇、藝術造詣等各個維度對於唐代尤其是中唐以後的小說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和評價,包含唐代古文運動和小說發展的相輔相成,小說和駢文、唐詩的相互影響等,對唐代文言文小說給與了極高的評價。

部分論著

编辑

《學習實踐論克服創作中的公式主義和經驗主義》 (《文匯報》1951年1月 )

《關於文章體裁問題的一點意見》 (《光明日報》1953年6月)                      

《谈“水浒传”的现实主义》(1954年《长江文艺》2月号)

《试谈三国演义的思想性》(1954年《长江文艺》7月号 )

《薛宝钗的典型意义》(河南文艺1955年2月第三期)

《古典小說論集》(1955年上海出版公司 出版; 1956年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出版)

《谈“范进中举”》(河南师范学院语文教学通讯1956年第四、五号)

《三國演義代序》(1956年北京通俗讀物出版社出版)

《西遊記節本》   (1956年北京通俗讀物出版社出版)   

《略谈关汉卿的生平和他的艺术风格》(1957年北京师范大学《蓓蕾》六、七月份合刊)

《試論唐人小說的思想和藝術性》(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學報》1957年第6期)

《读两篇古典爱情小说》(札记 1957年6月《文艺学习》第六期)

《唐人小說的近代現實主義特徵》 (奔流 1957年第4期)

《古典小說評論集》(1958年北京出版社出版)

《談關漢卿劇作的思想和藝術》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1958年紀念世界大文化名人專題廣播)

《談“聊齋志異”王舍範本》 (鄭州大學學報  創刊號1962年)

《谈乾隆三十二年刊十八卷“聊斋志异”残本》(郑州大學學報 1962年11月第一期)

《試說唐人小說細節描寫的特色》 (鄭州大學學報 1981年9月第三期)(遺作)

《唐代小説選》   (韓毓賢整理   中州書畫社出版 1982年3月) (遺作)

參考資料

编辑
  1. ^ 河南大學:悠悠河大情:徐土年先生,他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徐先生那时候还很年轻,大约只有二十五六岁,英俊潇洒,操一口流利的“江南普通话”。
  2. ^ 郑州大学文学院 - 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简介:古典文学教研室是中文系设立最早的教研室之一,前辈学者......徐士年......等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展了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奠定了郑州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基础。
  3. ^ 奉调入京: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徐士年先生,他的现代文学教学,历年都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1956年,国家开始实施研究生制度,徐先生奉调入京,到某著名高校担任研究生指导工作。不过,他的颇有影响的力作《古典小说论集》的出版,宣告了他已从“现代”走到“古代”,开始改换门庭。伊甸园之歌:林语堂现象透视
  4. ^ 《唐代小說選》:徐士年你著,美国密西根大学藏书,中州书画社出版。Google 图书 - 唐代小说选
  5. ^ 古典小說論集:徐士年著,上海出版公司出版。Google 图书 - 古典小说论集
  6. ^ 浙江省乐清县县志卷二十四:徐麟祥,字澄秋,乐清县知事(自1927年起乐清县公署改称乐清县政府,知事改称县长)。
  7. ^ 见《杜晓勤:二十世纪唐代小说研究》:五六十年代,学术界对唐代小说的评价则更高了......当时发表的一些专题论文也同样给予唐传奇以极高的评价。如徐士年在《略谈唐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中就认为:唐传奇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它所塑造的人物有鲜明的个性,有细腻传神的细节描写,有体贴入微的心理刻划,同时也有动人心魄的浪漫情调,这一切使唐人小说在艺术上区别于过去的志怪小说。

外部連結

编辑

Google 图书 - 唐代小说选 - 徐士年著

维基词典 - 一见钟情 - 援引徐士年《略谈唐人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澳洲国家图书馆藏书 - 唐代小说选 - 徐士年 著

郑州大学文学院 - 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简介

杜晓勤:二十世纪唐代小说研究

三国演义节选 - 试谈《三国演义》的思想性 - 徐士年

Google Books - 浦江清讲透四大名著 - 援引徐士年

浙江省乐清县县志卷二十四

河南大學:悠悠河大情

教學與研究:略談唐人小說的思想和藝術

中國文藝評論:從“家國情懷”“中國影視民族化”到“第三極文化”——訪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黃會林(楊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