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星
是一個假設存在的天體,由既稠密又重的中子星組成
Q星(英語:Q-Star)亦稱為灰洞(英語:grey hole),是一個假設存在的天體,由既稠密又重的中子星組成。這個概念,由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在1975年所提出,用以為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重力場方程式中的一個解[1]。根據霍金的論據:愛因斯坦的重力方程式的兩種奇點的解,分別是黑洞跟白洞。不過理論上黑洞應該是一種「有進沒出」的天體,而白洞則只能出而不能進。然而黑洞卻有粒子的輻射,所以黑洞不再適合被稱為黑洞,改名為「灰洞」。目前「灰洞」這個名稱已不再使用,而是改稱為「Q星」。Q星與恆星黑洞在性質上亦有相似的地方,但目前只發現過恆星黑洞,而未發現真正的Q星。Q星並不是夸克星,Q星的名稱源自於超對稱 Q-Ball及B-Ball(重子數)。
Q 星
编辑它比中子星重,外在的物質還保持著粒子數。建議或已發現的恆星質量天體(白矮星、中子星和夸克和先子星)全都以質點粒子的簡併壓力支撐著,所有這些都被稱為簡併恆星。Q星不能被誤認為是夸克星,這個Q並不是代表夸克(quark),而是對應於一個量子數。Q星可能被錯認為恆星黑洞,一個此種天體的候選者是緻密天體的天鵝座V404。
含重子數Q 星
编辑參看
编辑參考資料
编辑外部連結
编辑- Abstract, Are Q-stars a serious threat for stellar-mass black hole candidat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iller J.C., Shahbaz T., Nolan L.A, 1997
- Abstract, No observational proof of the black-hole event-horiz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rek A. Abramowicz, Wlodek Kluzniak, Jean-Pierre Lasota, 2002
这是一篇與恆星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