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南京大学/2004年12月前

Talk:南京大学的历史存档,截止2004年12月。--老鼠怕猫,这是谣传 06:15 2004年12月11日 (UTC)


  • 请问上载后不用的图片怎么删除? Dictioner 18:51 2004年4月19日 (UTC)
请将要删除的图片列出来,会有管理员来删除的。--Wing 19:45 2004年4月19日 (UTC)
  • 谢谢!另外,还是恢复到没有图片的时候。其他的图片有的效果不好,有的管理员可能认为涉及版权问题,所以不用了;另外,上载的这个校徽太模糊,也删除。 Dictioner 02:18 2004年4月20日 (UTC)
  • 如果可以,请删除文件名带有南京大学的所有图片。谢谢!Dictioner 05:02 2004年4月20日 (UTC)


  • 把“南京大学前身是国立中央大学”移到了下面。另外,科学名世,人文誉远,表明了南京大学科学和人文并重的特点,现在文理如此,以前也是这样,这里有一个来源,北大史学家梁和钧教授在其《记北大(东大附)》一文中的评论:“ “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然东大文史哲教授,实在不亚于北大。” 东大,就是当时的国立东南大学,现在的南京大学,科学和人文比较有传统。--Dictioner 09:45 2004年4月20日 (UTC)
科学名世,人文誉远,这句话好像有违中立原则,并不见得所有人都同意这种看法,这句话过于溢美了--百无一用是书生 (Talk) 11:49 2004年4月20日 (UTC)

关于科学名世,人文誉远的解释:

如果在wikipedia评价性的言词不能使用,那么,就都不用吧。不过,我刚才查了一下,很多地方都有评价性的语言。

惯例说明可以用评价性的言辞。关键是看评价是否够符合实际。科学名世,人文誉远,对于南京大学,我觉得也是合适的。


科学名世的说法出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时期,我不能确定梁和钧所说的“名世”是闻名于世界,还是闻名于世人,还是其他意思;不过,我推想,虽然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时期很多教授来自于国际一流大学毕业的博士,而且很多都是中国现代科学各个领域的奠基人物,但是,应该说,那个时候中国科学的水平还不足以闻名世界。很可能“科学名世”是说这所学校的科学在很多世俗社会上的人中间都很出名。这样的意思美而不溢。至于现在,中国的科学和世界一流水平差距很十分之大;就南京大学来说,虽然同样如此,但是相对来说科学方面还是有点名誉的。根据统计,1992--2002年10年间,南京大学化学的国际较高水平论文SCI在世界化学类科研院所中排第41名,物理也是大概这个位置,不仅在国内第一,而且在世界大学中也处在一个比较靠前的位置,有几个领域,像固体微结构物理,配位化学在国际上还是比较有声誉的。当然,天文学,地理学,大气科学,基础数学,生物化学,分子医学,南京大学传统上也是比较强的。虽然水平在国内顶尖,但要承认跟世界顶尖大学差距还很大,还不至于像他们那样闻名于世界,“科学名世”表明学校的特点还是可以的


人文誉远,意思是享誉时间长远,或者距离很远的地方也有声誉。享誉时间长远,可以查一下历史。距离很远的地方也有声誉,可以考察一下南京大学的人文学科的地位

南京高师东南大学的时候起,南京大学办学就有一个方针“科学和人文平衡”,也是当时办学的四个平衡方针中的一个。用科学名世、人文誉远可以说明南京大学的传统,可以说明目前南京大学以科学和人文为基础的现状特点,还是很合适的。 ---Dictioner 13:06 2004年4月20日 (UTC)

追溯学脉

请问这句话有来源吗?--赵蔚 08:02 2004年4月23日 (UTC)


1902年,清朝实行新学制,所有的旧时府学、书院废除,新建新式学堂。旧江宁府学也废,两江总署在明朝国子监旧址建立三江高等师范学堂。原南京国子监最早始于东吴时期的首都学宫。此后经历东晋、宋、齐、梁、陈等南朝时期,在明朝时期最为鼎盛,也有很多名称,如南京太学、南京国子学、南京国子监等等,在南京不是首都的时候改为府学,最长用的是江宁府学,至1912年,南京最高官学延续一千多年,在朝代更替时稍有中断或变更,如民国更替清朝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改为南京高等师范学堂,人民共和国更替民国从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英文版可参考,有详细讨论。

Dictioner 16:38 2004年5月9日 (UTC)


关于“追溯学脉古为源自公元258年的南朝太学”,我已经在英文版上面说过了,不想再说了。 该校的英文版面也是一样。我觉得作者不是在写百科。该校自己的网站都没有如此“考据”。---肚脐游艇 20:58 2004年5月9日 (UTC)



的确,共产党统治大陆以前,民国的时候,是这样追溯的。有很多证据。有些文章可以参考,如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的五百年前南京之国立大学南朝太学考等。民国以前的确是这样追溯的。

现在中国大陆的人很多的确对中国传统十分无知。听说韩国要把端午节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人就开始着急了。什么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中国大陆全不放假,倒是五一节之类的放假,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感恩节很隆重,不过好像感西方人的恩。有些中国人以为西方的文明上万年,西方的大学几千几百岁,而中国以前都没有,都不能算,文明荒芜至第而已。

也是政府责任,新中国以后,毛泽东认为知识分子是最需要改造的,顿时孔夫子为人人批判,马克思、斯大林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偶像。那种专制的统治,谁还敢提中国辉煌的古代传统文化?不过,邓小平改变了这种局面。改革开放以后,自然有回归,比如新中国早期共产党消灭掉的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现在都恢复了。只是可惜了吴定良、宗白华、孙本文、潘菽、吴景钧这些精英。南京大学新的校歌,也不是什么“东方红,太阳升”了,而是回复了“千圣会归兮, 集成于孔”,所谓孔,就是以前共产党所称的孔老二,我们把他奉为集成千圣。以前的中国领导人开口闭口意识形态,现在呢?温家宝、胡锦涛出去,都开始说中国的古代文明,儒家文化。这就是一个民族应有的传承精神。

当然,作为现代学堂,南京大学还是从1902年开始算起,毕竟古代大学现代大学,可以追溯,但有所差别。

这共产党改变传统中国以前的一些实事,现在的人都遗忘了,希望今后能够恢复记忆,不要连自己的老祖宗都忘了,不管他们有多么辉煌,还是多么败落

Wikinu 03:47 2004年5月10日 (UTC)



  • 我觉得该条目写的有点夸张了,像是以南京大学官方的角度、南大人的角度来写的,而不像是在百科全书中准确地介绍南京大学。知名校友中就列了一百多个人的名字是不是有点夸张啊,我认为列几个有世界影响力的校友就可以了。而且我认为应该多写些南京大学目前的状况,而不是总是它的历史和过去。Eastsea 16:58 2004年5月9日 (UTC)
  • 学科院系栏里面的内容我不知道写出来的目的是什么,看了之后还是不知道南京大学学科院系的状况如何。Eastsea 17:27 2004年5月9日 (UTC)

哪里不符合事实,可以给别人指出来就是了。知名校友中就列了一百多个人的名字怎么就夸张了?什么叫做世界影响力?希特勒?斯大林?也没有吧,也只是欧洲一带。学科院系的状况我看很清楚啊,说明了有些在中国成立最早,也有传统,也列出了目前有哪些院系。当然,这里恐怕没有篇幅作详细介绍吧,而且也没有必要。要了解随时的最新情况,还是要看学校的新闻网站,或者到bbs上去打听,那个场合比较合适。这个条目写得相当不错。百科全书还是把历史事实、来龙去脉概要地说清楚,就可以了。以为如何

Wikinu 05:32 2004年5月10日 (UTC)

  • 对一般人来说这些校友大多都不认识,那列出有什么意义呢,Eastsea 07:46 2004年5月10日 (UTC)
  • 不是说是事实就可以往里面写,一个条目的篇幅有限,要提供给对所有中文使用者来说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且我说的是写的角度的问题,看起来觉得是以南京大学的角度写的,以南大好为前提心态写的,有点宣传南大的心态写的,像是南京大学官方网站里对南大介绍的页面,并没说这里面的内容有什么不符喝事实的,但这并不是面向全世界的百科全书所要的,如果想看这样的页面直接通过外部连接到南大主页看就行了。

关于写的角度问题,我认为如果角度不同就可能存在不中立,而且事实还有选择性的。就像伊拉克战争时期,同一天同样是关于伊拉克的新闻,CNN在播着伊拉克人民看着萨达母倒台欢心鼓舞的画面,而CCTV在播着伊拉克人民的哭泣和对美军的厌恶的画面。但这两个画面都是真实的。如果只是选择性的播出一面那就是不中立。Eastsea 07:37 2004年5月10日 (UTC)

事实、中立与宣传


什么叫这些校友大多都不认识?谁是大多?不管是谁,只要他做的工作有意义,对社会而言有值得记述的事迹,都可以在百科全书里写出来。况且别人出的知名校友有那么多,怎么办呢,还只是列里一些代表。 至于说肯定介绍的心态,这个条目已经不错了。下面贴几个收集的帖子,所谓真正的宣传性介绍,即使是宣传,也是述实。这些很多倒是不适合放到百科全书里面,而且也侵犯版权。


Cookin 03:58 2004年5月12日 (UTC)



英才摇篮的学府圣地南京大学

作者:国子


南京大学座落在钟灵毓秀、虎踞龙蟠、“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的六朝文化古都南京。自古为学府圣地,南京太学一千七百年前就已经建立,到明朝国子监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最高学府。仅在清代,全国超过一半的状元皆出自南京江南贡院。南京大学起于国子监,在这片“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走过了一个世纪。南京大学自古有尊师之风,师则有“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为子弟”的传统,揽天下英才而育之。百年来,俊彦云集,英才辈出,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和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

直到今天,多少岁月以来,“儒雅古典,平和精致;渊默深稳,不激不随”是南大学人特有的风格和气质。这样不事张扬的性格,加之南大学人的平凡心态,使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不为人晓,甚或不为己知。从今往后,身处信息时代,藏将难藏,况且这种藏似乎与社会扬夸之风背道而驰。在此以一叶之见为南大作些揭示,以让世人以及南大自己有机会对南大在一个剖面作更多一点的认识。


南京大学早在二十世纪初江南第一学府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即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本,“俭朴、勤奋、诚笃”为风。教学卓著,学生成绩为江南各高等学校之冠。为我国培育了众多国学、艺术、科学方面的早期人才,著名科学家秉志、美术教育家吕凤子、戏曲史家陈中凡、艺术大师张大千、史学大师柳诒徵、国学大师胡小石就是这一时期南大学子的代表人物。

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 ,蔚为“南方最高学府”。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南京大学更是人文冠国,科学名世,成为中西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南高东大时代,南京大学作为南方第一学府,在社会上有极佳的声誉,毕业生广为各界所重。入学考试也竞争激烈,往往十几人中录取一人。学子优异无与伦比。比如,在清华留美公费和各省官费生的甄选、研习科学部门的录取者中,每以该校学生占最高的比例。世人有“学风之美,师饱学而尽职,生好读而勤业”的赞誉。

三四十年代国立中央大学时期的南京大学,学科之全,师资设施之强,学术水准之高,居全国之首。作为中国最高学府,为全国无数优异中学生青少年所向往,中大入学竞争激烈是出名的,常常数十人中录取一人,全国名校联考三分之二的考生以该校为第一志愿。学习成绩在同时期大学生中,仍然名列前茅。例如,一九四○年,教育部采用自由参赛的开式,举行大专以上学校学业竞试,分甲乙丙三组,分别是一年级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毕业生论文,结果该校学生不但总分第一,而且独占鳌头。教学严格,读书刻苦,学风严谨。毕业生在社会上成就卓著。

五十年代初,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文理科组成新的南京大学。金陵大学原为誉满海内外的私立大学,源于1888年成立的汇文书院。金大所颁发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为国外大学所承认,是美国认可的中国唯一一所甲类教会大学。人才济济,桃李满天下。新南京大学是南方学科最为完备、综合性最强的大学;数十年来,在全国高等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经过改革开发十余年令人瞩目的发展,南京大学再次成为广为认同的中国最高水平大学的象征。继承长期积沉而来的南大学风,励学敦行,学子优异,令世人瞩目,广为社会各界青睐。毕业生在各个领域表现不俗。涌现出众多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巨子。南京大学成为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中国大学。


可以认为,南京大学最大的魅力和建树,莫过于为社会培养各界精英。而首屈两指的应是南大为人类造就的人文和科学人才。

大概是秦淮河、夫子庙、江南贡院、梅花山、六朝宫、莫愁湖、鸡鸣寺、栖霞山、玄武湖、紫金山、牛首山这样的山水人文景观陶冶的缘故,南京大学被认为是中国最能造就文学家的地方。聂华苓、苏青、巴金、程抱一、余光中、杨宗珍、夏济安、唐德刚、陈梦家、叶兆言就是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在中国唯一获得世界文学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其风靡世界的主要作品也是在南大完成的。南京大学自古有“天下文枢”之誉。文学家以外,南京大学是富有名望的人文社会学家的摇篮。单南高时期的南大高材生,随口就可以说出张其昀、陈训慈、郭廷以、景昌极、顾仲彝几位泰斗来,还不用说人称“江南才子”的卢前,“南高时代的最后一位大师”缪凤林。

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被公认为中国最出科学家的学府。比如,中国科学院1989年出版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列举了中国八百七十七位做出较大贡献的科学家,统计其所就学的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以一百一十五人高居榜首。比如,最早取得世界级现代科学成就的两位中国人,皆南大学子,即实验验证“康普顿——吴有训效应”、赵忠尧发现反物质。比如,二十世纪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工程院两院院士的四位华裔人士,冯元桢、丁肇中、田炳耕、张立纲,有两位是南大学子。比如,当代年轻一代的中国学者当中,最杰出和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有两人,田刚和夏志宏,都是南大学子。南大科学学人中,多有世界级的大师。活跃在各个科技领域。例如,大科学家、世界地学泰斗、彗星撞地球学说倡导人许靖华,是南大毕业生。例如,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世界物理学女王”、首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吴健雄,是南大毕业生。例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获得世界科学最高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刘东生,是南大毕业生。


在艺术方面,南京大学更有独到的贡献。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起源地和杰出艺术人才的摇篮。设立全国首创之艺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图画分洋画、国画、用器画,手工含金工、纸工、竹木、编结、雕塑、工艺等诸项,可谓国学、洋学皆备,绘画与应用并得;又设音乐为副科,是日后中国的师范美术、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轻工设计学院以至地理测绘专业、建筑绘图专业及音乐学院的滥觞。培养的艺术秀才执全国牛耳。许多重要的艺术流派发端于称为“艺术之宫”的南京大学。如由李瑞清开创并继之以胡小石、柳诒徵、陈中凡、张大千、徐悲鸿、吕凤子、李健、游寿、吴白、侯镜昶等百年传承的金石书派,由王宾鲁、徐立孙开创继之以王燕卿、徐卓、邵大苏、孙宗彭、王永昌等的“梅庵 ”琴派。

南京大学在教育、体育领域也有不俗的作为。

初系全国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为“中国师范学堂之嚆矢”,并在后来首倡“教学法” ,率先实行“学分制”和“选科制”。该校发起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发表《教师节宣言》,为教师教育的大纲。学子国才在海内外教育界广种桃李,如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香港大学校长王赓武、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李卓明、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吴德耀、韩国高丽大学校长金俊烨。

最早在全国开设体育专修科,为中国现代体育事业的开端,培养了吴蕴瑞、金兆、吴邦伟、夏翔、吴德懋、陈陵、张子沛等众多驰骋体坛的帅才。领导开创了中国近现代体育事业。近则体坛名流云集。

南京大学在医学领域的奉献,堪称中国近现代医学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南京大学曾经先后创办作为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医学院、新中国综合性大学第一所医学院,1913年创办的医科是我国最早的7年制医学教育,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滥殇。所属教学附属医院南京中央医院(现南京总后医院)是第一所中国人创办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国际闻名。参与筹建“中华医学会”并被推为首任会长的颜福庆,“中华医学会”会长朱恒璧,“中华医学会”会长朱章赓,中央研究院院士、国家医学首席教授(“部聘教授”)蔡翘,中国工程院院士黎介寿,黎磊石等先后在该校任教。南京大学医学院是医学精英的摇篮。多年来培养的一流医学专家担当骨干,名家辈出。一代名医、中华内科学会会长戚寿南,美国癌学宗师张伯毅,世界著名心脏学与儿科学专家、美国“国家科学总统勋章”获得者鲍微青,我国老年医学开拓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士雯,著名医学专家凌敏酋,开国元勋保健医师牟善初,被誉为“亚洲骄子”的医学专家张涤生就是各个校期的代表。现在,南大医学院毕业生尤以素质优异、潜力大而驰名。


不止如此,南京大学在法律界、社会政界、财经工商实业界也有不凡的影响,居于领导的地位甚多,发挥着独到的重要作用。

南京大学毕业生活跃于法学、立法、司法、律师各法律界。南京大学法学院早在中央大学时期就已经是中国名望绝伦的法学院,位居中央,名满四海。立法院院长童冠贤,“司法院”院长谢冠生等均曾出任南大法学院院长,南大法学院毕业生的卓越表现是出名的。一度有四分之一的“大法官”毕业于该院。法律界众多精英人物出自南大,如“最高法院院长” 钱国成,“监察院院长” 王作荣,“最高法院”院长金世鼎,“司法院”副院长韩忠谟, “司法院”副院长汪道渊,“最高法院”推事兼书记官长史锡恩,中央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秘书长陶希晋,著名证据法学家、大法官李学灯,著名法学家华严,法学界泰斗韩德培。

南京大学在社会政治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着重要贡献。南京大学溯源辟雍,自古专于造就亲民治国安邦之才,而中大初期大礼堂亦兼国家政治会议中心。南大公共管理学院所涉政治、行政管理、社会学等科在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已经名扬天下。名以中央,自始以天下为己任,成就卓著,高享名望。活跃于社会政界的南大任教校友代表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重要创始人兼总干事杨杏佛,国家总统蒋中正,“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委员长及中央政治会议秘书长张乃燕,教育部部长朱经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教育部长张奚若,林垦部及林业部部长梁希,行政院副院长及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行政院副院长与外交总长顾孟余,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彭冲。众多政界要人出自南大,许多社会风云人物也都出自南大,发挥重要影响。如国家主席江泽民 ,联合国副秘书长毕季龙,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上海市市委书记夏征农,重庆市市长、四川省政协主席廖伯康,财政部部长、教育部部长徐柏园,教育部长杭立武, “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经济部部长、财政部部长李国鼎,“外交部”部长、“行政院”秘书长、“总统府”秘书长蒋彦士,“国民大会”秘书长郭骥,“国防部”部长汪道渊,“中国人权协进会”创始人兼理事长、“外交部”常务次长朱汇森,“外交部长”周书楷,财政部部长陈庆瑜,全国妇女联合会主席彭佩云,“中国MPA之父”夏书章……,不可胜数。中国社会学奠主要基人孙本文,中国现代政治学重要奠基人钱端升等先后在此任教。

南京大学是中国商界英才的摇篮,也是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精英摇篮。始于1917年成立的商科,并在1921年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商学院,被称为“中国商学院的鼻祖”,为中国培养出最早的几批高级财经人才。我国现代管理科学倡导人杨杏佛,著名经济学家、中央财政委员会委员长马寅初,国际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善后物资保管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卓明,“中国会计之父”、经济部常务次长潘序伦,国际财经活动家、国民政府外汇管理委员会主任冀朝鼎,“中国广告之父” 林振彬,经济学与管理学界著名学者萧纯锦、褚葆一、朱偰、洪银兴、周三多、赵曙明等等先后执教于南大商学院。南大学子叱咤财经工商实业界,多取得不凡成就,成为中流砥柱,广受赞誉。如亚洲金融中心营建人、中央银行总裁、交通银行董事长谢森中,财政部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徐柏园,中央信托局局长金唯信;著名经济学家李卓敏,邢慕寰,陶大镛,胡代光,王叔云、褚葆一、陈观烈,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厉以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吴敬琏;“台湾科技创业之父”李国鼎,“新加坡工业之父”唐义方,世界金融界华人巨子、亚洲银行协会主席、力宝集团创办人李文正,亚太营造公会理事长、新亚建设开发公司董事长邹祖焜,报业巨子、中国时报集团董事长余纪忠,华辰集团董事长、美国制造研究委员会主席王国金,美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谢克敏,中华开发公司董事长张心怡、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庆瑜、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始发起人及总经理王志莘、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陶建幸,美国DowsLake公司董事长杨丹,Lotus Pacific公司总裁、纽约华人总商会总干事刘建……

南京大学在其他各界同样多有重要贡献。比如,在新闻传媒界,南京大学百年来培养了众多新闻传媒栋梁之才,拥有重要影响。1922年首开电化教育,1938年在全国首创“电影与播音专修科”,中国电影高等教育和中国播音高等教育发端于此。毕业生活跃于海内外新闻传媒界,如 “中国新闻学会”理事长、《中央日报》董事长、中国电视台董事长楚崧杰,传媒界巨子、台湾最大的私营报业公司《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国家广播电视部部长孙家正,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国新闻出版公司创办人张其昀,国家出版局局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邬书林,华视董事长易劲秋,《中央日报》社长、《时代公论》主编阮毅成,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名记者和女外交家胡济邦。


教育兴,百业兴。人文、科学、艺术、教育、体育、医学、法律、社会政治、财经工商实业、新闻传媒几个领域之外,南京大学在天文、气象、地质、环保、考古、建筑、航空、工业、农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许多领域都为国家发展、文明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前文草率搜罗所列人物只是冰山一角。百年来南京大学以造就各个领域淡泊名利、务业奉献的栋梁英才而永垂青史。多少梦想与光荣,多少拼搏与汗水,感人泪流。


朴茂南大学子,质气代代传承,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智仁勇毅,吾道无穷。以“钟山之崇高,玄武之恬静,大江之雄毅”般国士风范,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大代有才人出。今天,南大学子从英才摇篮的学府圣地南京大学源源不断地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心存伟志,自勉雄毅,去开创明日一片片更灿烂远阔的天地。


中国的科学圣地南京大学

by 国子


2002年5月20日一百周年以前,南京大学以“学科群”、“学科特区”的独特理念,在国际最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创建学科整合研究中心,先后成立了具有世界一流科研环境和条件的分子医学研究所、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等,揭开了新世纪中国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领导性新篇章。早在1995年,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实验室和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就被评为中国教育系统仅有的两大国家A级实验室。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更被国际权威的《自然》杂志称为日本以外远东地区最具世界影响的两大科研单位之一。

南京大学历来重视科学实验和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初三江两江时期李瑞清主持南大校政期间即重视科学实验,购置了许多实验设施。一二十年代南高东大时期,一批杰出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回国,云集南京大学,如任鸿隽、胡刚复、熊正理、竺可桢、王季梁、孙洪芬、张子高、秉志、邹秉文、王琏、叶企孙、段调元、杨武之、何鲁、熊庆来、茅以升、曾昭抡等。他们不仅育人,而且开始了中国近代科学的研究。一时南京大学成为中国科学的大本营,开创、发展了中国近代科学。这虽然比西方落后了多年,但是对中国的科学启蒙却为以后中国科学攀登世界高峰产生了长远的影响。比如,1920年南高时期南大物理系创建中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这个中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比1872年建立的世界第一个近代物理实验室——英国剑桥卡文迪许实验室晚了50余年。但这成为中国自己培养物理学工作者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科学研究真正的开端。直到今天南大物理系的固体微结构物理实验室,南大物理系培养了包括吴有训、赵忠尧、严济慈、吴健雄、冯端等世界科学巨星在内的众多科学家,为物理科学的发展发挥了中坚作用。其他还有很多这样的领域。比如,南京大学是中国生命科学的发源地,秉志、胡先骕、钱崇澍、陈焕镛等曾经在此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系,开始了中国生物学的教育研究。比如在信息科学领域,南京大学是中国计算机科学研究的先驱,曾经培养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博士,南京大学计算机系被誉为“中国高级软件英才的半壁江山”,早在60年代初南大校友夏培肃和徐家福就分别研制出了中国和中国高等学校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先后创办的南京大学强化部理科班、文科班开新中国实施通才教育之先河,大理科试验班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试验班,曾经得到世界顶尖的《科学》杂志等众多权威机构的充分肯定,世界声誉鹊起。1998年,南京大学再度展开大手笔开拓性举措,建立了囊括十余个国家级基础人才培养基地的南京大学基础学院,为全国和国际科学界瞩目期待。

南京大学素有通才教育的传统。早在一二十年代南高东大时期,大教育家、南大校长郭秉文即倡导包括“通才与专才平衡”、“人文与科学平衡”的四平衡办学方针。南京大学成为百年长青的“中国科学家的摇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英才。

《英才摇篮的学府圣地南京大学》科学一节中曾经提到:“南京大学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被公认为中国最出科学家的学府。比如,中国科学院1989年出版的《自然辩证法通讯》列举了中国八百七十七位做出较大贡献的科学家,统计其所就学的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以一百一十五人高居榜首。比如,最早取得世界级现代科学成就的两位中国人,皆南大学子,即实验验证“康普顿——吴有训效应”、赵忠尧发现反物质。比如,二十世纪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国家工程院两院院士的四位华裔人士,冯元桢、丁肇中、田炳耕、张立纲,有两位是南大学子。比如,当代年轻一代的中国学者当中,最杰出和最具世界影响力的有两人,田刚和夏志宏,都是南大学子。南大科学学人中,多有世界级的大师。活跃在各个科技领域。例如,大科学家、世界地学泰斗、彗星撞地球学说倡导人许靖华,是南大毕业生。例如,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世界物理学女王”、首位华裔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吴健雄,是南大毕业生。例如,环境学家与生物地质学家、首位也是目前仅有的一位获得世界科学最高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刘东生,是南大毕业生。”

现代大科学家、南大物理系毕业生吴健雄,在“曼哈顿”原子弹计划中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 ,被誉为“原子弹之母”。1992年,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四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台北发起成立“吴健雄学术基金会”,评价她此生有数项成就可获诺贝尔奖,其中还包括验证著名的“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和验证促使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等。吴健雄为世界现代物理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世界物理学女王”、最伟大的现代华人学者,曾被美国物理学会宣布为当代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她此生获得的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勋章、沃尔夫奖和代表理工界最高荣誉的普平纪念奖章在内的奖项与荣誉一一列出,不下两页纸,奖誉等身。她是首位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的女科学家,也是第一位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华人科学家。

冯元桢,中大时期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后赴美。数十年来,在生物力学、航空工程、连续介质力学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对生物力学及生物工程科学的发展影响之巨举世公认,为世界生物力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推为世界生物力学组织主席、美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席等。冯元桢以其开创性的成就获得多项奖项和荣誉,被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美国医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授为院士,曾经获得美国“百年大奖”、美国工程院“奠基者奖”等多项大奖。他是第一位获得美国科学最高荣誉“美国科学奖章”的生物学家,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工程师。美国机械工程学会设置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冯元桢青年研究工程者奖”,美国加州大学将新建教学大楼大礼堂冠以“‘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礼堂”,中国南京大学授予他“南京大学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

世界著名数学家与天文学家、南大学子夏至宏1990年代解决了大科学家牛顿引出的经由伟大数学家庞加莱等许多世界顶尖科学家潜心研究而来的天体力学中的n体问题,攻克了历时百年的“潘勒韦猜想”。

国际著名数学家、世界微分几何领域公认的青年领袖田刚早在南大数学系读大三的1980年的时候就瞄准了一个世界难题“凯勒-爱因斯坦度量问题”,1997年终于在美国得以彻底解决,之后又接连攻克了克拉比猜想、阿诺德猜想。

这些,都是从南京大学走出来的科学界的代表人物。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科学救国”梦想,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奉献。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南京大学担当起中华文化的大本营,更是近代中国科学的发祥地,以科学启蒙中国。中国的科学圣地南京大学因而被誉为“科学的麦加”。

作为当代中国科学界组织机构栋梁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等,皆由“科学的“麦加”南京大学孕育而来。

汇集中国近代科学主要人物、曾经由社员衍生组建全国其他众多科技团体和机构如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央研究院的“中国科学社”是近代科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主力。中国科学社早在南高时期就设总部于南京大学,中坚人物多为南大生物、地理、物理、化学、数学等各科校友。

“中国科学社”是中国最早最主要的综合性科学团体,是中国现代科学的启蒙团体。中国科学社出版的《科学》杂志曾经享誉世界。1915年,发明大王爱迪生在得知中国的《科学》创刊的信息后,曾发出“伟大中华民族在觉醒”的感慨。20世纪40年代中期,著名科技史家、剑桥大学李约瑟教授曾称许《科学》期刊为中国之主要科学期刊,并把它与美国的《科学》杂志、英国的《自然》杂志相提并论,称之为科学期刊的A(America)、B(Britain)、C(China)。

中央研究院实质上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等的前身。全国最高学术研究机关中央研究院1927年在南京成立,骨干人物多为南大校友。在这之前,中国科学社是国际承认的中国科学的最高机构,并为中央政府认可,代表中国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国际性科学活动。随后,这部分职能移交中央研究院。

“中国科学社”之外,中国还有两个最重要的科学团体,就是“中华自然科学社”和“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

中华自然科学社成立于1927年,后来发展到社员2000多人,全国主要大城市及某些欧美地区都设有分社,社员中有许多是中国科技界知名人士。出版科普刊物《科学世界》。 “中华自然科学社”1927年孕育创建于南京大学。创始活跃代表人物有郑集、杨浪明、谢立惠、余瑞璜、屈伯川、方文培、盛彤、李 达、李锐夫、吴学周等。

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起源于1939年创立的“自然科学座谈会”,1944年在周恩 来的建议下,改建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39年国立中央大学时期一批科学家在于南京大学成立“自然科学座谈会”。1944年改建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著名科学家金善宝、梁希、潘菽、涂长望、竺可桢、李四光、任鸿隽、严济慈、干铎、李士豪、丁西林、谢立惠等为主要代表人物。

1950年,在中国科学社、中国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1958年,两会再次合并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

近代,中国的科学先驱以“科学救国”的崇高理想造就了中国的科学圣地南京大学。今日,充满科学氛围和真知新知追求精神的南京大学,则以“师饱学而尽职,生好读而勤业”之美的南大传统学风,致力科学的传承和探索,为“科学强国”和科学缔造人类文明而耕耘。


中国文化的大本营南京大学

by 国子


瞻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多少可以感觉历史的零落记录,中国文化的大本营南京大学的印象还只是隐隐约约。在这个中国思想文化和词曲戏剧艺术的学术中心耳濡目染,崇尚南京大学在思想、文学、儒学、佛学、易学、词曲、戏剧、民俗艺术等领域的声誉而走访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易学研究所、戏剧影视研究所、中华文化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所、雕塑艺术研究所……,也未必完全领悟那隐藏至深的主线。

要真切理解中国文化的大本营南京大学,还要回到前人走过的足迹。


渊远流长五千年辉煌的中华文明,曾经长期领导世界,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到十九世纪中期,在欧美近代文明的挑战下,一向以“世界中心”自居的中国人第一次醒悟到自己的文明落后了。一批满怀强国梦想的人士在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代表思想影响下 ,以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展开自救之路,然而最终以彻底失败告终,中国人的自信心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危机,延绵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在中国,一边是来自欧美的“全盘西化思 潮”,一边是来自苏俄的“激进新文化浪潮”,崇洋崇外之风靡盛,而曾经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被指责为束缚近代中国发展的低人一等的文化,似乎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尽头,到了消亡的边缘。

就在这决定民族文化命运的时期,南京大学独举中国文化的大旗,担负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中国文化绝地重生。一二十年代南高东大时期,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师和民族文化精英陆续汇聚南京大学,铸成中国文化的大本营。此时的南京大学,聚集了全国人文社会各科翘楚人物,如陶行知、刘伯明、杨杏佛、柳诒徵、孙本文、吴宓、陈鹤琴、郑晓沧、廖世承、徐养秋、李叔同、 程其保、孟宪承、汪懋祖、马寅初、 潘序伦、汤用彤、梅光迪、王伯沆、顾实、蒋维乔、楼光来、钱基博、陈中凡、吴梅、王易、林天兰、张士一、陆志韦、凌冰、朱君毅、陈衡哲、胡小石等等,加之科学名世,蔚为“东方教育的中心”。

在南高东大之前为三江两江。张之洞上任两江总督后,上奏光绪请议三江师范学堂,加之前后两任两江总督刘坤一、魏光焘等人的推动,南京大学在前明国子监旧址诞生。前清遗老李瑞清在三江、两江师范学堂时期担当南大校长,即十分重视中国艺术和国学,胡小石、柳诒徵、陈中凡、张大千、吕风子等国学家和艺术家皆是这一时期的弟子。如此的传统,盖因自古为学府圣地,天下文枢,并座落于“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十朝文化都会南京。至今在旧址秦淮河边夫子庙,依旧有幸观瞻“天下文枢”的牌匾。早在汉后公元258年,吴国即设五经博士,发端南朝太学。公元317年东晋时期,南京太学新建。太学,后称“国子监”,实乃大学之意,为全国的最高学府。南朝时期刘宋设立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四所学馆,为中国文化的中心,可算中国分科大学之始。至十四世纪明朝国子监时期,发展为世界规模最大之最高学府,该校翰林学士解缙主持组织数千才子专家编撰《永乐大典》,为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昭显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光辉成就。历来人文荟萃,仅在二十年代南高东大时期,即有被后世追为南大“国学八大家”的柳诒徵、胡小石、陈中凡、方东美、汤用彤、王伯沆、吴梅、黄侃,而他们是南大国学之林之数木。

1922年1月,在云集全国学界名流的南京大学,刘伯明、柳诒徵、梅光迪、吴宓、胡先骕等创办《学衡》月刊,标志着象征复兴中国文化的“学衡派”的诞生。学衡派的阵容庞大,多为南大哲学、历史、中文、外文等科人士,如缪凤林、汤用彤、张其昀、徐养秋、楼光来、景昌极、郭斌和、陈训慈、向达、黄华、朱君毅、张荫麟、王焕镳、汪辟疆、华焯、曾重伯、郑鹤声等等,亦不乏其他各科教授如生物系的胡先骕,物理系的胡刚复、经济系的萧纯锦,校外则有黄节、陈寅恪、王国维、洪深、马承、邵祖平、赵万里、赵尧生、林损、浦江清等。群贤共业,众科融会,古今贯通,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并行。《学衡》的宗旨是:讲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目的则是:翼学,攸思,崇文,培俗。反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反对全 盘 西 化,主张采择并融贯中西文化精华。在西化与国粹之间,学衡派提出中西文化融合的方式:彻底研究,明确评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吸取欧西文化,需要对两者进行深入的研究、评判,区别其精华、糟粕,有用、无用,然后才能决定取舍,从而融合成一种新的文化。学衡派的诞生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学衡派的思想精髓,至今仍以新儒学等面目平衡着中国人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时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明。

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南京大学为中国文化的革新演进做出了众多贡献。以语言为例,南大推动了中国语言走向现代的切音字运动和国语运动。南高时期首任校长江谦治切音,任资政院议员期间提出汉语音标方案,开后来注音字母之先河;同时倡导将官话正名为国语,设立国语编查委员会。之后“中央教育会议”通过《统一国语办法案》,“国语”一词通行开来,成为中国共同语的代名词;台湾沿用此名,至今仍称普通话为国语。但是中国方言众多,在统一国语的过程中爆发了国语标准之争。南高时期南大英文科主任张士一1920年发表《国语统一问题》,主张就注音字母和国音做根本的改造,提出改造方案,得到众人响应,并在江苏首先推动,经过多年统合最后形成了以北京语音为主要标准的国语,即今天国人交流所用的普通话。

不仅如此,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也孕育了南京大学特有的融通学风。在南京大学任教的科学家不仅研究自然科学,而且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他们与在校的国学大师们建立了很好的共事合作关系,比如,在美国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时任南大工科主任的茅以升,拜师柳诒徵学习史学和国学,生物系的胡先骕也是例子。国学大师们也注意了解西方文化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被尊为“博雅宏通第一人”的柳诒徵就是例子。现代社会科学和西方文化学的大家也注重和国学家的交流,学习国学,吴宓就是例子。而南京大学的学子,亦历来有融通的多才多艺,比如两江总督刘坤一、魏光焘之孙刘敦赏、魏荣爵为了“科学救国”,在南京大学就读科学学科,但亦有很好的国学根底。南京大学素有“艺术之宫”之说。许多重要的艺术流派也发端或复兴于此,包括中国艺术,比如由王宾鲁、徐立孙开创继之以王燕卿、徐卓、邵大苏、孙宗彭、王永昌等的“梅庵 ”琴派,比如由李瑞清开创并继之以胡小石、柳诒徵、陈中凡、张大千、吕凤子、李健、游寿、吴白、侯镜昶等百年传承的金石书派。被称为“五百年来第一人” 、“东方艺术第一人” 的南大校友张大千,更把中国艺术带到世界。

由南大师生发起的1976四五运动先声南京事件和1978年的全国真理大讨论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改变了国家的命运。当八九十年代中国再次打开面向西方的大门时,一二十年代的历史重演,中国文化再次遭受严峻的挑战,“全盘西化”思潮迭起,崇洋媚外之风盛行。南京大学再次以学衡遗风,担当中国文化的堡垒。南大文史哲等科人士再次担负起坚持弘扬中国文化的中坚。南京大学还在中国大学中首倡中国语言文化教育,首弘中国民俗艺术,首扬国乐,首兴书艺……,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其中,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组织编纂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思想文化工程 ”,为光大中国文化的历史性篇章。

中国文化的大本营南京大学同样肩负起了在世界弘扬中国文化的抱负。南京大学1993年即在新加坡开办硕士高等教育,随后开办中国文化教育,开中国在海外开办高层次高等教育之先河;之后在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开办高等教育,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各地的发展。在海外,世界五大洲都有南大校友传播弘扬中国文化的影子。在欧洲,亚裔中首位被选为法国最高荣誉法兰西文学院院士、登上法兰西不朽殿堂的 “东西方文化的摆渡人”程抱一,以《中国诗歌创作》、《梦的空间:中国绘画的传统》等著作传播中国文化。王铮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南美创办颇具规模的阿根廷中国文化中心;宋育红致力华文教育创办新加坡育全学校;全美中文学校协会主席蒋亚洪创办在北美影响最大的希望中文学校,被誉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此前更有张其昀创办中国文化大学,李卓明创建香港中文大学。而以吴德耀、李孝定、佘雪曼、严元章等为中坚的南洋大学,更被奉为华文高等教育的典范。南高东大时期南京大学文理诸科教授刘伯明、柳诒徵、梅光迪、吴宓、胡先骕、汤用彤等人创立的学衡派,已为新儒学之主源;而后以南大校友、新儒学大家方东美、熊十力、唐君毅、牟宗三等人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学,更为海内外华人视为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世界的新生。


中国文化的大本营南京大学,是一种理想,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热心,是一种千古传承的陶冶。


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南京大学

by 国子


无论尼克松,还是老布什,谈到中国,都常谈到赛珍珠。赛珍珠的作品风靡全球,是多数美国人从小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被美国总统称为“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她是作品被翻译成外语种类最多的美国作家,曾经在南大前身之一金陵大学和东大中大时期南京大学英文系任教十数年。至今,她在南京大学完成其主要作品的故居,仍然是络绎不绝的西方人士追寻尘封的历史记忆的胜地。

南京大学历来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早在南高东大时期,南京大学校长郭秉文即倡导包括“国内与国际平衡”、“人文与科学平衡”在内的四平衡的办学方针。不仅云集全国名师,“揽天下英才而育之”,更是中外学术文化交流中心。世界文化和学界的风云人物,如美国哲学家杜威(J. Dewey)、教育家孟禄(P. Paul Monroe)、克伯屈(W.H. Kilpatrick),英国逻辑实证大师罗素(B.Russell),德国新动力论倡导者杜里舒(Hans Driesch),印度诗人泰戈尔(R. Tagore)等,皆不辞千里到此访问、讲学。国内的名家如梁启超、顾维钧、张君劢、张东荪、胡适、江亢虎、曾琦、李璜等更纷纷来此。所延教授,皆一时之选。同时,也是传播发展近代西方科学的大本营,以科学名世。这一时期的南京大学,是直到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中国所有大学享有国际声誉最高和堪称世界一流大学的大学。 南大校长郭秉文更被连续三届公推为世界教育会副主席兼亚洲地区主席。而这个学府圣地中外交流窗口的角色甚至远可追溯到明朝国子监。那时,学习外文作为必修项目,中国大学设外文课,开端于此。国子监除本国学生外,还有来自各国如日本、高丽、琉球、暹罗、交趾、三瓜等国留学生。早在20世纪二十年代南大就有被追为“西洋文学八大家”的楼光来、梅光迪、吴宓、梁实秋、闻一多、张欣海、徐志摩、陈衡哲,五十年代有“南大西洋文学六大导师”范存忠、陈嘉、徐仲年、何如、商成祖、张威廉,为全国西方文学文化翘楚。

如今,南京大学在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领域研究教育所享有的国际影响和声誉,使今日南大在承继中外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地位的过程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创办的中美文化中心是中美两国唯一的大学校级合作项目,也是中美两国最大的教育交流项目,旨在促进中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培养中美两国合作的精英和未来领导者,在中美两国各界已经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合作创办的“中德法学研究所”是国内唯一的国际性法学合作高级研究机构,在中德两国法律界产生了重要影响。2002年,又与日本东京大学等合作成立了“中日文化研究中心”。此外还有富有声誉的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犹太文化研究所、“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所在地南大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所在地南大非洲研究所等等以及成立不久的中法文化研究中心、中韩文化研究中心等。同时,南京大学是世界著名学者访问讲学交流的胜地,是包括“全球化与人类文明”、“世界著名科学家论坛”等在内的中国文化、科学、学术会议交流的胜地。

这些都为造就中外文化交流的人才创造了独特的条件。曾被授予象征德国最高荣誉的“国家功勋奖章”的两位当代德国语言文学界中国人士,张威廉和杨武能,皆南大校友。著名翻译家、法语文学家、南大校友许钧1999年首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兰西金质教育勋章”。从南京大学走出来的众多学子在世界各地,为发展当地文化做出贡献,如南京大学英语系学子、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院长王赓武,南京大学历史系学子、韩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金俊烨。西方油画艺术的中国先驱徐悲鸿、李毅士、潘玉良﹑吕斯百、庞薰琹、李叔同、陈抱一、吴作人等在南京大学传播西方艺术,名齐毕加索的 “东方艺术第一人”南大校友张大千在世界传播中国艺术,对世界艺术交流产生深远影响。福开森,南大校友,酷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清末民国时期中国文物收藏的第一人,向母校慷慨捐赠了毕生收藏的上千件珍贵文物,如今有幸能在南京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欣赏到;程抱一,南大校友,热爱中国文化和法国文化的中国人,是首位被选为法国最高荣誉法兰西文学院院士、登上法兰西不朽殿堂的亚裔人士,被称为“东西方文化的摆渡人”,如今可以读到他关于中国文化和法国文化的著作。近代大教育家郭秉文与美国门罗先生于纽约创办“华美协进社”,促进了中美两国文化和教育交流。南大英语系校友聂华苓和安格尔在美国创办的饮誉世界的文化机构“国际写作中心”,帮助了成百上千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家进行文化交流。正是这些交流的努力,促进了世界的和平,推进了人类的文明。

正是作为全国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百年来南京大学成为中国大学典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首倡“教学法”,率先实行“学分制”和“选科制”。首开“女禁”,实行“男女同校”,开中国风气之先。产生了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发起成立了第一个教师节、第一个植树节。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生物系、第一个气象系、第一个心理学系、第一个西洋文学系、第一个艺术科、第一个体育科、第一个农科、第一个林科、第一个博士班和第一个医学博士班、第一个电影播音专修科、第一个新型地学系、第一个新型数学系、第一个中国人自己所有的医学院、新中国第一个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新中国第一个大理科通才教育班、第一个大文科通才教育班、中国第一个工商管理、会计、银行理财、国际贸易系等……。并且第一个在海外开展高等教育;如今,南大作为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的先驱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办学,为中国高等教育赢得了国际声誉,促进了中外文化教育的交流。

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南京大学也是中西文明交流的中心。南大校友师图尔将堪为中华文明瑰宝的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52卷全部译成英文出版,被西方学者视为珍本,促进了世界医学的交流。南大校友左天觉,第一位获得“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的华人科学家,主编了一本由58位世界著名农业专家撰写的60多万字的著作《中国农业:1949-2030》,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中国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世界视野参考。

南大是中国最传统的大学,也是中国最洋气的大学,不仅有西洋,还有东洋、南洋,还有五大洲四大洋。传统,看建筑和风气;西洋,看作为前身之一的西方在中国的第一教会大学金大和旧址建筑;东洋,看三江两江的东洋艺术;南洋,看百年来南大与南洋的渊源。近代南京大学诞生于变法求新的潮头,南大精神诞生于中西文化长期强烈地碰撞、砥砺中。立本土而观世界、继中学而贯西学、虽有王者之气却毫不张扬、有洋装在身却土布垫底,这样一种自主式的开放精神,或许就是南大精神的真谛所在,也是其有别于其它各校的个性特征。历史上,南大师生曾于金陵园领中国举办西方圣诞晚会风气之先;在今天,被称为“洋贵妃”的南大校友魏莉莎又把中国京剧搬上西方舞台。


南京大学百年回首与未来使命

作 者 十朝国子


南大的学子,你知道你的前辈为国家、民族做的事情吗?

中国科学社的大本营, 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的发祥地。

学衡弘扬国粹,中国传统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宏基。


作为南大生,你知道自己的分量吗?


上个世纪初,你建在国子监的渊源上。“三江”、“两江”立于明代世界规模最大之最高学府国子监上,国子监上继六朝太学,南京大学下续万代正栋,承千秋伟业。艺术大师李瑞清校长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立校之风。

10年代,你叫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号“南高”,中国科学社就在你的家里。那个时代培养了众多国才精英,尊为 “南方最高学府”。和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一起称作“北大南高”。

南京大学最早也是现在的校歌(附后)就是在此期间由南高校长江谦作词、文艺大师李叔同谱曲。

南大最早招收女生,始自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1920在南高首开男女同校之凤,正式录取了8名女生,同时还招收了50余位旁听女生。(作为冲破几千年承袭的“男尊女卑”之纪念,列出这批我国首届男女同学的8位女生:李今英,录取在英文系,后与系主任梅光迪结婚,又名梅李今英;陈梅保,后回香港任职;张佩英,英文系,后更名为张蓓蘅;黄叔班,英文系,后与曾任贵阳师院院长的东大同学王克仁结婚;曹美恩,英文系,后留美;吴淑贞,英文系,后与同班同学胡照祖(胡适之侄)结婚;韩明夷,后任苏州女师副师长;倪亮,教育科,后与同学吴俊什结婚,居住在香港。)

你去翻翻顶尖学府清华的校史档案看看,二十年代从仅为全国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学堂改创为清华大学,参照的国内学府唯南高、北大是瞻。


20年代,你叫东南大学,号“东大。

学衡和学衡派的精英就在你老东大那里,为全国同胞撑起国学的旗帜。惜之后来学衡派的精英多半流落清华浙大,去奠基成就卓著的清华国学研究和浙大人文鼎盛。

二十世纪在中国产生的唯一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赛珍珠(Pearl S.Buck)女士长期执教金陵大学外文系和东南大学,重要作品便是在其南大故居完成的。

时著名的北大史学家梁和钧教授在其《记北大(东大附)》一文中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评论说:“东大所延教授,皆一时英秀,故校誉鹊起……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然东大文史哲教授,实不亚于北大。”

到南大档案馆去查查,可以看到一个故事:在老校长郭秉文的力促之下,东大曾有和麻省理工、哈佛两校合建东大工学院的宏大计划,可惜流产了。

那时集聚了国内顶尖的学者大师,被权威的国际教育会评为“中国最有希望之大学,将来该校之发达,可与英牛津、剑桥两大学相颉颃”。


30、40年代,中央大学,终于回到了建校渊源的地位上。

中央大学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相当于国内其他四所最好大学的总和,为全国青年英才所向往,

全国三分之二的青年才俊以本校为第一投考志愿。中央大学期间成就辉煌,国才辈出。

虽有政界蒋中正总统亲任校长,但古来纯朴校风与学术独立精神同样为校之精华。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大学沦落西迁四川时,曾客居国立重庆大学,之后也在重庆柏溪建立中大分校,而中大医学院、金陵大学则客居医科盛名的的成都华西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已并入四川大学)。全国抗日,罗家伦校长则提出:“中央大学要抗战的就是东京大学”。

那时一流的大学主要有两种:国立大学和教会大学。国立大学最有名的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洋大学、中山大学 以及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大学等等。教会大学有金陵大学、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东吴大学…… 几乎每一个重要的城市都有一所不错的教会大学。教会大学的发展都很讲究策略,往往是某些方面很突出,如金大的农学、国学,燕京的国学、新闻,协和的医学,东吴的法学。 其时许多大学都是如此,如南开的经济,同济的医学、土木,复旦的新闻、厦大的经济、化学。和现在求全也许求滥的潮流完全不一样。


时全国共有部聘教授四十五位,中央大学占十二位。中央研究院院士80余位,30多位为南大校友。

当时有很多名重一时的学者关于这所一向学术独立的最高学府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评论,建议大家到有关的老刊物上去看看。


1949年中央大学易名南京大学。52年全国学苏大调整,南京大学和金陵大学的文理学科组建新的南京大学。以原南京大学的学科为基础组建了许多大学,包括

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

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农学院(今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林学院(今南京林业大学)、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

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

华东航空学院(后迁西安合组今西北工业大学)、

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农机学院(今江苏大学)、

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

此外的衍生学校还有:

三十年代中央大学的商学院就脱离母校成为独立的上海商学院,解放后改为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 以及

以台湾60年代建立的地球物理研究所作为基础,依靠校友根基70年代在中坜复校的台湾中央大学等。

这些大学在各自的领域辛苦耕耘,成就非凡,地位卓著。


50、60、70年代,中国教育和文化科技事业长期处于缓慢增长以至停滞倒退状态。南京大学凭借深厚的根基,在国家投入很少的情况下,依然做出了一些卓越的成绩,走在最一流的行列,如我国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的诞生、被誉为“五朵金花”的国家级成果。

南大哲学系胡福明先生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拉开当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序幕,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30年的封闭,78年后,经过20年的发展,南大依靠深厚的底蕴,取得了卓越的人才培养和事业发展。

南大学子薪火相传自古而来淳朴雄伟之泱泱校风,造就无数栋梁精英。在权威的二十世纪中国科技名人录中,南大以600多名校友多过分别位居第二、第三的清华、北大而位居榜首。南大毕业生普遍以其优秀的素质、出色的能力、良好的品风获得国内工商企业界及其他各界的广泛青睐,更获得世界各类机构的普遍认可,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杰出的南大校友活跃于国际国内各界,从祖国的中西部到东部沿海,在南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在香港、在台北;从东半球的伦敦西半球的纽约,在东京、悉尼、新加坡,在巴黎、罗马、柏林,在洛杉矶、费城、波士顿……

南大的事业蒸蒸日上。自80年代新中国有大学排名以来,南大在国内外各个权威的官方或学术排名中均处在最顶尖的地位,通常名列第三位,时有第二、第四或第一。南大的卓越表现同时赢得了世界的认可,成为国外心目中最杰出的两所中国学府之一,更被评为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国家统计的重点大学优秀度指标即总体产出投入率多年来南大更是首屈一指。

新中国50年代国家重点投资的大学先后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等。以及20世纪末重新确立的重点建设的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 80、90年代的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释放发展能力的社会。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一些老牌大学在改革开放之后重新逐步焕发活力,而一些自强不息之校如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虽然没有国家最重点的投资,依然蓬勃发展,卓有声誉。

台港等地区教育与经济一样走在了祖国大陆的前面,近几十年来,弹丸小地,却铸就了许多优秀的大学,南大校友虞兆中曾任校长的台湾大学、校友王赓武曾任校长的香港大学、校友李卓明创建并任15年校长的香港中文大学、以世界一流师资而闻名的香港科技大学以及台湾清华大学、与南大亲缘的台湾中央大学等等。


现代史有100年的南大,现在的南大,理科纵好,怎可“科学名世”;文科复兴,岂能……。毕竟这几十年以来中国的发展水平,中国的科学、文化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太多太多。

不相信?如果你在中国大陆,月薪超过100万,看看你的老板,问问他/她的最后一个学位是在南大拿的吗?绝对罕见!Harvard! Stanford! Cambridge!......! 他/她也许曾经是个中国人,但他/她现在正在用国内企业无法匹敌的商业谋略和技术为外国公司服务。

走到大世界开开视野,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已经不是当年日不落大英帝国的Oxford, Cambridge,是美国东海岸的Harvard, MIT, 又快转到正具有开拓精神的美国西海岸的Stanford, Caltech,似乎……。哪里有创造的活力,哪里就有奇迹;哪里是世界创新的中心,哪里就是世界文明的中心。


新世纪,老世纪,你们这些南大的学子回顾一下,展望一下。我相信你有你自己的胸怀,你的毅力,你的智慧,你的勤奋。

想想你们的先辈宗师,前辈精英

静下心来做做学问!

静下心来想想创造!

只有你改变世界,世界才会改变你。



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

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

踵海西上兮,江东;巍峨北极兮,金城之中。

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


百年南京大学对中国的意义

——南京大学一百周年的思考纪念

◆ 国 子


今年五月二十日是近代南京大学一百周年的纪念日。回顾这一百年,国际权威机构曾将南京大学评为“二十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学”。这也让人思考起南京大学对于中国的意义。

可以想象,作为一所大学,不会是因为政治上的因素而具有意义。拥有像校长蒋中正、学子江泽民两朝国家元首这样的许多政界校友无助于奠定一个大学的地位。南京大学师生1976年发起作为“四五运动”先声的“三.二九南京事件”运动及其哲学系胡福明先生所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拉开当代中国思想解放序幕、推动改革开放也不足以成就一所大学。

细细考量南京大学,我们会为她的伟大油然而生无比崇敬之情。

南京大学对中国首要而主要的贡献领域之一是科学。几千年来中华文明的领先,归于科学的领先;几百年来中国的落后,也归于科学的落后。南京大学作为中国现代科学的大本营、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的发祥地,以科学启蒙中国。一九一五年,一群留美学子满怀科学救国的热情,在康乃尔大学建立科学社,逐渐延伸到各留美学生群体中。一九一八年,随着留学生纷纷回国,该社也迁回中国,设在当时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改建为“中国科学社”,是中国近现代最主要的科学团体。其创始人任鸿隽、胡复明、熊庆来、杨杏佛、竺可桢等也相约到此任教,创建了许多中国第一学科和实验室,如第一个生物系、第一个物理实验室。并作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科学团体,积极组织了影响中国科技界的大量学术活动。在长期的活动中,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改革开发之后中国的科学发展南京大学也同样扮演着无可争议的重要地位。

同时,以“科学名世”的南京大学更为国家培养了众多急需的科技精英。以一个权威统计为例,一九八九年中国科学院出版的《自然辩证法通讯》一篇关于中国科学家的专题研究文章,列举了中国八百七十七名做出较大贡献的科学家,统计其所就学的大学,南京大学前身国立中央大学以一百一十五人居于首位。正是这些科学家作为国家发展的脊梁承担起了中国现代科学发展的重任。在整体水平并不先进的条件下,一些创新的研究成果甚至在世界上都产生了影响,也为累进人类科技文明做出了中华民族自己的贡献。

南京大学素有“科学和人文平衡”的传统,向以人文见长。为国家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旗手,同样是南京大学对国家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学衡派”倡导在变革社会的同时维护中国的传统价值,现在看来至为可贵。她同样为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开放过程中各种思潮的整合提供着先知。1922年1月,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梅光迪、吴宓、柳诒徵、胡先骕、刘伯明等创办《学衡》月刊。学衡派的阵容庞大,多为南大哲学、历史、中文、外文等科教授,如缪凤林、张其昀、景昌极、郭斌和、陈训慈、向达、郑鹤声、黄华、朱君毅、张荫麟、王焕镳、汤用彤、汪辟疆等等,亦不乏其他各科教授如生物系的胡先骕,物理系的胡刚复、经济学的萧纯锦,校外则有陈寅恪、王国维、马承、邵祖平、赵尧生、林损、黄节、洪深等。群贤共业,众科融会,古今贯通,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并行。“学衡”的宗旨是:讲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无偏无党,不激不随。目的则是:翼学,攸思,崇文,培俗。《学衡》的创立在全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南京大学在南高东大时代担负中国现代儒家思想复兴基地时多位学贯中西的大师和众位民族文化精英的思想精髓,至今仍以新儒学等面目平衡着中国人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时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明。

南京大学早在二十年代国立东南大学时期就已经担当中西学术文化交流的中心。各国著名学者来华讲演讲学几乎必来这里。这里可以举出美国的杜威、孟禄,德国的杜里舒、韦理,印度的泰戈尔以及中国的梁启超、顾维钧、张君劢、江亢虎、张东荪、胡适、曾琦、李璜。南京大学早期就有的“调和文理,沟通中西”的思想对现代文化和科学在中国渊博深入地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是寓于教育,南京大学在许多领域对中国有着卓越独到的贡献。如初系全国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师范学堂三江师范学堂,为“中国师范学堂之嚆矢”,并在后来首倡“教学法”。如开办中国最早的商学院,为中国培养出最早的几批高级财经人才。如设立中国高等学府首创之艺术系科图画手工科及音乐科,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起源地和艺术英才的摇篮。如最早在全国开设体育专修科,为中国现代体育教育的开端,领导开创体育事业。引领全国的领域项目,不胜枚举。教育兴,则国家兴。南京大学实不愧为文明延续与发展的灯塔。

论教育,“高标硕望、领袖群贤”的大学精神领袖刘伯明“以哲学家而办学”,认为应“最注重教育理想 ”,学生须“常保持一种‘朴茂’的精神,不要有铜臭,不可有官气 ”,学者须持“自信自得、知贞审慎、求真之精神”。南京大学的尊师重学之风在教育界是闻名的。为了改善全国教育状况,争取教育发展,该校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曾发起设立了中国第一个教师节,发表《教师节宣言》。从两江师范学堂时期李瑞清立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立凤“俭朴、勤奋、诚笃”,到国立中央大学时期罗家伦倡“诚朴雄伟”、担负“创立民族文化的使命”,南大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亘古不变,也是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无数拼搏努力,惊天动地,已成过往,留给人们的心灵深深打动。南高东大时期,江谦倡导“训育、智育、体育”三育并举,郭秉文倡行“通才与专才平衡,人文与科学平衡,师资与设备平衡,国内与国际平衡”四平衡方针,亦为后世南京大学施行的宏旨。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回忆过去一百年,有助于理解未来一百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即使是这样的甚至有点带抒情性的文章,也都是以事实为依据。而且,正是这些文字,让历史可以留给后人。

看看现在中央、媒体在北京,那些人有时候怎么偏离事实的介绍就知道了什么是共产党的所谓宣传了。做人要厚道 Cookin


我在繁体版南京大學上进行了一些小修订(增添了一些[[...]]),请哪位有工具的朋友麻烦转换成简体。多谢啦! Andor

注意肆意破坏篡改历史者

恢复到dictioner最后版。请管理员注意一下,有人肆意破坏,如“原南京大学更名为南京工学院”,如果是这样,南京工学院1962年怎么会举行10周年校庆?难道同样关系的“中山大学也更名为华南工学院”了。难道南京大学已经不存在了?

历史大家都很清楚,南大、北大、中山等老大学1952年都参加了院系调整,才产生了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等院校,这些新产生的学校都是在1952年后建校的。在百科全书上,历史是不容篡改的。

返回到“南京大学/2004年12月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