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2006中文維基年會/刊物

目前年會的刊物包括
  1. 《維基讀本--香港》;
  2. 《2006中文維基年會場刊》。

有關文字現正在起草階段,亦歡迎參看早前的討論。歡迎對非大綱部分的文字作出修飾或修訂。

場刊大綱

编辑

雨雨方案

编辑

(8版A4紙/4張A3紙對半印)

  1. 封面 (1版)
  2. 籌備委員及香港籌備工作組員芳名錄 (1版 封二)
  3. 歡迎辭en中文維基社群大事紀 (1版)
  4. 年會en維基眾計劃之簡介 (1版)
  5. 主禮嘉賓(*Jimbo*)簡介en講者芳名錄 (1版)
  6. 主辦地簡介en當年今日(1版)
  7. 議程(*如無法如期確定,可印上香港主要鐵路幹線示意圖,議程則另紙印*)
  8. 贊助商及協辦機構名錄 (1版,封底)

RockLi 方案

编辑

(共13頁)

  1. 封面 (1頁)
  2. 目錄 (1頁)
  3. 籌備委員及香港籌備工作組員芳名錄 (1頁)
  4. 歡迎辭 (1頁)
  5. 年會en維基眾計劃之簡介 (2頁)
  6. 講者en嘉賓簡介 (2頁,exp. Jimbo)
  7. 主辦地簡介en當年今日(2頁)
  8. 議程(*如無法如期確定,留作Notesheet,議程則另紙印*)
  9. 贊助商及協辦機構名錄 (2頁)

歡迎辭

编辑

歡迎各位蒞臨香江,出席2006中文維基年會!

回顧自首個中文維基媒體計劃於2002年10月開始運作至今,雖然各個維基媒體聚合了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以及全球各地的志願者。但大部分身處異地的中文維基參與者之間,一直缺乏面對面相聚的機會。而這次由維基媒體基金會中文維基社群所舉辦的跨地區性聚會,正好為各地維基參與者提供了聚首一堂的難得機會。同時,維基媒體基金會總裁吉米·威爾士先生將親臨出席年會,令這次聚首的活動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而是次年會的目標並不至於此,我們希望還能達到三個「了解」。

中文維基參與者的主要來自華語地區,為了令具有不同背景的各地維基媒體參與者能更好地協作,年會的一個重點便是促進他們之間的了解,這便是第一個「了解」。

第二個「了解」,便是促進中文維基參與者對維基各項原則和標準的了解。不少中文維基媒體參與者都是近一兩年才參與維基的編輯工作,對於各項準則的拿捏,未必得心應手。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年會的講座和分享會,令一眾新手能夠吸收前人經驗,更快上手。

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了解」,便是促進社會大眾對維基媒體的了解。時至今日,對維基媒體各計劃有深刻了解的人只佔社會上的少數。因此希望通過是次年會的媒體效應,能誘發社會上更多人士對維基媒體的興趣,從而令更多人加入為維基貢獻的行列。

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是本年會全體工作人員都會以此名句為宗旨,辦好年會。最後我們衷心希望是次年會能成為各位畢生難忘的活動之一。謝謝!

2006中文維基年會香港工作小組

年會簡介

编辑

中文維基年會,是由維基媒體基金會中文社群舉辦,有關中文維基媒體的地區性會議。第一屆已定於2006年8月26日至8月27日假香港中文大學召開。是次會議為中文維基百科在創立接近4年後,首次正式召開跨地區性的大型聚會,探討未來維基媒體的發展策略以促進世界各地中文維基人的交流。

這次會議召開的緣由是希望提供一個讓全球中文維基人得以聚首交流的機會。眾所周知,中文維基的使用者來自世界各地,平常固然會利用舉辦地方聚會來討論一些維基百科有關的問題,但因為地域距離和交通等問題,不方便參加聚會,身處異地的維基人只有透過Skype和MSN Messenger等網絡即時通訊軟件互相聯絡、討論維基發生的事和並用線上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是有許多較複雜及深入的問題仍必須透過實際見面討論,才能更有效率及完滿地解決的;而且大家也很希望能看見彼此的廬山真面目,繼而真正的熟悉起來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友,因些便成立了這次跨地域的聚會。

而中文維基年會的主要目的除了讓世界各地參與中文維基計劃的人見面,藉此討論與中文維基的各項議題,以及利用群體的力量來解決在中文網絡環境中所遇到的問題外;並藉由年會的過程,提高中文維基人對編輯環境和相關法規的了解,和參與維基相關計劃的維護工作的熱情,促進各地中文維基的推廣,鼓勵使用華文的人口參與知識分享和內容開放的工作。

維基眾計劃簡介

编辑

維基媒體除了維基百科外還有八個其它的計劃, 以下便是它們的名稱和簡介

  • 維基詞典

是維基百科的姊妹工程,它的目標是創建一個基於所有語言的自由的維基詞典。該項目於2002年12月12日啟動,發起人是維基人Daniel Alston。 維基詞典的目的旨在收錄字詞的字源、意思解釋、各種讀音、拚音與相對應中文以外的語言, 但較深入的意義則不作考究。

  • 維基教科書

維基教科書(Wikibooks)是維基媒體其中一個工程和維基百科的姊姊計劃,於2003年7月10日開放。

此計劃收集自由的教科書,目錄或其他用戶自己編輯的書。維基教科書是一個維基的網站,顧名思義任何人都可以進入「編輯」頁面修改任何一本書。

開始計劃是回應維基人Karl Wick要求建造一個內容開放的教科書計劃,為一個專門的分類製作免費的學習教材。

  • 維基語錄

維基語錄(Wikiquote)維基百科的一個姊妹計劃,使用相同的MediaWiki軟件。它屬於維基媒體基金會下屬的一個維基計劃。維基語錄旨在創建一個各種語言的名人名言以及諺語等內容的自由的線上語錄。

  • 維基文庫

維基文庫(Wikisource‎)是維基媒體基金會下的姊妹計劃, 在2003年11月4日開始啟動,目的是創建一個自由的、基於維基的知識倉庫,包括每一個語言版本的完整原始文獻,並且把這些文獻翻譯成各種語言。剛開始被叫做Sourceberg,在2003年12月6日經過投票確定為現在的名稱。

現在維基文庫上主要存放各種遵循GNU自由文檔協議證書的文件以及相容這個協議的原始文件,還有公有領域、無版權或者版權已經過期的原始文獻,例如古代的詩歌、文章、法律文本等等。

  • 元維基 (meta-wiki)

元維基是維基媒體基金會下負責各維基媒體計劃的之間協調工作的一個項目。它是一個眾多維基媒體的發送消息的中心。其中重要的幫助文件都首先在元維基上發佈後再複製或翻譯後應用到其他維基計劃。雖然它的主要語言是英語,但是因為安排的活動在不同的地區進行也設有其他的語言。

  • 維基共享資源

維基共享資源(Wikimedia Commons)是存放自由和免費的圖片、聲音、及其他多媒體檔案的地方,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計劃。上載的檔案可在其他維基計劃中使用,包括維基百科、維基教科書、維基新聞等。

  • 維基新聞

維基新聞(Wikinews),此維基計劃隸屬於維基媒體基金會,是一個自由內容的新聞媒體,訴求是讓任何人得以發表各項新聞主題。使命是「提供一個新聞工作者能獨立報導新聞的環境」,現在已經有了廿一種語言的版本。

這計劃的重要目標,是建立一個新聞資料庫。方便為其他計劃引述、參考,當然也包括維基百科自己,以作為全球和區域新聞事件的記錄。

  • 維基物種

維基物種 (Wikispecies)是維基媒體基金會建立的一個具有很大潛力開放、自由的物種目錄。 它涵蓋了動物,植物,真菌,細菌,古細菌,原生生物,生物病毒以及所有我們地球上的各種生命。 它抱著一個口號, 就是:""維基物種是自由的,因為生命是公有的!""

中文維基百科

编辑

2003年6月14日出現首批華人管理員。

講者及嘉賓

编辑

Jimbo簡介

编辑

吉米·多纳尔·威爾士(英文:Jimmy Donal "Jimbo" Wales,1966年8月7日—,威爾士又譯威爾斯),是維基百科(Wikipedia)的創始人之一,現為維基媒體基金會總裁,同時擁有一名為Wikia的營利公司。

威爾士於亚拉巴马州的亨慈鎮市(Huntsville)出生,父親是雜貨店經理,現已退休;母親及祖母經營小型的私塾,威爾士就是在那裡接受教育。威爾士憶述小學生活時,威爾士稱他曾花大量時間閱讀一本叫"World Book"的百科全書。

八年級之後,他入讀了蘭道夫預科學校(Randolph School)。他在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取得財務學學士學位,後於阿拉巴馬大學攻讀博士学位,離開時取得硕士学位。過後他肄業於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校區的財務學博士課程。

威爾士其後在芝加哥任職期貨及期權交易員。1996年,他成立了搜尋網站Bomis。2000年3月,他推出一個線上百科全書計劃,稱為Nupedia,並且聘請拉里·桑格(Larry Sanger)作為主編。

由於Nupedia的内容由各領域專家互相評閱(peer-review)及檢查確定後才發佈,進度相當緩慢。桑格遂於2001年1月10日公開提議以Wiki技術編寫百科全書,威爾士同意並於1月15日設立“維基百科”編寫平台。當時該平台只用作Nupedia的前期編寫及評審工作,但卻迅速發展並成為主流計劃。

維基百科在眾多熱心參與者加入下,發展成目前全球最大的線上百科全書,而Nupedia則於2003年9月結束並下線。2003年中旬,威爾士創立了维基媒体基金会,一個以佛羅里達州的聖彼德斯堡為基地的非牟利組織,以繼續執行維基百科及其他姊妹計划。2006年5月,威爾士被时代周刊選為100個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嘉賓及講者芳名錄

编辑

(*排名先後依嘉賓之出場序*)

  • 論壇嘉賓:
    • 吉米·威爾士先生,現任維基媒體基金會總裁,維基百科創始人之一
    • 單仲偕議員, JP,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
    • 陸恭蕙女士,前香港立法局議員
    • 梁文道先生,香港廣播節目主持人、學者
    • 葉蔭聰先生,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講師,香港獨立媒體創辦人之一,
    • 凌志聰先生,開放系統研用協會(OAKA)創會會長
    • 李超倫先生,現代教育網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長
  • 論壇嘉賓主持:
    • 莫乃光先生,國際互聯網協會香港分會主席
    • 黃岳永先生,香港資訊科技聯盟教育工作組主席
  • 特約講者:
    • 時昭先生,中國內地資深中文維基人,現任中文維基百科行政員,資深主編 (維基百科id User:shizhao)
    • 陳智達先生,香港媒體教育資源網召集人、現任教於香港聖保祿學校
    • 李榮輝先生,香港媒體教育資源網創會成員,現任教於香港佛教黃允畋中學
    • 金國慶先生,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
    • 黃志松先生,中國內地資深維基人,現任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助理主編,維基編輯專家 (維基百科用戶名:User:长夜无风)
    • 喬穎欣女士,中國內地資深維基人,現任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助理主編,攝影專家(維基百科用戶名:User:Smartneddy)
    • 崔巍先生,中國內地資深維基人,現任維基執行主編,內容大師,攝影專家 (維基百科用戶名:User:Snowyowls)
    • 苑明理先生,中國內地資深中文維基人,中文維基百科創始人之一,現任管理員,執行主編 (維基百科用戶名: User:Mountain)
    • 鄧傑先生,台灣資深中文維基人,現任中文維基百科行政員,執行主編 (維基百科用戶名:User:Theodoranian)

主辦地簡介

编辑

香港

编辑

香港 ,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澳門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轄兩個特別行政區。它由位於珠江口、南中國海上的香港島,與中國大陸連接的九龍半島和新界地區,以及附近的235個小島組成。東北部東平洲以北海域及北部深圳河對岸是廣東省的深圳市;水域以南是廣東省珠海市的萬山群島。香港自秦始皇三十三年(即西元前214年),秦朝派軍平定百越,置南海郡起,除了數次分裂時期外,皆為中原皇朝領土,直至1842年至1898年間因戰敗被滿清政府分批割讓及租借予英國,至1997年7月1日香港結束殖民統治,整體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

根據中英兩國所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承諾執行「一國兩制」政策;主權移交後50年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不會在香港實施,香港將享受到除外交和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

地理、氣候及時間

香港這名稱是來自位於珠江口外、南中國海的香港島。亦包括四周小島、九龍半島及新界,合共235個小島組成,地域總面積1,650平方公里。香港地形主要為丘陵,最高點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較少,約有兩成土地屬於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別為元朗平原和粉嶺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其次是位於九龍半島及香港島北部,從原來狹窄的平地外擴張的填海土地。

雖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島,但香港最大的島嶼卻是面積比香港島大2倍多的大嶼山。

香港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清涼且乾燥,春季則和暖多雨,夏季炎熱潮濕,而秋季涼爽,陽光充沛。香港每年6月至10月或會被熱帶氣旋(颱風)侵襲。

香港的時間自1904年就被正式確定為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快八小時(GMT+8),授時服務則自1885年1月1日下午一時由香港天文台負責。1972年1月1日,香港時間則改用協調世界時作為法定時間標準。


人口

香港總人口達6,943,600,因此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6,272人。人口中主要族群為華人,佔香港人口接近95%,其次以菲律賓人一數最多,其次為美國、英國和日本。

在1970年代以前,香港只以英文為官方語言;及後中文地位獲得確認,與英文同為官方使用。中文書寫以繁體中文為主,而廣東話是香港大部份人的所用的語言,新界鄉村社群的原居民以一種稱為圍頭話的語言。而近年亦有不少人學習其他外語,當中以日語、韓語及法語較多人學習。

每個主要的宗教在香港都有信徒,主流宗教包括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或新教、猶太教、道教、伊斯蘭教、儒教及錫克教。因受強烈儒家思想的影響,崇拜祖先非常普遍;基督教信徒佔香港人口超過一成,人數在2000年後有增加的趨勢。


文化

香港文化的一大特點,是其東西文化的結合。香港地處華南沿岸,恰好在東西雙方航道之上,因此除原來的嶺南文化以外,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而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商貿中心,香港也對鄰近地區的華人文化產生了影響,其中粵劇和粵語流行曲在東南亞和中國大陸其他粵語地區都廣為人熟悉。此外,香港本土的流行文化也受到外圍地區的影響,從1950年代的菲律賓、1960年代的英、美、1980年代的日本、1990年代的台灣、及二十一世紀的南韓等地影響。

香港電影曾經風靡東亞各地,有東方荷里活之稱,高峰期曾年產約三百部電影,李小龍、周潤發和成龍都是國際知名的影星,張曼玉與周星馳也在國際影圈打出名堂。每年3至4月間舉行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是香港電影界每年一度的盛事。

香港也是一個美食天堂。不少人為了品嚐香港的各國美食而不惜千里遠道而來。


旅遊

自開埠以來,香港都吸引不少遊客參觀。香港位處群山大水之中,望夫石,曹公潭等郊區地方自然景色秀麗,吸引大量行山客從世界各地到訪參觀和體驗。遊客亦喜歡從太平山山頂鳥瞰香港島全景,觀看被稱為世界一大奇景的香港市內景色。

香港的歷史古蹟亦不比其他地方遜色。宋王臺、紅樓、淺水灣、吉慶圍和青山禪院等,都見證着香港和中國的歷史變遷。

香港海洋公園開幕以後,遊客繼續增多,使得香港的旅遊業成為一大「無煙工業」。繼中國大陸推出港澳自由行,以及香港迪士尼樂園在2005年9月12日開幕,香港的旅遊業再次走上高峰。

中大

编辑

當年今日

编辑

8月26日:納米比亞日

 
  • 1728年,俄國探險家維他斯·白令率領探險隊發現了在亞洲和北美洲之間的海峽。後為紀念他將其命名為「白令海峽」。
  • 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
  • 1972年,第20届夏季奧運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举行。
  •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在中国的四个城市设置经济特区。
  • 1981年,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

8月27日:摩尔多瓦独立日 (1991年)

柯布西耶的代表作:萨伏伊别墅
柯布西耶的代表作:萨伏伊别墅
  • 1689年,中国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 1820年,中国道光帝即位。
  •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发,造成约36,000人死亡。
  • 1939年,由德国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飞上天空。
  • 1965年,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耶逝世 (生于1887年)

議程

编辑

參看meta:CWMC 2006/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