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第三战区

(重定向自三战区

抗日战争第三战区是指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了因应战争形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中国境内划分;与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最初第三战区所辖范围为江苏浙江,后来视战争实际情况,第三战区分别于1938年1939年1944年做过三次相当大规模的更动。

1937年

编辑

中国战区首次划分是于1937年8月;在日军迅速占领北平天津,且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与日谋和落空之后。同年第三战区也经历参与了淞沪会战等激烈战役。

在战斗序列方面:

1938年

编辑

司令长官顾祝同

1939年

编辑

1939年10月,根据当年6月军事委员会最高幕僚会议和军委会5月颁发的《游击队调整计划》的精神,制定了《第三战区建立游击根据地计划》:

  • 第一游击区:太湖之东南苏浙两省交界的杭嘉湖地区,包括浙西沦陷的13个县和苏南8个县。[2]1939年11月15日第一游击区总指挥部“先行视事”“组设党务、政治、军事各一组及军法室、谍报队,以便党政军工作之推行”,1940年2月1日正式成立,由第十集团军第二十八军军长陶广兼任总指挥。第二十八军之第62、新30师常驻游击区。1940年5月增调第192师加强。设浙江省政府浙西行政专员公署
  • 第二游击区:太湖以西的苏南、苏皖边地区,包括苏南17个县和皖南6个县。1939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顾祝同兼任总指挥,冷欣任副总指挥。后改由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兼任总指挥,冷欣继续任副总指挥。第三十二集团军之第52、第63师常驻游击区内。1940年4月独立第33旅与第52师换防。5月增调第40师加强。设江苏省政府江南行政公署,冷欣兼任江南行署主任。

1942年

编辑

1942年秋,第三战区撤销了第一、第二游击区,合编为浙苏皖边区游击总队司令部(后改为浙苏皖边区游击指挥部,又改称浙苏皖边区挺进军总司令部),第二十八军军长陶广兼任总司令,指挥第二十八军之第62、第192师及配属的第52师。

1944年

编辑

司令长官顾祝同

1945年(受降区)

编辑

第三战区:江苏(不含上海)、浙江福建

日军战俘集结:杭州厦门

9月15日在杭州接受日本第13军投降。厦门则为中国海军受降。

改组

编辑

1945年12月中旬,战区改组为徐州绥靖公署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刘凤翰:〈论抗战期间国军游击队与敌后战场〉,《近代中国》第90期,刊张玉法:《中华民国史稿》,台北:联经出版,1998年6月,ISBN 978-957-08-1826-0
  2. ^ 陶广:《第一游击区之作战经验及教训与今后之对策》,第三战区第一游击区总指挥部印,1940年12月,第1-2页。

来源

编辑
书籍
  • 何应钦:《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1982年,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 张明金、刘立勤 主编:《国民党历史上的158个军》,2007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