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湾一弄

(重定向自三湾一弄

三湾一弄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普陀区朱家湾潭子湾、潘家湾和药水弄四个地区的统称,曾经是上海市的一个棚户区[1]

三湾

编辑

上海地名习惯中,当河道发生急弯时,当地人把凸出的一面叫作“嘴”,如陆家嘴、周家嘴,把凹进的一面叫作“湾”,如江湾、卢家湾。朱家湾潭子湾、潘家湾(潭子湾、潘家湾均位于现今的中远两湾城)分别位于普陀区苏州河北岸的三个急弯处。三湾地区在清朝中华民国初年是人口密集的村庄和墟市,其中潘家湾是湖州丝业会馆及上海丝业市场所在地。1924年的江浙战争中三湾地区的集市被破坏。淞沪会战时三湾地区又被轰炸。以后苏北难民在该地区搭建棚户,使得三湾地区成为上海棚户最集中的地区。当地被外界形容为一线天、水帘洞、滚地龙[1]

普陀区历史上有两条条分别以潘家湾和潭子湾命名的道路。潘家湾路曾经东起交通路中兴路路口口并且穿越沪宁铁路,全长1050米,修建于1950年。潭子湾路原名潭子湾大街,1951年扩建后改为潭子湾路,它曾经位于彭越浦北岸,东起交通路,西至吴淞江潭西渡口,中与沪宁铁路相交,全长710米。[2]

药水弄

编辑

药水弄则位于普陀区境内苏州河南岸小沙渡路(西康路)以西、劳勃生路(长寿路)以北的地区。1860年,英商立德洋行(Little&Co.)在新闸桥苏州河边建立个生产工业用酸工厂。1875年,申报创办人美查兄弟(F.Ma-jor和E.Major)参股,并进行重新改组,改称Kiangsu Acid, Chemical &Soaps Works,中文名江苏药水厂,生产酸碱、熔炼金银,兼制肥皂。由于工厂对周围环境及苏州河污染威胁太大,于是公共租界当局下令限期搬迁,约二十世纪初(一说1907年)该厂迁至公共租界西北界的小沙渡(西康路)外苏州河边。江苏药水厂还修筑了一条通向公共租界的小路,这条小路被称为药水弄,后来该弄被编为西康路1501弄,20世纪80年代这条弄堂被拓宽并入延长后的宜昌路[3][4]1942年3月5日下午5时许,3个日本人路过普陀路草鞋浜小路边(今陕西北路)时,被人伏击杀死。日军宪兵队长竺田得到普陀路巡捕房的报告,立即率领大批宪兵查勘现场,并会同普陀路巡捕房捕探附近地区实行紧急封锁,之后又对药水弄进行封锁。药水弄被封锁后,垃圾粪便堆积,疾病流行,老弱病幼无医无药,不少人相继死亡。有人试图冲出包围圈,但被日本宪兵抓住殴打。药水弄在15天的封锁期内,饿死、病死、打死约200人。至3月20日下午6时,日本方面才宣布解除封锁,恢复交通。[5]

后续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届上海市和普陀区政府均把改造三湾一弄列入计划,但均以经济或其他原因而搁置。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朱家湾和药水弄率先改造,而潭子湾、潘家湾直到1998年才开始改造,最终成为中远两湾城一部分[1][6]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