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
41°46′10″N 123°26′46″E / 41.76944°N 123.44611°E
沈阳药科大学 | |||
---|---|---|---|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 |||
老校名 |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药学院、沈阳药学院 | ||
校训 | 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 ||
创办时间 | 中华民国20年(1931年) | ||
学校标识码 | 4121010163 | ||
学校类型 | 公立研究型药科大学 | ||
党委书记 | 徐凤翔 | ||
校长 | 程卯生 | ||
教师人数 | 696人(教授123人,副教授237人)[1] | ||
职工人数 | 1170人 | ||
学生人数 | 15794人(在校本科 8151人,硕士 2089人,博士 469人,成人函授5085人)[1] | ||
校址 | 中华人民共和国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佗大街26号 | ||
总面积 | 143.45万平方米 | ||
昵称 | 北国药苑 | ||
隶属 | 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教育厅 | ||
邮政编码 | 110016 117004 | ||
网站 | 沈阳药科大学 | ||
|
沈阳药科大学(简称药大或沈药;英文: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英文简称SPU或SYPHU),1931年创立于中共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与中国医科大学同源,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药科大学。学校几次移址,现分为两个校区,分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103号和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该校目前是中国大陆三所独立建制的药科大学之一,与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并称“北药”、“南药”。
历史沿革
编辑创建
编辑发展
编辑- 1941年 在延安命名为中国医科大学药科。
- 1942年 脱离中国医科大学独立为延安药科学校。1946年龙在云率领一部分教职员从延安经张家口到佳木斯,1946年12月1日成立东北药科学校。校长龙在云,政委温萱(又名温光然),第一批学员43人。1947年2月22日开学典礼。1947年5月12日改名“东北药科专门学校”。
- 1949年4月 迁校沈阳,吸收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是旧日本在沈阳创办的满洲医科大学)药学系,定名为东北药学院,1949年7月再次并入中国医科大学,为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
- 1952年 根据中央政府教育部关于院系调整的决定,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再次改名为东北药学院[2],第二次脱离中国医科大学建制。
- 1955年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将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山东医学院药学系、沈阳制药工业学校(1958年)并入东北药学院。
- 1956年 改称沈阳药学院。
- 1994年 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
- 2002年 辽宁省医疗器械学校并入。[3]
学校标志
编辑校名
编辑校训
编辑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均系中国大陆各类学校校训的“高频词”。[4]
校徽
编辑- 图案为沈阳药科大学主楼,非常气派
校歌
编辑学科设置
编辑学校设有药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本科专业21个(含专业方向),高职专业13个,成人本专科专业5个。本科教育中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药剂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药学和中药学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学概论、分析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生物技术制药等8门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剂学教学团队、药理学教学团队和药物分析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药学专业、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制剂专业、中药学和生物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1]
师资概况
编辑学校荟萃了众多的专家学者。有教授88名,副教授20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才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以上各种人才培养工程遴选命名80人次。[1]
院系设置
编辑概述
编辑学校目前设有药学院、制药工程学院、中药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无涯创新学院、社科与文体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亦弘商学院11个学院,共设置21个本科专业,5个成人本专科专业。[1]
|
|
刊物
编辑-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 中国药剂学杂志
-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 亚洲传统医药杂志
- 亚洲药物制剂科学杂志
- 亚洲社会药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