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跤,或称摔角摔跤。摔角一词有时可以广泛地涉指世界各地,所有两人徒手较量,以摔倒对方为胜利的竞技运动。在中国习惯上是指武术里的一门摔跤术。而中国式摔跤则较狭意地用于运动项目的摔跤赛。用于与奥运之希罗式,自由式摔跤做区隔。

天津摔跤

摔角是中国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现在为中国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运动会正式项目。在台湾也有国术项目的全国性与世界性摔角赛。

历史 编辑

摔跤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武术,古代称摔跤为角抵、角力、相扑、争跤、掼跤、摔角等。

南朝梁任昉在《述异记》一书中,指称“⋯⋯蚩尤氏兄弟七十二人善角抵术,人不能向,每战披靡⋯⋯”此所谓角抵术,是史书记载之中提到最古老的摔角术。黄帝、蚩尤时代已有完整进步的社会组织与战斗型态,因此虽不能说发源于蚩尤,但可视为一次总成。

春秋战国时代也有对摔跤相当的记载。吕不韦撰《礼记月令》中提到周天子将摔角列作军士之徒手近身格斗战技训练,并采两军搏斗竞赛方式称为‘角力’。一方面可考验武技,再者收集团斗阵练兵教战的效果。另《吕氏春秋》、《淮南子》都有类似记述。

唐朝时的重要发展即为相扑随着日本的大化革新传入,而摔角运动在唐朝的称呼“相扑”也就一直被日本所延用。但经过数千年来的演变,尤其在江户时代相扑活动密集,己自成一格,与摔跤运动截然不同。一种是在土俵中,穿着丁字裤进行,而另一种则穿着上衣,并在户外黄土地上进行。唯独在技巧上到是还有些过去的影子,如相扑的推掌与勾绊技巧,依然还充满了摔跤风味。

 

常有人误以为中国之摔跤术为蒙古人传入,而且即是在元朝。但实际上两系源流与技巧独立不相干。元朝统治中原时中国的摔跤术已经发展了千余年,有自己完整的系统。元朝蒙古士兵以马术为主,因此摔角术也以间接方式在民间流传,蒙古跤多强调接体式的缠、抱、擒、摔,不同于中原内地的摔角与拳脚间互补优劣,架式大开大阁、沾手即跌,动作较为干净俐落。明太祖年间曾重视内地之摔跤术,做为补强军队战技之用。

清朝满族传统亦重视摔跤术。因为皇帝的提倡,带动中国摔跤的盛行。宫廷之中设善扑营,专业训练力士,并做为皇帝侍卫。民国初南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正式成立摔跤术科目,并确立摔角二字为统一用词。自此国内摔跤好手得到良好之待遇与尊重,现今诸多中国地区流传之摔跤术好手,多与中央国术馆有渊源。

摔跤与柔道的关系 编辑

日本古籍主张柔术源于中国说。

  • 按日本古武道协会所言,并按江戸麻布国昌寺遗留的“国昌寺文书旧记录”,明朝末年有武术家陈元赟在1625至1627年间,在江户传日本长州浪人福野七郎右卫门正胜(福野正胜),三浦治右卫门与矶贝次郎左卫门三人道学与明朝捕人术。尔后其三人又分别创立门派,分别为“福野流柔术”、“三浦流柔术”、“矶贝流柔术”,福野正胜传徒寺田平左卫门定安,寺田定安传徒寺田勘右卫门正重,寺田正重创始“起倒流柔术”,讲道馆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曾学起倒流。[1]
  • 日本県立长崎図书馆所蔵杨心流“二代目”大江千兵卫所“直笔伝书”的“杨心流静间之巻”,“杨心流”是秋山四郎兵卫义昌所创立。秋山在中国学医术时,从一武官修练摔跤3手和活法28手(擒拿),帰日本国后教柔术,在太宰府天満宫看到杨柳枝被雪所压积而不折,因而领悟柔术之极意,编出303手之技法,定流派名为杨心流。讲道馆柔道创始人嘉纳治五郎曾学杨心流支流天神真杨流[来源请求]
  • 1882年,嘉纳治五郎22岁时以天神真杨流起倒流为基础,创讲道馆柔道[来源请求]

日本学者也有持反对说法[注 1]。日本柔术一派“竹内流”始于1532年,何需1625年后再从明人陈氏传入[注 2][来源请求]

在台湾,由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据时期成功推广柔道教育,使得现今台湾的柔道运动依然比摔跤兴盛。中华民国收复台湾后,柔道的选手对于摔跤运动的接受程度也相当的高,一位柔道选手几乎不用花太多的时间重新训练即可直接进行摔跤竞赛,因而造成台湾现前柔道与摔跤共生的景象。[来源请求]

摔跤流派 编辑

  • 直隶摔跤:盛行于旧直隶省北部的北京、天津、保定地区,以清代善扑营为基础,继承了蒙古摔跤和明朝手搏,以踢、打、摔、拿为核心,配以统一的基本功训练方法,包括各类演空(绊子空),另加大棒子、小棒子、皮条儿、沙袋、硕绳、石锁、推子、长棍儿、硬弓、大刀等器械练法。上身穿厚棉质跤衣曰褡裢,下身穿棉质跤裤外加套裤,脚穿皮靴,三点着地为输。
    • 北京摔跤:又称“京跤”,源自满族摔跤——布库,为继承善扑营的正统流派,原为清代八旗兵丁之间的体育竞赛,也称为“掼跤”、“撩跤”。京跤重视力量,擅长擒拿,比赛时动作看似缓慢而拘紧,架式相较其他流派的小,所以也称为“小架式”,俗称“黄瓜架”。这派近代名手有:大祥子、奎六、闪电宝、宛永顺(宛八)等,其后继承的人有:沈友三(沈三)、宝善林(宝三)、张文山、杨春恒、熊德山、佟顺禄、宋振甫等高手。
    • 天津摔跤:天津摔跤是继承清代善扑营和明代手搏的正统流派,所以就称“摔跤”,介乎北京摔跤和保定摔跤的中间型摔法,动作非常粗野刚猛,擅长前臂击打,这点和源于和流行于天津府的各种拳法一致,如静海独流的太祖通臂,天津河东大直沽的拦手拳,沧州城厢的大六合拳,沧州东南孟村的八极拳和披挂掌等。这派近代名手有:李瑞东、崔永福(小鬼崔)、王昆山与其后二三十年代的穆祥魁、刘少增、卜恩富,三四十年代的张连生、张魁元、张鸿玉、张鹤年四人(当时并称四大张),五六十年代的李银山、杨子明、王恩信、王怀宝、贾福才、蒋学义、孟广彬、时金刚等高手。另外,天津府沧州城厢的大六合拳传人如佟忠义和王子平在上海都是以摔跤而出名。
    • 保定摔跤:又称“保定快跤”。比赛时,两人未及站好就敏捷的靠近,手一搭上就立即摔倒。因这种技术快速,也被称为“快跤”。这种摔跤重视技术速度,是大架式。保定摔跤以擅用“撕、崩、捅”技巧闻名。这派近代著名的摔跤手有:平敬一,其徒张凤岩白俊峰等人。后继者有:常东昇、常东如、常东坡、常东起四兄弟和阎益善、马文奎等高手,并在民国四年(1915年)由平敬一徒弟马良任山东督察使,在他倡导下,在济南成立了山东武术技击队,面向全国聘请各派名师任教,后改名“山东武术传习所”(场址设在皇亭内),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所官办武术专科学校,向全国推动中华新武术科目。应聘之名师有:保定摔跤宗师张风岩,沧州“铁拐子”王振山,以及马庆云、王子平、李大德、王福章等摔跤名家,传授摔跤法。
  • 山西摔跤:盛行于山西省北部介于太原和大同之间的忻州、定襄、原平三市县,称“跌跤”,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三市人口近百万,其中参加和爱好摔跤的人,约占百分之七十。据传,忻州、定襄、原平跤乡的摔跤运动,起源于800年前的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以"角抵"训练士兵。岳飞被害后,其部属被谴散,其中有一名忻州籍的士兵陈效婴回到家乡,就将在军中所学之摔跤技术传授给乡亲。山西摔跤长于各类型的抱腿、搂腿技巧,比赛只穿跤裤,跤裤多半只到膝盖下缘处,且不着靴与上衣。由于多以扣腰抱腿为主,又常在泥巴里进行,也有‘摸泥鳅’一俗称。
  • 蒙古式摔跤:盛行于内外蒙古各地,可分为内蒙古摔跤和外蒙古摔跤。
    • 蒙古摔跤:流传于内蒙古的摔跤术,和直隶摔跤最类似,上身穿厚牛皮跤衣,下身穿棉质跤裤外加套裤,脚穿皮靴,三点着地为输。可参见蒙古摔跤
    • 外蒙古摔跤:流传于蒙古国的摔跤术,源于清朝厄鲁特摔跤,上身穿棉质短跤衣,下身穿棉质三角短跤裤,脚穿皮靴,手可着地,身体上部着地为输。可参见蒙古摔跤

摔跤发展 编辑

中国大陆 编辑

1953年,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前几届全运会也均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全国锦标赛。1956年和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和“中国式摔跤规则”,将中国式摔跤运动正规化。

台湾 编辑

  • 摔跤运动目前仍以民间团体为主,中华民国摔角协会自民国77年成立,办理过许多大型比赛与活动。近年来又有中华武术摔跤协会成立,除了持续深化与中国大陆及欧美摔跤组织的交流与整合,也积极整合本地摔跤界人士,办理基层教练员及裁判员培训及全国性赛事。
  • 数十年来摔跤教学在台湾中央警察大学成功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训练警技与锻炼体魄之重点。同时,摔跤术本即源自武术,甚至可说与擒拿、拳脚等武术密不可分,与警察教育训练的目标与宗旨相契合。
  • 摔跤技术方面。近年来媒体与资讯发展快速,因此在在书籍与研究资料的编撰、研究上加强投入资源及人力,使摔跤的训练方法变得更科学化,学习也更有效率。
  • 在台湾,长期以来摔跤均是在缺乏基层及专项训练基地与完整升学发展管道的情形下发展,民间团体期盼教育主管机关能深思如何推广与保存这个优良长远的武术传统。

世界 编辑

世界摔跤运动可以从美国,欧陆两个脉络来述说。摔跤运动原本在中国民间就一直是盛行的全民运动,但从民国初期以来,运动的观念加入了西洋科学,因此很多中国的传统活动皆未能顺利地向国外地区发展。自摔跤大王常东昇随国民政府迁台后,正式有将摔跤朝运动项目发展与科学化管理之想法。首先成立有中华民国摔角协会,参考国外诸多运动项目的管理机制,制定完整的裁判与升阶晋等之制度。始加速摔跤推广。

美国 编辑

1982 年常东昇大师受其弟子翁启修之邀,前往美国俄亥俄大学等诸大学与军警单位表演示范,并拍摄教学影片,始将摔角运动开始于自由之国度-美国开始扎根,开启了摔跤推广至世界的第一步。常东昇大师初到美国之际即受到各界注目,立即吸引了诸多武术喜好者的争相学习。之后成立了泛美洲摔角协会[2],负责泛美洲所有地区摔角运动的推广,也举办多场竞技比赛。

目前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中国式摔跤社团[3]也是在非华人国家里唯一的学生摔跤社团。

欧洲 编辑

 
俄罗斯摔跤手与中国摔跤手交流

欧洲发展中国式摔跤来的比美洲晚,但因市场广大,将近20年的时间已经发展甚为完备,目前己有将近20个地区/国家拥有自己的摔跤团体。其中又分为两个支流,其一为法国体系。法国为中国大陆名师袁祖谋旅法之际,将中国式摔跤传入。法国原本即为国际柔道的强国,自然而然很容易接受摔跤运动。其二为意大利体系,为常东昇大师后人常达伟所传,亦属于保定快跤系统。随后欧洲摔跤运动再扩展至诸国,诸如英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并定期有大型洲际等级以上之竞赛。尔后成立欧洲摔跤联盟[4]整合诸国摔跤团体,目前几乎所有欧盟成员国都已经有自己的摔跤团体。

最近一期的国际摔跤大赛由欧洲摔跤联盟发起,意大利为主办国,于2012年11月在Montichiari市举办。

目前唯一可惜的是尚未有正式国际认可的世界中国式摔跤组织的成立,也让摔跤运动的推展缺了临门一脚。

东南亚 编辑

2018年马来西亚举办第四届国际武术节,中国式摔跤首次登上马来西亚擂台。[5]

运动规则 编辑

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按体重分为10个级别,每场比赛分3局,每局净摔3分钟,两局之间休息一分钟,比赛在平坦柔软的8米×8米的垫子上进行。

 
2007 泰州市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

服装 编辑

  1. 摔跤衣常见为白色短袖,领口、对襟、下摆及袖口加蓝(红)色布滚边,用纯绵布制成。现代的摔跤衣腰围有供腰带穿过之固定环,以减少比赛期间因腰带松脱而影响比赛节奏。
  2. 摔跤裤为黑色或白色功夫长裤;裤脚用弹性束带束紧,著一般运动长裤时需配合摔跤靴将裤管束紧。
  3. 运动员穿着摔跤衣时,领口周围距离颈部应在10cm以内;对襟宽度以能互相接触或重叠为原则;下摆长度须及于尾椎骨;手臂向下垂直时,袖口距离肘尖不得超过5cm;袖口宽度以能插入一手掌顺利抓握成拳为最小宽度。此皆为防止运动选手利用摔跤衣的特性而不利于对方抓把。
  4. 摔跤运动着摔跤靴,常为中等长度之长筒靴,并附鞋带,能将裤管口束紧者为佳。

体重分级 编辑

体重分级又分男子组,女子组,学生组与成年组。粗略如下:

  1. 男子成年组体重分级:
    1. 第一级:52 公斤以下。
    2. 第二级:52 ~ 56 公斤。
    3. 第三级:56 ~ 60 公斤。
    4. 第四级:60 ~ 65 公斤。
    5. 第五级:65 ~ 70 公斤。
    6. 第六级:70 ~ 75 公斤。
    7. 第七级:75 ~ 82 公斤。
    8. 第八级:82 ~ 90 公斤。
    9. 第九级:90 ~ 100 公斤。
    10. 第十级:100 公斤以上。
  2. 女子成年组体重分级:
    1. 第一级:48 公斤以下。
    2. 第二级:48 ~ 52 公斤。
    3. 第三级:52 ~ 56 公斤。
    4. 第四级:56 ~ 60 公斤。
    5. 第五级:60 ~ 65 公斤。
    6. 第六级:65 ~ 70 公斤。
    7. 第七级:70 ~ 75 公斤。
    8. 第八级:75 ~ 82 公斤。
    9. 第九级:82 ~ 90 公斤。
    10. 第十级:90 公斤以上。

体重分级会依各国国情而做些许调整。

得分 编辑

 
江苏省泰州市 24-11-2007. 摔跤比赛
  1. 三分:
    1. 运用摔跤技术使对方双脚同时离地,有一腾空过程,并使其躯体(肩、背、胸、腹、臀、胯)或头部着地,而自己仍然保持站立姿势者。
    2. 若被摔倒的运动员倒地后不立即松手,而将施术者拉倒,仍可判胜者得3分。
  2. 二分:
    1. 使对方双脚同时离地,有一腾空过程,并使其躯体或头部着地,自己虽然站立,但用手撑在对方身体上或”第三点”随后触地。
    2. 将对方摔成躯体或头部着地但没有腾空,自己保持站立。
    3. 使用单跪腿摔法将对方摔倒在地,但自己上体保持平衡,手不扶地且上体未趴在对方身上。
    4. 在动作实施过程中,自己头部、双膝或一手一膝先着地者,即为失败,不论是否摔倒对方,判对方得2分。
    5. 对方教练被罚出场,判对方得2分。
  3. 一分:
    1. 对方失足,或将对方摔成手或肘或膝着地(躯体、头部以外之着地),而自己仍然保持站立。
    2. 将对方摔倒在地,但自己相继倒地;或同时倒下,但自己未着地且压在对方身上。
    3. 在连续动作实施过程中,先使对方双脚离地后,自己之一手或一膝着地,再将对方摔倒在地,判对方得1分。
    4. 运用摔跤技术,使对方身体任何部位接触保护区。
    5. 对方或对方教练受到警告。

媒体与文化 编辑

明代《水浒传》算是中国历史上少见有详细描绘摔角活动的小说之一,水浒英雄燕青亦成为最著名的摔角小说人物。水浒七十三回:‘今年有一扑手好汉 ,是太原府人氏姓任,名原,身长一丈,字号“擎天柱”,口出大言,说道:“相扑世间无敌手,争交天下我为魁”。’

金庸的小说亦不乏此一中国文化的写真,在《射雕英雄传》中郭靖在漠北生长,其从小就学习角力相扑,且彼此间相互比试。也可窥见蒙古人对于摔角类武术之重视与热爱。而《鹿鼎记》中,即描写到康熙皇帝为铲除权臣鳌拜,而命小内监强有力者习布库摔角以为戏,后趁其入奏时擒之。

注释 编辑

  1. ^ 如日本武术史研究家高桥贤日语高橋賢 (武道史研究家)
  2. ^ 福野氏对于日本起倒流柔术-良移心当流柔术的古传书有作注本,然其注于 1623 与 1636 年的版本发现并没有任何不同,若福野于此十年之间与陈氏学艺,则陈所传何艺?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郭慎. 中國式摔角 初版. 台北市: 大展出版社. 2006: 207. ISBN 957-468-463-6. 
  2. ^ 存档副本. [2012-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3. ^ 存档副本. [2012-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7). 
  4. ^ 存档副本. [2012-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9). 
  5. ^ 武术节争霸赛 中台各2人夺金. 东方日报. 2018-08-05.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