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史描述中国股票债券认股证的发展历程。

早期发展

编辑

中国证券史可追溯至初,在一些收益高的高风险行业,采用了“招商集资、合股经营”的经营方式,与参与者之间签订的契约,成为中国最早的股票雏形。1840年代外国在华企业发行外资证券

1872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和中国人自己发行的第一张股票诞生。证券的出现促进了证券交易的发展。最早的证券交易也只是外商之间进行,后来才出现华商证券交易。1869年中国第一家从事股票买卖的证券公司成立。1882年9月上海平准股票公司成立,制定了相关章程,使证券交易无序发展变得更加规范。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

编辑

若以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成立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市场起算,全球证券市场的发展迄今已迈向第五个世纪。相形之下,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仅及世界证券市场发展史的四分之一。清末西方列强入侵,同时也将证券交易制度引进了中国。最早是一些在华的外国人从事外国企业的股票投机买卖,后来一些中方买办看到此种商业行为有利可图,也纷纷加入争食这块大饼。清末朝廷采取新政时,立宪派为解决财政危机,曾提出设立证券交易所,但未为清政府采纳。

民国成立不久,政府农商部召集全国工商钜子讨论设立证券交易所的问题,并于1914年12月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法。1918年北洋政府于北京成立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然而当时在北京成立证券交易所并不是因为北京、天津地区的金融、经济发展较江南地区发达,而是因为当时的京津地区暴发了“京钞”信用危机,北洋政府不得不成立证券交易所,发行公债来抑制危机。后来由于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全国政治经济中心随之南移,北平证券交易所顿时失去了发行公债的优势,经营每况愈下,随着抗战爆发,北平交易所遂于1939年歇业。

上海的华商也曾于1920年成立了专营各种有价证券买卖交易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带动了上海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多方资金的大量涌入,使得新兴的证券交易市场空前活跃。1921年夏秋之际,上海已开业和筹办中的交易所就超过了140家,其他城市也纷纷跟进。到了1921年初,中国的交易所数目接近200家,竟然位居全球第一。然而,这种畸形的发展严重违背了当时国内经济的实际情况,也就在这一年年底,泡沫破裂了,许多交易所门可罗雀,交易所股价也随之一泻千里,交易所掀起倒闭之风。200多家交易所经历风暴之后仅存6家,信托公司也只剩下2家,中国证券市场由此进入了一段冰河期,后来更因为抗战军兴而中断业务。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复于1946年5月恢复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为公民营合组的公司制交易所。[1]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编辑
 
这是20世纪90年代在深圳,人们疯狂抢购股票的情景。这次事件使当时的深圳市发生动荡,并引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的第一次股灾

1949年-1999年

编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证券交易市场被当作“资本主义的产物”被政府勒令关闭停止。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股票才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种手段,得以被政府承认其合法地位。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这两所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市场的形成。1992年中国开始向境外发行股票,2月,第一支B股(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1996年12月,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停制度(即指涨跌幅不得超过前一交易日的10%)。

2000年以后

编辑

从2005年夏天开始,中国大陆股市开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简称“股改”。股权分置问题主要是将公司大股东持有不能在交易所流通的股票(包括国有股份以及其他性质的股份)通过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获得流通权。股改的大致方式为该公司大股东送股,发放红利,宣布资产注入,发放权证等等,已经完成股改的股票被添加“G”标记。股改的过程同时导致了2001年以来的熊市结束及21世纪的大陆股票市场的第一次大行情

2006年10月9日起,原股改完成的股票的G标记取消,未股改股票加上S标记。这标志着大陆A股的股改工作基本完成。股改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股票的全流通,并使持股人的持股成本相同。但现在出现的问题在于管理层利用持股成本差异套现。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林坤镇. 淺談我國證券市場百年發展史 (PDF). 证券暨期货月刊. 中华民国一○○年九月十六日, 第二十九卷 (第九期): 6–7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