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全称名为《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或称做《孔庙置守庙百石孔龢碑》、《汉孔子庙置卒史碑》、《鲁相乙瑛碑》,因为百石卒史官叫故孔龢(通“和”),所以又叫《孔和碑》,因为碑的顶部没有碑额[注 1],所以历朝历代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碑身为长立方体,总高度198公分,宽度91.5公分,厚度22公分,以石灰岩质的石材刻成。正文一共十八行,每行有四十个字。碑文以汉隶书写篆刻,于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碑,原来一直收存在中国山东省曲阜孔庙的同文门下,1978年移往东庑[注 2],1998年再移至汉魏碑刻陈列馆典藏至今。《乙瑛碑》是东汉隶书碑刻中,笔韵雄健刚劲又兼具宗庙典雅之气的代表作。

汉魏碑刻陈列馆馆藏的《乙瑛碑》

碑文简介 编辑

《乙瑛碑》的内容,叙述的是东汉司徒吴雄、司空赵戒上奏汉桓帝,说明前乙瑛曾向朝廷建议,为孔庙设置一名守庙的百石卒史官,以便管理祭祀礼器、礼品及主持祭祀孔子的礼节事务。在获得桓帝准奏后,透过司徒、司空府将诏书转达给乙瑛,同意他提出的建议,为孔庙设置百石卒史一人,明定候选者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研究经史,通晓一艺[注 3],能够遵行、弘扬孔子圣教礼仪,具有威望的学者。符合条件的人有:文学署吏的孔龢、师傅孔宪及户曹史孔宽等三个人,在经过考试评选后,最终由著名孝子,精通《春秋公羊传》严氏学的孔龢,获选担任孔庙百石卒史官职。最后一段,首先赞颂孔子的圣德,表彰乙瑛的政绩,以及记录相关有功人员。 本章上奏获准的时间是元嘉三年(公元153年)三月廿七日,碑文的撰刻时间是永兴元年(该年五月改年号为永兴)六月十八日。碑文最后空白处,有宋朝的张稚圭以楷书题写刻文:“后汉钟太尉书。元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几个字。 锺太尉指的是锺繇,他出生于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才担任黄门侍郎,而《乙瑛碑》立于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前后相距四十年,锺繇时年才两岁,怎么写碑文? 经过年代考据比对,历来质疑碑末的题记是张稚圭的借名附会之说[1]

碑文 编辑

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鲁前相瑛书言。诏书崇圣道。勉学艺孔子作春秋。制孝经。删述五经演易系辞。经纬天地。幽赞神明。故特立庙。褒成侯四时来祠。事已即去。庙有礼器。无常人掌领。请置百石□□一人。典主守庙。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犬酒直。须报。谨问大常。祠曹掾冯牟。史郭玄辞对。□□□□□□行。祠先圣师。侍祠者。孔子子孙。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备爵。大常丞监祠。河南尹给牛羊豕□□□各一。大司农给米祠。臣愚以为。如瑛言。孔子大圣。则象乾川。为汉制作。先世所尊。祠用众□□□□□□欲加宠子孙。敬恭明祀。传于罔极。可许。臣请鲁相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领礼器。□□□□□□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戆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闻。曰可。□□□河南□□□□字季高。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宫司空□蜀□□□□□字意伯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鲁相。承书从事。下当用者。□□□卌□□。经通一艺。杂试通利能奉弘先圣之礼。为□所归者。如诏书。书到言。永兴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鲁相平。行长史事。卞守长□。□□□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壬寅诏书。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礼器。选年卌□上。□□□□□□□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平叩头叩头。死罪死罪。谨案文书。守文学掾鲁孔龢。师□□。□曹史□□等杂试。龢脩春秋严氏。经通高第。事亲至孝。能奉先圣之礼。为宗所归。除龢。补名状如牒。平惶□叩头。死罪死罪。上司空府赞曰。巍巍大圣。赫赫弥章。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鲍叠字文公。上党□留□。政教稽古。若重规□。乙君察举。守宅除 吏。孔子十九世孙麟。廉请置百石卒史一人。鲍君造作百石吏舍。功垂无穷。于是始□。(隶书)。后汉钟太尉书。元嘉祐七年张稚圭按图题记。(楷书)。[2]

拓本 编辑

历代评论 编辑

  • 明朝 郭宗昌在《金石史》中赞道:“尔雅简质可读,书益高古超逸。”[3]
  • 清初 孙承泽在《庚子消夏记》也说:“文既尔雅简质,书复高古超逸,汉石中之最不易得者。”[4]
  • 清朝 方朔于《枕经金石跋》中说:“《乙瑛》立于永兴元年,在三碑《礼器》、《史晨》为最先,而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宫之富。王箬林(澍)太史谓雄古,翁潭溪(方纲)阁学谓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不虚也。”[5]
  • 清朝 何绍基在《东洲草堂金石跋》中说:“朴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6]
  • 清朝 翁方纲给乙瑛碑极高的评价,认为是“汉隶最可师法者”。
  • 清朝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建初以后,变为波磔,篆、隶迥分。于是《衡方》、《乙瑛》等碑,体扁已极,波磔分背,隶体成矣。”、“至于隶法,体气益多:虚和则有《乙瑛》、《史晨》。”[7]
  • 明代 赵崡在《石墨镌华》卷一·汉鲁相置孔子庙卒史碑中说:“其叙事简古,隶法遒劲,令人想见汉人风采,正不必附会元常也。”[8]

注释 编辑

  1. ^ 碑额又叫碑头、碑首,是指碑石顶端的碑名题字,古代的碑额大多以篆文书写,所以又称篆额。
  2. ^ 东庑是指孔庙大成殿东侧供奉孔子杰出弟子与历代儒者及贤明者的厢房。
  3. ^ 指精通六艺其中一艺,这里的六艺是指孔子所倡导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参考来源 编辑

  1. ^ 明代 赵崡在《石墨镌华》卷一·汉鲁相置孔子庙卒史碑中说:“其叙事简古,隶法遒劲,令人想见汉人风采,正不必附会元常也。”
  2. ^ 《汉鲁相乙瑛碑墨拓本》国立故宫博物院 书画典藏资料检索系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郭宗昌.   金石史·卷一. 维基文库 (中文). 
  4. ^ 孙承泽,《庚子消夏记》卷五,钦定四库全书本。
  5. ^ 方朔,《枕经堂金石题跋》卷二,《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第十九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页14256。
  6. ^ 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8秦汉刻石二,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7,页484。
  7. ^ 康有为.   廣藝舟雙楫. 维基文库 (中文). 
  8. ^ 赵崡.   石墨鐫華·卷一. 维基文库 (中文). 

参考文献 编辑

  1. 刘文秋编,《乙瑛碑》,河南美术,2007,ISBN 9787540115920
  2. 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8秦汉刻石二,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