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

位於臺灣新北市瑞芳區的地名及觀光景點

25°06′25″N 121°50′35″E / 25.107°N 121.843°E / 25.107; 121.843

九份一景

九份台湾新北市瑞芳区的一个地区,与基隆山遥望;整个小镇座落于山坡地上,也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山坡和阶梯式建筑景观。早期因金矿而兴盛,矿坑挖掘殆尽后一度没落。1990年代后的电影悲情城市》在此取景,以及2001年上映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与此地极为相似[1],使得九份独特的旧式建筑、坡地及风情吸引国内外的注目,也为此地区重新带来生机,成为观光景点。

历史

编辑
 
九份可见基隆北海岸
 
五番坑
 
九份街道一景

地名缘由

编辑

九份,当地称为{九份仔} (台语:Káu-hūn-á),地名由来与许多台湾旧地名类似,出自于汉人垦拓按股份持分,取名惯以数字加上“股”、“份”、“阄”、“结”而命名[2]。更精确的说法是:早年九份居民多以采樟树樟脑为业,有90口脑(樟脑)灶,10口灶为一份,共有九份。[3]

台湾日治初期,九份聚落划归“焿仔藔庄”管辖,而东侧的另一聚落金瓜石划归“九份庄”管辖,两者皆属隶属于基隆堡[4]1920年(大正九年)全台行政区划改制,日本政府分别将焿仔藔庄、九份庄改制为“焿子寮”、“九份”两个大字。1933年(昭和八年),台湾总督府下令“九份”大字改名为“金瓜石”大字[5]

采金历史

编辑
 
八番坑
 
九份主要观光街道——基山街夜景
 
九份的重要景点——升平戏院

基隆河产金在清朝即有传闻,而于1889年间因建筑基隆台北铁路而发现金脉,筑路工人在八堵附近河床砂砾中发现砂金,逐渐溯流而上至大粗坑。九份在1892年发现金矿,1893年金瓜石本山矿体发现金矿,自此开始了此地的淘金人潮及采金历史[6]

日治时代后,日本人及基隆颜氏家族相继拥有九份一带的矿权,尤其在颜家的经营之下,九份进入出产金矿的鼎盛时期,同时也在附近开挖煤矿。当时繁荣的盛况,曾有俗谚云:“上品送金九,次品输台北。”[7]

日治时期,瑞芳九份金山矿区约有189万多坪,当时和金瓜石和武丹坑号称为台湾三大金山。在1903年到1904年间,三座台湾金山的黄金年产量可与日本本土的产金量相匹敌[8]

由于九份与金瓜石都产金,自然将两个地名联想在一起,但两处的管理方式和采金方式不同,矿区文化与生活也截然不同。九份自日治时期至终战后,交由台阳矿业管理,有很长期间采承包制度,而金瓜石地区之金矿均采直营开采,从不曾实施过承包制度,大部分时间皆属官方经营[9]。1945年战后,九份的黄金产量曾一度恢复,但1957年后开始衰退,最终于1971年正式结束开采,大部分矿工也将目标转向煤矿。

观光

编辑

2001年,九份商圈店家正式成立九份商圈联谊会。2008年11月底,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实施“创新科技示范应用群聚分项计划[10]”,于九份地区导入群聚网站、免费无线Wi-Fi上网(范围为基山街竖崎路热门地区,约90%区域可收到Wi-Fi讯号)、电子商务市集、即时影像系统(可浏览风景、人潮与天气)、QR Code系统(目前应用于介绍店家与产品)等相关技术,让古朴的九份山城增添了现代化的数位应用。

沿革

编辑
  • 清领时期,九份属于基隆厅鸡笼堡焿仔藔庄,道光初年有开发的痕迹。
  • 1893年(清光绪19年),九份地区发现砂金,开始了此地的淘金人潮以及采金的历史。
  • 1903年11月1日(日本明治36年),焿仔藔庄属于基隆厅基隆堡第三区所管理。
  • 1920年10月1日(日本大正9年),焿仔藔庄改制为“焿子寮”大字,属于台北州基隆郡瑞芳庄所管理。
  • 1945年(日本昭和20年、民国34年)战后,九份的黄金产量曾一度恢复。
  • 1957年后开始衰退,最后于1971年正式结束开采,大部分矿工也将目标转向煤矿,或朝向其他产业出外发展。
  • 1989年(民国78年),发行电影《悲情城市》(A City of Sadness),此后九份基山街地区的商业活动开始逐渐转向为观光客服务的消费型态(原先是依存在农会、邮局、杂货店系统)。
  • 2001年,九份商圈店家正式成立九份商圈联谊会

现况

编辑

自侯孝贤导演拍摄电影《悲情城市》之后,此地区受到政府当局与民众热捧,成为民众假日休闲与世界各国旅客来台观光的选项之一。

教育方面有九份国小钦贤国中,但因少子化之影响,此地算是偏远地区,接受当地初级教育的学生较少。有的学生在国中便选择出外就读,如瑞芳国中时雨中学等。

特色

编辑

九份老街

编辑
 
竖崎路上的茶楼,上面有“悲情城市”四字
九份老街阿妹茶楼与海悦楼景观茶坊。

九份的怀旧景观吸引许多观光客的到访,其老街由多条街路组合而成,均源自台语命名。闹区主要聚集在基山街、竖崎路及轻便路等街道[11]

  • 基山街(台语:Ki-san-ke):有“九份老街”之称,是九份最热闹的街道,由于这里曾是民众夜晚常聚之所,所以在过去又称暗街仔(台语:Àm-ke-á),无论是平日或假日皆有络绎不绝的拥挤人潮,小吃芋仔番薯、九份第一家开业,拥有百年以上历史建筑的九份茶坊,以及九份文史工作室都设置于此,还有观景台可远眺海景。基山街内的九重町客栈是九份一个旧式建筑中的佳作,橘黄色灯光也给人怀旧的印象。
 
九分灯光夜景
  • 竖崎路(台语:Khiā-kiā-lōo):台语意思就是陡坡路。是特殊的“丰”字道路,为九份的直向道路,为一条300多阶石梯的阶梯路,有很多观景茶馆聚集于此街道。旧道口(基山街口)也设有观景台,可从九份观赏北海岸的绵延海景。很多旧式建筑都聚集在此,观景茶馆聚集,其中在竖崎路与轻便路交会处可看到九份最著名的建筑,也是全台湾首家电影院-升平戏院。
  • 轻便路(台语:Khing-piān-lōo):台语的“轻便”指轻便台车,此路原通往五番坑矿坑,后来台车于1954年拆除后,便成为九份的重要街道。轻便路前段有城隍庙教会,是当地的宗教信仰区。不少民宿聚集在此,有九份金矿城怀旧壁画,还有一些花店也在轻便路上。
  • 钻厝巷(台语:Tsǹg-Tshù-hāng):台语的意思就是钻过房舍的巷子,也写作穿屋巷。指连接主要道路的小巷弄,不但可省下来回折返丰字路的时间,也可避开壅挤人潮。

上述道路皆为依山势而辟的步道,汽车不能进入。九份往瑞芳的联络道路县道102号又被称为汽车路日治时代叫“自动车路”,顾名思义就是可供汽车通行,以方便货物运送。此外由于九份的公车站牌设于此处,这里也成为许多游客到九份的必经之路[11]

 
由基隆山远眺九份夜景

黑油皮屋顶

编辑
 
柏油的油毛毡屋顶

由于九份地区多雨、多风,因此处原来屋顶的构造均采斜顶设计,在屋顶木板上铺设一层抹上黑色柏油的“油毛毡”,不但防风防雨,且建造费用便宜,但夏天吸热为其缺点。然而随着都市现代化,所以当地居民已逐渐以水泥屋顶取代,黑油皮屋顶的景观已逐渐地消失[11]

怀旧美食

编辑

九份的怀旧气息自然承袭许多美食,例如芋圆地瓜圆,除了原有的地瓜芋头口味之外,还有绿豆圆以及特别的抹茶芝麻山药等口味,冷热皆宜;香弹可口的芋粿巧、咸甜适中的草仔粿、内含饱满萝卜丝(萝卜切成丝状)与虾米的草仔粿;红糟肉圆则是以传统古法制作内馅,搭配上软嫩的外皮与特调酱料;此外还有黑糖麻糬豆腐乳、无皮蛋等美食。

鬼怪传说特展

编辑

九份“鬼怪传说特展”即日惊悚登场,自即日起举办至12/31,主办先前为宣传活动,特地于升平戏院门口摆放 6 只僵尸助阵,还有木乃伊、深海人面怪鱼等精致展品[3]

以九份为背景的作品

编辑

出身此地的名人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书目
引用
  1. ^ Jiufen: The Real Life Spirited Away. Tofugu. October 1, 2013. 
  2. ^ 蔡培慧、陈怡慧、陈柏州. 《台灣的舊地名》. 台湾: 远足文化. 2004-01-10. ISBN 9867630149 (中文(台湾)). 
  3. ^ 3.0 3.1 〈地名美麗誤會…九份非九戶 阿里山是音譯〉,《聯合晚報》,2016-01-04.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6). 
  4. ^ 《台湾堡图》,台湾总督府,1904年
  5. ^ 張雅娟《礦業山城的歷史記憶與生活空間研究-金瓜石紀實》,南華大學(2003年) (PDF). [2015-08-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9-28). 
  6. ^ [林朝棨 :《台湾之金矿床》、台湾银行金融研究室编《台湾之金》]
  7. ^ [林茂贤 :《从九份俗语看九份的采金纹话》、台北县立文化中心季刊、第53期 1997年》]
  8. ^ [庄珮柔,《日治时期矿业发展与地方社会: 以瑞芳地区为例 ( 1895- 1945 ) 》,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2000]
  9. ^ 劉珮君,《從礦產業到文化產業:濱海山區聚落金瓜石的變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2011 (PDF). [2015-07-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23). 
  10. ^ 九份山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11.0 11.1 11.2 “九份 - 恋恋风尘”,新北市政府观光旅游局,2012年3月。
  12. ^ 【台灣登場】Smile Precure 第30話. 捏他共和国. 2012-09-12 [2016-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6)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