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陆保加利亚语Дуло;至多c. 603-651),也作咄陆咄六都陆都六,是西突厥汗国(c. 581-659)治下的一个部落联盟,是早期匈人-保加尔人的王族,还是老大保加利亚建国者一家的氏族,源于乌孙昆莫猎骄靡中子大禄突骑施(699-766)可能是咄陆残部建立的。

这氏族在保加尔王族系谱中最早祖先是匈人阿提拉,这氏族也与乌孙阿史那有关(早期咄陆是西突厥左厢)。伏尔加保加利亚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王族也是他们后人。

咄陆也与克烈部有关。哈萨克族大玉兹的杜拉特部是他们后裔。

名称

编辑

“咄陆”等名称可能是音译古突厥语*Tör-ok[1]、*Turuk[2]、*Tuğluq[3]Tölük[4]Türük[5]Tuğluğ(𐱃𐰆𐰍𐰞𐰍)等形式。[a][6]

这与更早的欧诺古尔人(onogur)都意为“十箭”,不知是混淆还是有所联系。另外,此咄陆与保加尔人咄陆部的联系实际上没有证实。

历史

编辑

西突厥起初可能分为8部,与叙利亚、希腊记载一致:以弗所的约翰提到在室点密之外,突厥人还有8个统治者;卫兵米南德提到,室点密死后,西突厥分为8部。之后,两弩失毕部(阿悉结与哥舒)自我改革,又各自分2部,于是共有10部。因此,西突厥又称作Onoq“十箭”,即“十部”之意。其中5部由咄陆啜[b]率领,另5部由弩失毕erkins(俟斤)率领。[c]

他们分布在巴尔喀什湖天山之间,西邻弩失毕(西、南至锡尔河),边界在伊犁河楚河附近,即巴尔喀什湖西南角向南延伸的一条线附近。弩失毕与西南方的粟特人有贸易往来。天山下来的河流支持着农业与城镇,因此形成了天然的商路。咄陆可能更偏游牧,控制着商路,获取经济收益。西突厥在邻近咄陆-弩失毕边界的碎叶建设有北牙(夏都)[d],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在素叶水城(碎叶)见西突厥统叶护。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述:“自凌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

记载

编辑

至少自曷娑那可汗(603)以来,新任可汗通常会得到咄陆或弩失毕的支持。638年,两派在伊犁河沿岸分离。

旧唐书》《通典》等汉语文献记载了咄陆部的名称与头衔:

汉字记录 古突厥语
处木昆 (屈)律 啜[e] *Čomuqun[f] küli[g] čor
胡禄屋[h] 阙 啜 *Uluğ oq kül čor
摄舍提 暾 [i] *Čapšatā[j] ton čor
突骑施 贺罗施[k] *Türügeš-Qalač čor
鼠泥施 处半 *Šüŋiš[l] čupan čor

另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关于tuğ的词源,参秃克
  2. ^ “啜”是称号,可能来自伊朗语čyaura-“出、猎”。见Bailey, H.W. "Khotanese Texts, VII"于Golden, Peter B. (1992).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Turkic People." Otto Harrassowitz, Wiesbaden.
  3. ^ “收集到一处”,来自词根irk-“收集(及物)”;比较古安纳托利亚土耳其语irkin ~ irkim“囤积、埋藏的宝藏”。见Clauson, Gerard. (1972) An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Pre-13th Century Turkis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 English. p. 221, 225
  4. ^ 581年突厥分裂,达头可汗建立西突厥汗国,设南牙(冬都)于鹰娑川(今新疆库车西北)岸边,建北牙(夏都)于碎叶河旁的干泉(今哈萨克斯坦楚河西岸)。
  5. ^ 托甘(apud Babayarov 2003),这反映了粟特语Jamuk(参“昭武”)
  6. ^ “浸入水中、淹死”,来自čom-uq-“淹死”(中动态)< čom-“沉入(水中等)”(Clauson, 1972: 422)+ -(X)k- + -Xn。Zuev构拟*čumul qun (1962: 119),后改做čumuq qun(1967: 18; 1981: 66)
  7. ^ Kasai (2014:126)构拟;Tishin (2018:109)拟作külüg
  8. ^ 《旧唐书》作“胡禄居”
  9. ^ 可能是“吐屯”的异写[7]
  10. ^ 来自粟特语šāw/u(š’w)“黑”& xšēδxšyδ)“首领”(<阿维斯陀语*xšaēta)&复数后缀;参塔巴里所谓“突厥王”Šāba ﺵﺍﺏﺓ 或菲尔多西所谓Sāwa Šāh ﺱﺍﻭﻩ ﺵﺍﻩ 。Zuev (1998: 91-92)拟作*Jebšed。Zuev (2002: 143-146)认为粟特-突骑施神话中的黑王子Shu/Shav、11世纪喀喇汗国学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提到的黑王子Shu、《阿维斯陀》及《列王纪》中传说中的Siyâvash有联系。
  11. ^ Stark (2007 & 2016)认为“贺罗施”可能是“哈拉吉”(Khalaj)的转译
  12. ^ Atwood (2013)还将征服费尔干纳的突厥首领名“鼠匿”*Šünrik同“鼠泥施”*Šüŋiš、“苏尼”*Süŋiš(*或Soni)联系起来,都来自süŋü、*süŋüš ~ süŋiš “兵 战争”,据推测来自词根的变体šüŋi

脚注

编辑
  1. ^ Zuev (1960). p. 126.
  2. ^ Zuev (2004). p. 55-56
  3. ^ Baumer. p. 205
  4. ^ Golden (2012). p. 167
  5. ^ Klyashtorny, S. G. (1986). p. 169
  6. ^ Kenzheahmet. p. 302-304
  7. ^ Dobrovits, p. 81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