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科芳雄
仁科芳雄(1890年12月6日—1951年1月10日),日本物理学家。他曾是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指导过许多著名日本物理学家,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与朝永振一郎。他的导师是有日本现代物理学之父之称的长冈半太郎。
仁科芳雄 | |
---|---|
出生 | 日本冈山县浅口郡里庄町 | 1890年12月6日
逝世 | 1951年1月10日 日本东京 | (60岁)
国籍 | 日本 |
母校 | 东京帝国大学 |
知名于 | 克莱因-仁科公式 |
奖项 | 日本文化勋章(1946年)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理论物理学 |
机构 | 东京帝国大学 |
博士生 | 汤川秀树 朝永振一郎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仁科 芳雄 |
假名 | にしな よしお |
平文式罗马字 | Nishina Yoshio |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日本核研究计划。奥斯卡·克莱因(Oskar Klein)与他提出克莱因-仁科公式。仁科芳雄曾在宇宙线中侦测到μ子,独立于卡尔·安德森的研究。他也发现铀237同位素,也是铀分裂的研究先驱。
生平
编辑仁科芳雄于1890年出生在日本冈山县浅口郡里庄町,父母为仁科存生与仁科津祢,他也是家中第4个儿子。他在1914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电气工学系就读,其间曾在东芝实习,并于1918年毕业。他在大学毕业后,成为理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指导教授为鲸井恒太郎。
他在1921年4月5日搭乘日本邮船所属的北野丸由横滨出发,前往欧洲学习物理,拜访许多研究机关及大学。仁科芳雄首先来到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然后在1922年1月前往哥廷根大学。他在1923年4月来到哥本哈根大学。他停留在哥本哈根时与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一同研究,并成为好友。仁科芳雄在1928年与奥斯卡·克莱因发表康普顿散射研究论文,并提出克莱茵-仁科方程式[1]。
他在1928年12月25日返回日本,并试图在日本创造量子力学研究环境。1931年7月,他在理化学研究所内设立仁科实验室,并介绍一些外国学者与日本物理学家交流,包括维尔纳·海森堡、尼尔斯·玻尔与保罗·狄拉克。他后来开始研究宇宙线,同时在理化学研究所设置粒子加速器与回旋加速器,并邀请尼尔斯·玻尔来到日本。
二战期间,仁科实验室也被投入军事领域,并在1941年春开始研究在日本制作原子弹的可能性,他与长冈半太郎在1942年以理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身份参加海军技术研究所原子弹研究。仁科实验室后来开始研究原子弹,该计划被称为“二号计划”。但是仁科实验室在1945年遭到美军空袭,受到严重破坏,许多设备被损毁,后来在战争结束后才重建[2]。
美国在1945年8月6日于广岛投下原子弹后,仁科芳雄在8月8日以政府调查团身份前往调查,确定为原子弹爆炸所导致。
仁科芳雄在1946年11月成为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同年也获得日本文化勋章[3]。理化学研究所在1948年2月解散后,他成为科学研究所(现在的科研制薬)所长,后来担任日本学术会议副会长。他在1951年因为肝癌而去世[1],可能是因为长年从事放射性物质研究所导致,也可能是在原子弹轰炸广岛及长崎后,前往当地调查所导致。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仁科芳雄奖从1955年开始颁发给优秀的日本物理学家。仁科芳雄的故乡里庄町设有仁科会馆来纪念他,日本在1990年2月6日发行的邮票也绘有他的画像。
注释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仁科记念财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仁科 芳雄:作家别作品列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青空文库)
- 理化学研究所 二号研究相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