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崇曜

(重定向自伍紫垣

伍崇曜(1810年—1863年12月4日),原名元薇,商名绍荣,字紫垣,一字良辅广州南海人,清朝广州十三行怡和行行主,藏、刻书家[1]

伍崇曜
《入粤伍氏族谱》的伍崇曜
《入粤伍氏族谱》的伍崇曜
大清荣禄大夫
籍贯泉州晋江安海
族裔汉族
原名伍元薇
字号字紫垣,一字良辅
出生嘉庆十五年(1810年)
逝世同治二年(1863年12月4日)
出身
  • 邑廪生出身

生平

编辑

先世自闽迁粤,为中国首富伍秉鉴第五子,邑廪生出身。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围广州,靖逆将军奕山战败请降,允赔偿英军赎城等费,伍崇曜出资800,000余银元[1]。因与义律调停通商,被民众当成汉奸[2]三元里民谣:“一声炮响,二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七钱二兑足,八千斤大炮未烧,久久打下,十足输晒。”[3]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与广州各洋行联合抵制英商,抗议英国侵华暴行[1]

咸丰三年(1853年)助总督叶名琛雇觅火轮攻剿太平军[4]。咸丰四年(1854年),广东天地会起事围攻广州,又先自行捐输,召募壮丁守城,继而广劝富商出赀,助叶名琛扼守水陆要冲,抵抗会众。咸丰七年(1857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受命于巡抚柏贵与英领事巴夏礼交涉。先后受清廷赐举人出身,候补郎中、候选道台、加布政使衔、荣禄大夫等衔[1]

伍崇曜平日喜搜购古籍,藏书之所名“粤雅堂”,又名“远爱楼”。所有秘本皆请人代为校订,延请道光举人谭莹为其评别挑选,致力于搜书、藏书、刻书,仿四书全书之例,书后必加题跋,编有〈远爱楼书目〉[1][5][6][7],重视乡邦文献[8]、与孤本秘籍[9],如刻有张金吾的《金文最》等少见书籍[10]。所辑刻之书,涉及经史考订、天文、音韵、乐理、金石、算书、地理、诗文集、人物传记、书目等,尤其《粤雅堂丛书》为著名大型丛书之一,诸体兼收[11]

同治二年(1863年)阴历十月二十四日去世时,粤民称庆[12]

身后

编辑

1959年,海燕电影制片厂制做电影《林则徐》时,伍崇曜曾被考虑作反派主角[13]

1998年,电子角色扮演游戏《侠义豪情传─禁烟风云》伍崇曜为反派NPC[14]

刻书

编辑

伍崇曜刻书名声与鲍廷博黄丕烈钱熙祚等藏书家齐名[15],前后所辑刻书总计书260种,2266卷[11],有:

逸事

编辑
  • 广州特产鸡仔饼据说与伍崇曜有关。
  • 广州传说伍崇曜在白昼被雷劈死[16]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胡述兆.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台湾: 汉美出版社. 1995-01-01. ISBN 9789579005777 (中文(台湾)). 
  2. ^ 宁稼雨. 《中国志人小说史》. 中国: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9787205018269 (中文(中国大陆)). 
  3. ^ 潘耀华. 《花城广州》. 中国: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3 (中文(中国大陆)). 
  4. ^ 贾熟村. 〈太平天国时期的“红单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 广西师范大学). 2005, (2005年第2期) (中文(中国大陆)). 
  5. ^ 清·陈澧〈谭莹墓志铭〉:“生平博考粤中文献,凡粤人著述嵬罗尽读之。其罕见者,告其友伍君崇曜汇刻之。”
  6. ^ 清·谭莹《乐志堂文略·粤雅堂记》:“莹原惭学圃,惯诣墨庄,曾为搜罗,实襄雠校。”
  7. ^ 光绪《广州府志》:“粤省号富饶而书板绝少,坊间所售,惟科场应用之书,此外无从购。崇曜思刊刻书籍以惠士林。”
  8. ^ 清·伍崇曜《岭南遗书·序》:“兹则专取岭南,未遑他及。即各私其乡曲,谅无愧于古人。”
  9. ^ 清·谭莹:《乐志堂文略·粤雅堂记》:“汲郡孔堂之奥,玉箱金版之奇。”
  10. ^ 清·陈澧《金文最·陈澧序》:“张氏乃致力于此为世人所不为之书,固难得矣;伍氏父子刻世人所不刻之书,又难得也。”
  11. ^ 11.0 11.1 李绪柏. 清代刻书家伍崇曜. 羊城古今. [2015-09-02] (中文(中国大陆)). [永久失效链接]
  12. ^ 清·文庆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今该绅果伏冥诛,于本年十月二十四日病殁,粤民佥以死一大汉奸为幸。”
  13. ^ 陈舜臣. 《鴉片戰爭實錄》. 中国: 重庆出版社. 2008-11-01. ISBN 9787536698864 (中文(中国大陆)). 
  14. ^ 俠義豪情傳─禁煙風雲图文完全攻略. 网络新时代. [2015-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8) (中文(中国大陆)). 
  15. ^ 清·张之洞书目答问·劝刻书说》:“刻书必须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其书终古不废,则刻书之人终古不泯,如歙之鲍,吴之黄,南海之伍,金山之钱,可决其五百年中必不泯灭。”
  16. ^ 鲍正鹄. 《鴉片戰爭》. 中国: 新知识出版社. 1954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