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挺(484年—548年),士标平昌安丘[1][2][3]南北朝南梁官员与文学家,是东晋著作郎伏滔的后裔。

伏挺自小聪明,七岁通晓《孝经》、《论语》,长大后有才思,喜欢写文章,作五言诗时擅长模仿谢灵运的格式。父亲伏暅朋友乐安人任昉很是叹异,经常说:“这孩子独一无二啊。”南齐末年,州内推举他为秀才,当时策论获得第一[2][3]梁武帝的军队攻至建康,他在新林迎接,武帝看到很高兴,称他为“颜子”,任用为征东行参军,当时他十八岁。天监初年,伏挺除授中军参军事,居住在潮沟,在住所讲述《论语》,听讲者多过朝廷大臣;转任建康正,不久被弹劾免官。很快他入朝任职尚书仪曹郎,迁官西中郎记室参军,累任晋陵武康县令。罢官后,在东郊建屋,不再出仕[4][5]

伏挺年轻时就已经享有盛名,又擅长处世,朝中权贵都和他交往,因此不能长年隐居。当时仆射徐勉病假回家,他写信给徐勉询问意见。之后他出仕,除任御史台治书,因事收受贿赂被弹劾;他害怕服罪,就变装为道士藏匿,遇上大赦,就从天心寺出来。其时邵陵王萧纶江州,带他镇守,萧纶喜欢文义,礼遇伏挺,因此他还俗。其后他随萧纶迁镇郢州,获征召为丹阳尹,他在初夏留下,不久回到京师。太清年间,他寄居吴兴吴郡,在侯景之乱期间去世,著有《迩说》十卷,文集二十卷[6][7]

家族 编辑

  • 五世祖东晋东晋著作郎伏滔[3]
  • 高祖父不详
  • 曾祖父刘宋司空主簿伏胤之[3]
  • 祖父南梁临海太守伏曼容[3]
  • 父亲南梁豫章内史伏暅[2][3]
  • 儿子伏知命

引用 编辑

  1. ^ 梁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二》:伏曼容字公仪,平昌安丘人。曾祖滔,晋著作郎。父胤之,宋司空主簿。……子暅,在《良吏传》。
  2. ^ 2.0 2.1 2.2 《梁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伏挺字士标。父暅,为豫章内史,在《良吏传》。挺幼敏寤,七岁通《孝经》、《论语》。及长,有才思,好属文,为五言诗,善效谢康乐体。父友人乐安任昉深相叹异,常曰:“此子目下无双。”齐末,州举秀才,对策为当时第一。
  3. ^ 3.0 3.1 3.2 3.3 3.4 3.5 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伏曼容字公仪,平昌安丘人,晋著作郎滔之曾孙也。父胤之,宋司空主簿。……子暅。……子挺。挺字士标,幼敏悟,七岁通孝经、论语。及长,博学有才思,为五言诗,善效谢康乐体。父友乐安任昉深相叹异,常曰:“此子日下无双。”齐末,州举秀才,对策为当时第一。
  4. ^ 《梁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高祖义师至,挺迎谒于新林,高祖见之甚悦,谓曰“颜子”,引为征东行参军,时年十八。天监初,除中军参军事。宅居在潮沟,于宅讲《论语》,听者倾朝。迁建康正,俄以劾免。久之,入为尚书仪曹郎,迁西中郎记室参军,累为晋陵、武康令。罢县还,仍于东郊筑室,不复仕。
  5. ^ 《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梁武帝师至,挺迎谒于新林,帝见之甚悦,谓之颜子,引为征东行参军,时年十八。天监初,除中军参军事。居宅在潮沟,于宅讲论语,听者倾朝。挺三世同时聚徒教授,罕有其比。累为晋陵、武康令。罢县还,仍于东郊筑室,不复仕。
  6. ^ 《梁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挺少有盛名,又善处当世,朝中势素,多与交游,故不能久事隐静。时仆射徐勉以疾假还宅,挺致书以观其意……挺后遂出仕,寻除南台治书,因事纳贿,当被推劾。挺惧罪,遂变服为道人,久之藏匿,后遇赦,乃出天心寺。会邵陵王为江州,携挺之镇,王好文义,深被恩礼,挺因此还俗。复随王迁镇郢州,征入为京尹,挺留夏首,久之还京师。太清中,客游吴兴、吴郡,侯景乱中卒。著《迩说》十卷,文集二十卷。
  7. ^ 《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挺少有盛名,又善处当世,朝中势素多与交游,故不能久事隐静。后遂出仕,除南台书侍御史。因事纳贿被劾,惧罪,乃变服出家名僧挺,久之藏匿,后遇赦,乃出天心寺。会邵陵王为江州,暅挻之镇。王好文义,深被恩礼。挺不堪蔬素,因此还俗。侯景乱中卒。著迩说十卷,文集二十卷。

延伸阅读 编辑

[]

 梁书·卷50》,出自姚思廉梁书

参考文献 编辑

  • 梁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四十二
  • 《梁书》·卷五十·列传第四十四
  • 南史》·卷七十一·列传第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