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郎,又称为男傧相,是在婚礼之中,协助新郎打点各项事务的男性,也是男傧相之首,通常是新郎的最好朋友或者亲属。世界上不少国家地区民族的婚礼上都有伴郎。

伴郎的职责

编辑

一般包括:

  • 协助新郎策划婚礼
  • 于婚礼前后和婚宴时协助、照顾新郎,例如整理服装、提点新郎等
  • 带领其他男傧相和迎宾者
  • 有突发事件时随机应变
  • 接待宾客、主持婚礼等。

在现代华人婚礼、婚宴上,伴郎还需要:

  • 陪同新郎到新娘家接新娘时,与男傧相们一起与女傧相们议定开门红包的金额,一般为吉祥数字
  • 于婚宴上为新郎挡酒
  • 带领“闹新人”或“闹新房”的活动,带动气氛的同时要拿捏分寸,以免让新人过于尴尬或不悦

以上职责常会有其他男傧相一同协助伴郎处理。

中国汉族传统婚礼(士昏礼)

编辑

中国古代汉族传统婚礼称为士昏礼相当于伴郎的角色称为“御”,《仪礼·士昏礼》就有提到御在古代昏礼(婚礼)的作用,古代的御多是新郎的侍者弟弟或较新郎年纪稍幼的同辈或晚辈。

婚礼:

  • 于新人行同牢礼时为新娘浇水盥洗(新郎则由伴娘浇水盥洗)[1]
  • 在新郎的对面为新娘设席[2]
  • 接住新娘换下的礼服[3]
  • 在室中西南角为新娘铺设卧席[4]
  • 与伴娘一起撤出灯,吃新娘在同牢礼余下的食物[5]

婚后礼:

  • 侍奉新娘祭豆、黍、肺、举肺脊[6]
  • 吃新娘撤置于房中的余食[7]

欧美白色婚礼

编辑

欧洲美国白色婚礼典型的伴郎职责包括:

  • 为新郎安排婚前派对
  • 确保新郎准时到达婚礼礼堂
  • 确保有携带婚戒(通常会于婚礼前交给伴郎保管),并于交换婚戒仪式前交给新郎和新娘
  • 担任证婚人
  • 于婚礼中致辞并感谢伴娘(常会表现幽默和对新郎稍为戏谑
  • 向新郎、新娘祝酒
  • 铝罐丝带等装饰结婚花车

日本传统婚礼

编辑

日本传统婚礼中相当于伴郎的称为“添婿”(假名しょいむこ)。

朝鲜传统婚礼

编辑

朝鲜传统婚礼伴郎职责:

  • 在推雁礼前交给新郎一把白扇子用作推雁
  • 引导伴郎行礼
  • 斟合巹酒交给新郎
  • 于大桌(专为新郎、新娘准备的筵席)为新郎斟酒

蒙古族婚礼

编辑

蒙古族婚礼伴郎职责[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失效链接]

  • 在婚前第二次设宴(送羊宴)上唱歌
  • 新郎迎娶时与新郎一起骑马前往女家
  • 与新郎一起持哈达向女家长辈敬酒
  • 新郎、新娘行礼后,与新郎一起和乘马欢送亲队伍,并与女家送亲队伍抢先到男家

塔吉克族婚礼

编辑

塔吉克族的婚礼上,伴郎要为新郎穿上结婚礼服[3][永久失效链接],到了女家,与伴娘对唱,回应伴娘的问题,要对答如流,伴娘才会开门让新郎进去迎娶新娘。

东乡族婚礼

编辑

东乡族婚礼中的伴郎职责:

  • 和新郎把梳和篦交给正在梳妆打扮的新娘
  • 与新郎一起到厨房向厨师、众多帮忙的妇女及岳母说:“色俩目”(真主保佑)。
  • 被妇女们用锅底灰抹脸
  • 在婚礼上成为女方青年耍笑逗乐的对象

藏族婚礼

编辑

藏语把伴郎称为“巴萨”,在新郎到新娘家迎亲时要和新郎一起向新娘的父母及亲戚献哈达、敬酒、道吉祥,然后催促新娘启程。

伴郎的起源

编辑

东亚

编辑

东亚婚礼的伴郎源自中国古代的士昏礼,在婚礼上,媵(伴娘)、御(伴郎)分别为女家和男家的代表,在婚礼上互换方位、互交盥、互馂食,表示一个信任的交换。有人认为是怕双方互投毒,就以此作为凭证。后来演变成表示互信的仪式,并影响日本、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婚礼。

西方

编辑

西方的伴郎起源可追溯至古罗马时代,有两种说法,两种都是说法用来混淆加害新人者的视线:

  • 一种说法是认为恶魔会因为妒忌而加害新人,伴郎穿着跟新郎相似的衣服,就是为了迷惑恶魔,令恶魔分不出谁是真正的新郎。
  • 另一种说法是富贵人家怕有人加害新人,于是找杀手、保镖装扮成新郎的样子,让敌人难以分辨,无从下手。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仪礼·士昏礼》:“媵御沃盥交。”
  2. ^ 《仪礼·士昏礼》:“御布对席。”
  3. ^ 《仪礼·士昏礼》:“妇说服于室,御受。”
  4. ^ 《仪礼·士昏礼》:“御衽于奥,媵衽良席在东,皆有枕,北止。
  5. ^ 《仪礼·士昏礼》:“烛出,媵馂主人之余,御馂妇余。”
  6. ^ 《仪礼·士昏礼》:“御赞祭豆、黍、肺、举肺、脊。”
  7. ^ 《仪礼·士昏礼》:“妇彻于房中,媵御馂。”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