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蓝

(重定向自伽蓝

qié迦蓝僧伽蓝梵文सँघाराम,ISO转写:sam̐ghārāma),音译全名僧伽蓝摩。“僧伽”(sam̐gha)指僧团;“阿兰摩”(ārāma)义为“园”,原意是指僧众共住的园林,即佛教寺院

字音

编辑

“伽蓝”在现代汉语中常读作“qiélán”。

不过也有说法认为,“伽”字表达的是梵文的音译。从现在对于梵文的发音的认识来看,迦蓝当读作“jiālán[1]

概论

编辑

原始佛教时期,佛寺只有“梵文विहारः(vihāra)”一词,即汉译精舍,义为住处;如竹林精舍。由于当时精舍大都建在城郊幽静树林,故又称“阿兰若ā lán rě”(意为静处)或“伽蓝”(意指僧众所居园林)。一般以一所寺院的完成必须具备七种建筑物,特称为七堂伽蓝[2]

又以伽蓝处常有八部护法或菩萨等众守护,也以伽蓝代指护法菩萨,称为伽蓝菩萨

文化

编辑

被誉为“文学版《清明上河图》”的北魏传世之作《洛阳伽蓝记》中描述伽蓝是“花果蔚茂,芳草蔓合”之地。

根据唐朝贞观年间由西域唐朝玄奘法师所注《大唐西域记》记载:“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绮,载诸辇舆,谓之行像,动以千数,云集会所。”

参考资料

编辑
  • 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词典
  • 台湾.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辞典
  • 许鸿传《台湾民间伽蓝尊王信仰研究》

参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王力.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版) 第4版.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62. ISBN 978-7-5502-3282-2. 
  2. ^ 佛光教科书【丛林寺院】[永久失效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