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

樂器
(重定向自低音大提琴

低音提琴是西洋弦乐器中的一种,也是现代交响乐队中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在中国的别称为倍大提琴低音大提琴

低音提琴
乐器别名低音大提琴
分类弓弦乐器
音域
相关乐器
著名演奏家

历史

编辑

低音提琴是经过数个世纪逐渐演变而来。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古提琴,是源自于维奥尔琴(Viol)家族,原本有高音、次中音与低音古提琴,其中,低音古提琴(Viola da Gamba)就是当时对古大提琴的称呼,后来又出现“低音维奥尔(Bass Viol)”的名称;但在十六、十七世纪时,意大利出现了 “维奥隆尼(Violone)”这个字,用来泛称当时维奥尔琴家族中的乐器,但由于“维奥隆尼”并非是精确的专有名词,所以当时也有文献记载“维奥隆尼”,其实专指低音维奥尔琴。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相比,低音提琴保留了更多原来维奥尔琴的外形,比如在琴肩部分,低音提琴是斜的,但其他三种提琴却是圆形的。

定弦

编辑

目前通用的是4弦四度定弦:从高到低G2, D2, A1, E1,,这样定弦,低音提琴能演奏的最低音为E1,实际音高比记谱音低一个八度,为了求得最低音与大提琴的八度关系,低音提琴可以在第四弦增加外置调音装置,使原本第四弦的E1,经过变调后发C1音;或是再增加第五条弦,定弦由高到低分别为G2,D2,A1,E1,C1,同时也要把系弦板(Tailpiece)换成可以用来固定第五条弦的孔位。近年来,加入第五条弦的方法在各地不少的职业乐团中被采纳使用。

另外亦有其他方法:

  • 除此以外,早期的低音提琴尚有3弦五度定弦法(一度流行于意大利等地的独奏低音提琴家)、3弦4度定弦法等等,今已淘汰。今日有少数低音提琴家主张4弦5度定弦(A2, D2, G1, C1)。由于这种定弦要求演奏者的手需够大,且对传统的低音提琴指法、把位体系有彻底改动,因此尚未流行开。

记谱

编辑

低音提琴是移调乐器,采用移高1个八度的记谱法,实际音高比记谱音低八度,因为低音提琴在乐团中大量与大提琴演奏相差八度的同音,因此不需改变调号。低音提琴使用低音谱号次中音谱号高音谱号。乐团中很少使用高音谱号,例外者如肖斯塔科维奇第10号交响曲第14号交响曲

独奏琴

编辑

独奏低音提琴使用不同于乐团低音提琴的定弦。每条弦的定弦高一个全音(大二度)使其音色更为突出而明亮。从高到低分别为 A2-E2-B1-F1。记谱往往是作曲家所谱写的原调低1个大二度的调式。以便演奏者演奏时,按照原本定弦的指法正常演奏。

运弓方式

编辑

低音提琴演奏有两种运弓方式,除了有掌心向下的法式持弓法(法国弓),也保留了维奥尔琴掌心向上的德式持弓方式(德国弓),但其他提琴则一律采掌心向下的法式持弓法。

交响乐队中的功用

编辑

低音提琴负责交响乐团低音的声部,虽然低音巴松管低音号可奏比低音提琴更低的音,主要因为低音提琴齐奏的低音是整个乐队里最好的低音,浑厚而有弹性,比相同音域的木管铜管乐器更润泽有活力,而且低音提琴的演奏技术比近似音域的乐器比更灵活。

在交响乐里,低音提琴主导低音区,大提琴主导中音区,低音提琴最常见的演奏方式是和大提琴演奏相差8度同一乐段,低音提琴提供浑厚有力的音色,大提琴提供清晰灵活的音色。有不太常见的例子,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先后演奏同一段旋律,造成特殊的对比效果,例如肖斯塔科维奇第7号交响曲第一乐章。

19世纪后,大提琴在交响乐中经常脱离低音提琴的声部而演奏旋律。而低音提琴往往与管乐低音声部演奏相同音符。

独奏技术

编辑

由于琴体大,弦粗,音域低,难于演奏富有辉煌表现力的抒情或炫技段落。至19世纪意大利独奏家德拉格奈提(Domenico Dragonetti)扩展其独奏性能,令贝多芬感到惊讶,于是在其交响曲中开始使用极为困难而复杂的低音提琴段落。[1]。低音提琴独奏家乔瓦尼·博泰西尼(Giovanni Bottesini) 将帕格尼尼式的提琴推广到低音提琴上。[2]

20世纪低音提琴独奏技术突飞猛进,产生了库瑟维兹基(Serge Koussevitzky)这样的大师,并有了一批优秀的协奏曲、奏鸣曲等文献。如格利埃尔Gliere《低音提琴四首小品》或保罗·兴德米特《低音提琴奏鸣曲》。除此以外,出现一批独奏低音提琴大师,如美国的盖瑞·卡尔(Gary Karr)、德国沃尔夫冈·居特勒(Wolfgang Guettler)、奥地利的史特莱歇(L. Streicher)等。

现代低音提琴演奏家

编辑
  • 盖瑞‧卡尔(Gary Karr) (1941-) 演奏家。
  • 卡达林‧罗塔鲁 (Catalin Rotaru) 演奏家,教育者。
  • 爱德加‧麦耶(Edgar Meyer) (1960-)演奏家,作曲家,教育者。
  • 汤玛士‧马汀 (Thomas Martin) 演奏家,教育者,制琴师。
  • 奥维迪乌‧巴迪拉 (Ovidiu Badila) 罗马尼亚低音提琴家。
  • 博若‧帕拉季克 (Bozo Paradzik) 克罗地亚低音提琴家。
  • 吕斯泰姆·加布杜林 (Рустем Габдуллин) (1944-) 演奏家,教育者。
  • 叶夫根尼·科洛索夫 (Евгений Колосов) (1940-) 教育者。
  • 尼古拉·戈尔布诺夫 (Николай Горбунов) (1954-) 演奏家,教育者。
  • 亚历山大·希洛 (Александр Шило) (1955-) 演奏家,教育者。
  • 亚历山大贝尔斯基 (Александр Бельский) (1940-) 教育者。
  • 路德维克‧史特来歇(Ludwig Streicher) 奥地利低音提琴家,教育家。
  • 沃尔夫冈‧居特勒 (Wolfgang Guettler) 演奏家,教育家。
  • 德特玛·库里格(Detmar Kurig)德国低音提琴演奏家,教育家
  • 克莉丝提哪·霍克 (Christine Hoock)德国低音提琴演奏家,教育家
  • 堤维西‧巴赫贝 (Thierry Barbé) 演奏家,教育者。

·陈子平,演奏家,教育家

台湾

  • 傅永和 演奏家,教育者

注释

编辑
  1. ^ 低音大提琴. 国立台中教育大学.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曹利群. 弓弦上的辉煌.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 15 (中文(中国大陆)).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