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菊
余家菊(1898年—1976年5月12日),字景陶,又字子渊,男,湖北黄陂人。中华民国教育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代表人物,中国青年党领袖之一。[1]
余家菊 | |
---|---|
个人资料 | |
字 | 景陶 |
别名 | 子渊 |
出生 | 1898年 大清湖北省黄陂县 |
逝世 | 1976年 中华民国台北市 |
政党 | 中国青年党 |
学历 | 伦敦大学学院 爱丁堡大学 |
生平
编辑余家菊生在湖北省黄陂县一个书香世家。1912年,考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预科班。1915年,入大学本科中国哲学门学习,1918年6月毕业。1919年7月,余家菊经王光祈介绍,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并常在该会的机关刊物《少年中国》上发表文章。[1]
1920年2月,余家菊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研究科第一班,并且开始翻译西方哲学著作。1921年3月,余家菊应河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聘请,在该校授课,并兼任河南省教育厅编辑。1921年7月,兼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的前身)教师。1922年,以教育部公费生派赴英国留学,起初入伦敦大学学习心理学一年,后转入爱丁堡大学学习哲学。1924年夏归国,担任武昌大学教育哲学系主任。[1]
余家菊留学时,系统研究了和教育学有关的各个方面问题
,重点研究了心理学,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重要基础。1922年起,余家菊开始研究国家主义教育,并撰文宣传。1923年10月,余家菊、李璜合著的论文集《国家主义的教育》由中华书局出版。1925年,余家菊又写成《国家主义教育学》一书。1925年春,余家菊进入中华书局,与曾琦创办《醒狮》周刊,并任教育副刊编辑。同年夏,余家菊加入中国青年党,与李璜、陈启天等人发起组织“国家教育协会”。1926年,余家菊在南京的国立东南大学任教,后来赴中国北方各地鼓吹国家主义教育。1928年,到中国东北的私立冯庸大学任国文教员,并主编《东三省民报》副刊。1929年底,遭到北洋政府逮捕,关押10天。1930年,余家菊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任教。1935年,余家菊任北平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主任。[1]
1937年秋,应河南大学校长刘季洪之邀,余家菊任该校教育系教授、系主任。在任期间,余家菊一方面将西方教育理念尤其是西方教育哲学引入河南大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开展教育研究,开始准备撰写《教育与人生》。[1]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参政会在汉口成立,余家菊连任一至四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后来,余家菊先后出任制宪国民大会代表,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2]1949年,余家菊赴台北市寓居。[1]1969年(民国58年),随着左舜生重建中国青年党,陈启天、左舜生、余家菊、李璜、胡国伟5人就任党主席。[3]
著作
编辑- 《英国教育要览》
- 《国家主义概论》
- 《国家主义的教育》
- 《国家主义教育学》
- 《教育社会哲学》
- 《教育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