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

帝制時期對古代中央政府(包括宮廷)的稱呼
(重定向自內廷

朝廷中国日本汉字文化圈国家,在皇帝制度下对宫廷中央政府等统治机构的总称。

紫禁城为1420-1912年间的中国政府最高权力象征

词源

编辑

“朝”:
中文所谓的“朝”字具有代表早晨,有今日(一昼夜)含义,在政治上延伸为今日治天下者,引用为当政政权的意思[来源请求]。 因此“朝”是指所执政之政权,如“我朝混一以来,朔南暨声教,士大夫歌咏”、“我朝内政修明,垂裕奕叶”等皆属同用法。与此相对的字词为“野”。
“廷”:
中文所谓的“廷”在《释文》中表示“廷,人所集之处。”《后汉书》中县廷一词,引用《苍颉篇》曰:“廷,直也。”《说文解字》:“廷,朝中也。”《风俗通》:“廷,正也。言县廷、郡廷、朝廷,皆取平均正直也。”[1]
“朝廷”二字指办理政事和发布命令的地方,也指王朝的最高统治机构。

中国的朝廷

编辑

一般来说,中国的朝廷分为“内廷”(又称作中朝)和宰相为首的“外廷”(外朝)。在汉武帝之前,内廷在政治生活中起的作用很少,仅仅负责皇家内部事务,以及照料皇帝及其家族的起居,几乎所有的政事都是由外廷负责。但武帝为了抑制相权,以用兵为理由,召大司马大将军居内,组成皇帝的私人工作机构。武帝晚年,以尚书令为首的内廷几乎掌握了所有决策权力,丞相不过奉行文书而已。

在中国古代中央政治体制的演变中,皇帝的权力扩张,总是压迫宰相的行政权,故内廷也总是不断地取代外廷,成为正式的政府机构,比如汉朝的尚书令到了曹魏之后,已经成为正式的宰相职务。著名的三省制度中,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侍中都是过去随侍皇帝左右的内廷官职。宋代主管军事事务的宰相职务枢密使,在唐朝晚期出现,当时也是内廷官职,由宦官充任。

日本的朝廷

编辑

日本的朝廷就是与武家幕府相对,而以天皇为权力基础的统治机构,俗曰公家。10世纪后丧失了统治实权,成为形式上存在的虚设机构。但其中的职务仍然存在。直到安土桃山时代以前,武家政权掌权但并不太干涉朝廷的官职任命等事,虽然官职并没有权力,只是空名。到江户时代日本幕府开始大力干涉朝廷内部事务,强制天皇把许多有力的武士任命为朝廷的官员直到大政奉还为止。

注释

编辑
  1. ^ 后汉书·卷六十八 ‧ 列传第五十八》郭太字林宗[……]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苍颉篇曰:“廷,直也。”说文:“廷,朝中也。”风俗通:“廷,正也。言县廷、郡廷、朝廷,皆取平均正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