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家政权

日本历史时期

武家政权指的是日本历史上从平安时代后期至江户时代,由武家栋梁日语武家の棟梁军事贵族日语軍事貴族)为首的天下人日语天下人、能够实效支配地方社会的武士阶级,即所谓的“武家”所掌握的中央政权。又称武士政权。从前把12世纪后半叶由源赖朝建立的镰仓幕府做为武家政权建立的开端,现在一般往前追溯二十年,将平清盛建立的平氏政权也视为武家政权。[1]武家政权历经平氏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含鞆幕府日语鞆幕府)、织田政权丰臣政权江户幕府六个时期,时间总长701年。武家政权统治时代,其统治家族的家督是日本事实上的最高领导人。一般担任幕府官职征夷大将军执权,或担任朝廷官位太政大臣关白,以达到架空皇室朝廷目的,甚至干预天皇废立,支配全国大名,使天皇成为傀儡。

日语写法
日语原文武家政権
假名ぶけせいけん
平文式罗马字Buke seiken

武家政权并不等同于幕府,在幕府开设之外也存在着凌驾于天皇之上并架空公家政权,以朝廷官位太政大臣统治天下的武家政权,例如平氏政权丰臣政权

历史 编辑

武家政权问世以前的日本相继为天皇亲政摄关政治院政等政治型态,以皇族公家组成朝廷的行政中枢。并派遣具备官人日语官人身份者出任国司行使地方统治职权。

特别是在奈良时代,政府以律令制为基础,各道都督利用了古代地方首长的后裔郡司日语郡司阶级的酋长权力。由国司四官设置国衙日语国衙组织编制户籍,并在整个朝廷领土上铺开了个人控制的网络。然而,到了平安时代前后,地方社会的分层急剧发展,对失去技能的小农征服运动更加激烈。结果,国衙难以以户籍为基础支配地方,也难以征收维持中央政府所需的税收。比前期更大程度地下放权力,一个王朝国家制度建立于10世纪,通过富裕农民控制地区并征收税收。在此崭新体系之下,武士的地位被确立为负责捍卫国衙军制日语国衙軍制的战士。在确立国衙军制和武士地位的过程中,早期武士为确立自己的地位而进行有条件的斗争,扩大为武装起义导致了承平天庆之乱平将门藤原纯友等人领导了叛乱,这次叛乱在短时间内被镇压,但在这场动乱中,平将门夺取了坂东诸国的国衙机构,自称为“新皇”并建构起“小律令国家体制”。其试图建构一个新制度但未成功,由于这是武士首度试图独立脱离于律令制度的尝试,有观点认为平将门的经验给日后源赖朝建构的东国武家政权提供了借鉴 [2]

再者11世纪庄园公领制日语荘園公領制建立后,庄园公领日语公領国衙领日语国衙領)之间频繁发生武力冲突,庄园与公领的管理者多由武艺世家与武士出任惣司日语惣村郡司日语郡司乡司日语郷司保司日语保司等职。通过这种方式,武士成为雄踞地方的领主,并确立自己作为该地区有效统治者的地位。

平安时代末期 编辑

平安时代末期,平清盛朝廷的内乱保元之乱平治之乱中立下战功,促使贵族与统治阶级意识到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并确立了其军事权威的地位。然后,他成为首位以武士的身份被任命为太政大臣者,并取得最高权力。平氏政权组织各地的在地武士建立家人制支配全国,还通过国衙制度下诏全国武士承担守护天皇皇宫的大番役勤仕警备任务,被视为最初的首个武家政权。[3]此外,平清盛还建立了守护、地头等各种制度,这些制度与内里警护大番役制度一起被后来的源赖朝政权强化延续。[4]伊势平氏(平家)家族占据了朝廷官衔,而清盛本人则成为天皇外戚,与摄关政治几无差异。虽然他们成功将武士渗透到现有的体系中,但他们仍无法通过武家建立自己的独立政治体系,并像以前的藤原氏一样继续专政,如此只不过展示了平家一族的繁华与非凡的功业,以及他们的繁荣。[5]因此,许多地方武士为了提高自己作为地方有效统治者的地位,希望通过与中央军事当局的联系来获得权力,加强控制,但又无法充分确立自己的利益代表地位。[6]终为同时起事的源义仲源赖朝所灭。

镰仓时代 编辑

正式的武家政权始于源赖朝建立的镰仓幕府。赖朝是被朝廷贵族驱赶出国的东方武士起义旗手,于寿永2年·治承7年(1183 年)十月收到后白河院的敕令,承认其于东方的统治权(有效控制了东海道东山道)。[7]随后,他被任命为右近卫大将,但随即辞职返回镰仓,并于翌年(1191年)正月,以前右近卫大将的身份颁布了“政所吉书始”初步设置家政机关日语家政機関。文治元年11月29日(1191年),他通过文治敕许日语文治勅許,让朝廷批准其地方守护(初为国地头日语国地頭[8])和地头的任命权,主要势力范围于东日本并控制了全国的军事总动员系统[9]。 为了建立一个结构以确保武家政权的独立性并得以有效控制武士阶层,他向朝廷寻求索取“大将军”的称号[10],并被任命为级别低于近卫大将的征夷大将军开创幕府以建立其权力结构。此时,它仍然是一个以日本东部为中心的地方政府并从属于天皇上皇且与之并行的武家势力。河内源氏嫡流(源家)一门三世而亡,作为主力的御家人北条氏外戚身份从摄家迎立了藤原赖经为将军,此后又扶植了宫将军为傀儡,自己以执权的身份掌握最高实权。[11]1221年承久之乱后,镰仓的武家势力于北条义时领导下击溃朝廷势力,取得于前平家被没收的官地日语平家没官領内任命守护、地头的权力,后将其控制权扩展到全国,最终成为全国第一个统一天下的武家政权。随后武家政权消灭京都朝廷的武士势力废除京都守护的职务,改为设置由御家人组成的六波罗探题监视、干预朝廷和皇位继承。在各个地区,地头取代了国衙领和荘园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随着武家政权对全国的控制力道增强,以关怀和抚育人民作为统治力量的抚民思想逐渐渗透至武士阶层,武家政治随之逐渐成熟[12]

镰仓时代中后期,在与其他有力御家人的权力斗争中获胜的执权北条氏巩固其专制统治日语得宗専制。1274年和1281年两次元日战争等其他因素导致许多御家人在经济和政治上没落,对镰仓幕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再加上后醍醐天皇起身倒幕,镰仓幕府也被足利氏新田氏等有力御家人背弃,最终走向灭亡。

南北朝时代 编辑

后醍醐天皇消灭镰仓幕府后实施建武新政,武家政权中断。后醍醐天皇亲政后旨在缩减武士领地、恢复国衙领的独裁统治以及以公家为优先的各项政策,致使新政府失去武家的支持。足利尊氏利用镇压中先代之乱的机会反叛后醍醐天皇,众多武家因而集结起来攻打建武政权,后醍醐天皇携带三神器流亡吉野。紧接着,足利尊氏在陆奥被北畠显家军击败后逃往九州,于短时间内又成功夺回政权,尊奉光严上皇的院宣重返京城。他暂时与后醍醐天皇和解,但随后拥立持明院统光明天皇成立北朝朝廷与室町幕府。后醍醐天皇因而再次与武家对立,在吉野建立南朝,日本朝廷分裂为南、北两个,导致全国进入战乱的南北朝时期。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南、北两朝廷透过《明德和约》实现统一,南朝被并入足利家扶植的北朝。虽然南北两朝廷引起了一些战乱,但有学者指出南朝存在过一段时间,并没有因为1348年高师直攻陷吉野据点以及在贺名生日语賀名生战败而被彻底消灭。自两朝廷合并后,天皇仍持续拥有制约武家的权威,并保留了其继续存在的实力。 [13]

室町时代 编辑

室町时代,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篡夺朝廷权力,图谋成为治天之君,获中国明朝册封为“日本国王”。此外,义满剥夺了官员的任用权、祭祀权与更改年号及赏罚纶旨日语綸旨等权力,天皇和朝廷的权威于此时下降到最低水平。[14][15] 其终极目标是让三子足利义嗣日语足利義嗣即位为天皇,后因义满薨逝而无法实现。[16]另也有反论认为足利义满掌管天子的权力单纯只是为了重建和改革朝廷。[17]

另外,守护最初被禁止干涉国司的业务与地头的权限,应仁之乱后地方领主的势力扩张逐渐成为雄霸一方的诸侯。室町时代后半期,地方势力的统治大权迅速进展,地方守护被称为守护大名。与此同时,室町幕府逐渐弱化成为近畿地区的地方政权,细川氏三好氏等幕臣势力不断增强,15世纪中叶以来的国内治理状态因而被称为幕府·守护体制。

往后封印了60年的赏罚纶旨日语綸旨制度在永享之乱期间复苏并被滥用,标志着天皇权威复苏的开端[18][19]

明应之变时,天皇服从武家的权威落实武家执奏日语武家執奏制度以获得免于为其行为承担政治责任的原则作为交换[20]

战国・安土桃山时代 编辑

战国时代,势力日益强大的守护大名与幕臣之间的矛盾引发了涵盖将军继承在内等多项纷争,进而爆发大规模内战应仁之乱明应之变后,室町幕府失去对国家的控制权,仅在畿内地区成为地方行政机构保留少数权力。[21]许多守护失去对国内的控制并重新获得权力,并且有大约150个具有不同背景的地方势力,如守护代国人等,他们的影响力形成了统治多个领土的大名领国,成为战国大名[22]。这些战国分国皆由武力组建,而不是受朝廷或幕府的委托,朝廷和幕府的任命与批准成为一种形式。[23]武家势力成为决定性力量,但另一方面,崛起的战国大名则与中央权门接触获得朝廷官衔,以取得权威和正当性。此外,以大内氏收购大宰大弐官职为起点,以扩大战国大名势力为实际名目的任官制度也开始出现。 例如,毛利氏是收到天皇送来的兰奢待切屑就欣喜若狂,京都的公家文化渗透到武家,对天皇的崇拜亦更加强烈。就这样,天皇的权威在武家的崛起过程中以新的形式复兴。[24]

战国大名中,尾张国织田信长拥立将军足利义昭上洛,其后与足利义昭的矛盾加深,1573年将军义昭被流放,室町幕府被消灭。信长出任权大纳言右近卫大将,并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织田政权,以“天下人日语天下人”的身份执掌天下。由于信长在完成统一大业前身殒,其后崛起的丰臣秀吉于1590年完成天下统一,并于先前成为近卫前久的养子,在1585年就任内大臣关白,成立丰臣政权。作为天皇的忠诚武将,秀吉推翻了信长之前室町幕府武家政权的成果和文献制度,向天皇俯首称臣,被天皇册封为太政大臣[25]1598年丰臣秀吉薨后,德川家康于1600年关原之战胜出并控制住所有战国大名,成为新的天下人[26]。家康以吾妻镜为根据,自称世出与足利氏同族的清和源氏新田氏流,1603年就任征夷大将军后建立江户幕府,获朝廷正式认可其为武家领袖[27]。另外,在织田政权之前的三好长庆扶植堺公方日语堺公方成立的三好政权日语三好政権有时也被视为武家政权。

江户时代 编辑

江户时代持续了264年,在此期间,幕府通过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控制朝廷。由于非政治领域需动用天皇的权威,朝廷与幕府双方多有摩擦、偶尔关系僵化,至东山天皇时朝廷改善与幕府的关系,已由幕府完全支配[28],地方政治上由分封各藩主施政,称为幕藩体制。 幕府提倡儒家朱子学学派,并以此为基础稳定政权权力。有段时间荻生徂徕室鸠巢山鹿素行等儒者提倡尊称幕府为“公仪”或“朝廷”,甚至直接称“王”[29][30]。关于幕府的权力基础,新井白石曾向德川家宣讲解其著作‘读史余论日语読史余論’时解释:“现在的朝廷是北朝的后裔,是为了延续武家政权而建立的,德川家在关原之战取胜统治了整个国家是天命依归,过程中并没有寻求天皇作为合法性的基础,而属王朝更替”[31]。然而另一方面,尽管幕府是一个以镰仓幕府为模式建构的独立型幕府机关,在天下安定、儒学兴盛的背景下,《大日本史》的编纂引发了自战国时代以来天皇权威的又一次复苏。18世纪,当幕府权威因饥荒等因素而动摇时,古典文学界开始广为散布幕府权力是由朝廷授权的大政委任论日语大政委任論。1788年,江户幕府老中松平定信执政改革[32]。为了通过武家的力量统领全国,政府以农地为发展基础。然而由于工商业兴起,包括征税在内的多项基本制度无法应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随着向大商人借贷的增加,幕府各藩纷纷破产。商人只需缴纳少量的城市共同财富基金,却无需纳税[33]。尽管存在着向御用商支付御用金及大名贷款透支等情况,但武家的力量已无法赶上时代及社会的变化。最终在江户时代末期,幕府的财政赤字直接导致了尊皇思想日语尊皇論逐日蔓延于市井社会。

幕末 编辑

江户时代末期,国外列强要求幕府开国、缔结通商条约,尊皇攘夷倒幕运动因而兴盛。公武合体失败加上长州征讨失利等政情不稳因素促使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选择于1867年大政奉还结束武家治世。1868年鸟羽伏见之战爆发,幕府势力与包括萨长土肥在内的西南雄藩开战,最终于戊辰战争确立萨长土肥一方的胜利,他们随后成为朝廷的正规军队“官军”。不过这也包含各大雄藩内部自己发生阶级翻转的因素,各藩的下级武士在与上级武士对抗后率先崛起主导各藩的藩政,倒幕成功后于明治维新期间主持明治政府[34][35]。此后日本由明治政府统治,诸大名列位华族,其他武士被列为士族,传统武家制度消失。武家思想则于明治时期以现代日本的形式存在,通过教育实现完备彻底的家族制度和征兵制,成为此后近代日本帝国成为军事国家的基础。

武家政权列表 编辑

中央政权统治时长

武家政权
(中文/日文)
家族 官位 幕府官职 时期 领袖
年份 时长 初代 末代 列表
平氏政权
平氏政権へいしせいけん
伊势平氏 太政大臣 × 公元1167年-公元1185年
仁安二年-文治元年)
18年 平清盛 平宗盛 ()
镰仓幕府
鎌倉幕府かまくらばくふ
河内源氏 右大臣 征夷大将军 公元1192年-公元1333年
建久三年-元弘三年)
141年 源赖朝 守邦亲王 (表1
&表2)
北条氏源赖朝薨后,姻亲北条氏掌握实际最高权力,任意废立摄家宫家出身的幕府将军) × 执权 北条时政 北条守时
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むろまちばくふ
足利氏 太政大臣 征夷大将军 公元1338年-公元1573年
历应元年-天正元年)
235年 足利尊氏 足利义昭 ()
鞆幕府日语鞆幕府
鞆幕府ともばくふ
公元1573年-公元1588年
天正元年-天正十六年)
15年 足利义昭
织田政权
織田政権おだせいけん
织田氏 右大臣 × 公元1568年-公元1583年
永禄十一年-天正十一年)
15年 织田信长 织田秀信 ()
丰臣政权
豊臣政権とよとみせいけん
丰臣氏 太政大臣 × 公元1585年-公元1603年
天正十三年-庆长八年)
18年 丰臣秀吉 丰臣秀赖 ()
江户幕府
江戸幕府えどばくふ
德川氏 太政大臣 征夷大将军 公元1603年-公元1868年
庆长八年-明治元年)
265年 德川家康 德川庆喜 ()

近乎中央政权的政权

参见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五味文彦 “中世の风に思う” ‘史学雑志’108巻1号 史学会、1999年、38页。
  2. ^ 平将門. 日本歴史大辞典. 平凡社. 1993: 599 (日语). 
  3. ^ 饭田 1974,第13-14、195-196页.
  4. ^ 饭田 1974,第203-205页.
  5. ^ 田中 1994,第122、234、303页.
  6. ^ 饭田 1974,第111、203页.
  7. ^ 佐藤 1983,第257页、ページは2007年岩波现代文库版。既に実质获得の军事警察権の公认と新たに东国行政権を得た。
  8. ^ 石母田正“镰仓幕府:国地头职の成立”石母田正・佐藤进一编‘中世の法と国家’、东京大学出版会、1960年
  9. ^ 佐藤 1983,第82-83、104页、ページは2007年岩波现代文库版
  10. ^ 下村修太朗, そもそも、源頼朝は征夷大将軍を望んでいなかった?, 関口崇史 (编), 征夷大将軍の研究最前線, 日本史史料研究会 监修, 洋泉社, 2018 (日语) 
  11. ^ 呉座 2021,第176-284页.
  12. ^ 呉座 2021,第280-315页.
  13. ^ 网野善彦. 日本の歴史を読みなおす. 筑摩书房. 1991: 223–224 (日语). 
  14. ^ 今谷 1990,第34-168页.
  15. ^ 今谷明. 天皇家はなぜ続いたのか. 新人物往来社. 1991 (日语). 
  16. ^ 今谷 1990,第168-183页.
  17. ^ 石原比位吕“足利义満の対朝廷政策”‘室町时代の将军家と天皇家’(勉诚出版、2015年)など
  18. ^ 今谷 1990,第187-192页.
  19. ^ 今谷 1993,第210-211页.
  20. ^ 今谷 1993,第211-213页.
  21. ^ 铃木良一. 戦国の争乱. 岩波講座日本歴史. 第8巻 中世4. 1963: 4 (日语). 
  22. ^ 小和田哲男. 戦国の群像. 学研新书. 2009: 11–14 (日语). 
  23. ^ 石井良助 1982,第303页.
  24. ^ 今谷 1993,第114-124页.
  25. ^ 今谷明. 武家と天皇-王権をめぐる相剋-. 岩波新书. 1993 (日语). 
  26. ^ 石井良助 1982,第238页.
  27. ^ 石井良助 1982,第225-226页.
  28. ^ 藤田覚 2011,第14-78、114-115、127-129页.
  29. ^ 渡辺浩. 序 いくつかの日本史用語について. 東アジアの王権と思想. 东京大学出版会. 1997: 4–6 (日语). 
  30. ^ 高桥 2018,第70-71页.
  31. ^ 藤田覚 2011,第147-146页.
  32. ^ 藤田覚 2011,第263-271页.
  33. ^ 大石慎三郎; 津本阳. 米が金・銀を走らせる - 江戸史講義. Lecture books. 朝日出版社. 1985: 73 (日语). 
  34. ^ 田村安兴‘天皇と官吏の时代:1868年-1945年’清文堂出版, 2014年、p.84
  35. ^ 伊部英男‘开国:世界における日米関系’ミネルヴァ书房、1988年、P.90

参考文献 编辑

  • 佐藤进一. 日本の中世国家. 岩波书店. 1983 (日语). 
  • 饭田悠纪子. 保元・平治の乱. 教育社历史新书. 教育社. 1979 (日语). 
  • 田中文英. 平氏政権の研究. 思文阁出版. 1994 (日语). 
  • 石井进. 鎌倉幕府. 日本の历史7. 中央公论社. 1965 (日语). 
  • 石井良助. 天皇:天皇の生成および不親政の伝統. 山川出版社. 1982 (日语). 
  • 藤木久志. 織田・豊臣政権. 日本の历史15. 小学馆. 1975 (日语). 
  • 藤木久志. 豊臣平和令と戦国社会. 东京大学出版会. 1985 (日语). 
  • 今谷, 明, 室町の王権, 中公新书, 中央公论社, 1990, ISBN 4121009789 (日语) 
  • 今谷, 明, 天皇と天下人, 新人物往来社, 1993, ISBN 4404020732 (日语) 
  • 藤田覚. 江戸時代の天皇. 天皇の历史 06. 讲谈社. ISBN 978-4-06280736-4 (日语). 
  • 高桥昌明. 武士の日本史. 岩波新书. 2018 (日语). 
  • 呉座勇一. 頼朝と義昭:武家政権の誕生. 讲谈社现代新书. 2021 (日语). 

关联文献 编辑

  • 三鬼清一郎. 織田政権の権力構造. 幕藩制国家の成立. 讲座日本近世史1. 有斐阁. 1981 (日语). 
  • 朝尾直弘. 将軍権力の創出. 岩波书店. 1994 (日语). 
  • 藤木久志. 天下一統. 大系 日本の历史 8. 小学馆. 1988 (日语). 
  • 北岛万次. 豊臣政権論. 幕藩制国家の成立. 讲座日本近世史1. 有斐阁. 1981 (日语). 
  • 藤野保. 幕藩体制成立史の研究: 権力構造の確立と展開. 吉川弘文馆. 1961 (日语). 
  • 中野等. 文禄・慶長期の豊臣政権. 历史评论. 1994, (534) (日语). 
  • 北岛正元. 江戸幕府の権力構造. 岩波书店. 1964 (日语). 
  • 藤井譲治. 家綱政権論. 元禄・享保期の政治と社会. 讲座日本近世史4. 有斐阁. 1980 (日语). 
  • 守屋嘉美. 阿部政権論. 開国. 讲座日本近世史7. 有斐阁. 1985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