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德国哲学家、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的一部手稿,共包含11节。

1888年的初版封面
马克思手稿《费尔巴哈的提纲》原稿

简介 编辑

该手稿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写的笔记[1]:1。笔记在1844-1847年的笔记本中,标题为《1. 关于费尔巴哈》,马克思生前并未付梓[1]:1。1888年,恩格斯在整理《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时把它作为附录首次发表,标题为《马克思论费尔巴哈》[1]:1。思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1888年单行本序言》称:马克思“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1。《提纲》有马克思1845年的原稿本,恩格思1888年的修改本[1]:1

写作原因 编辑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1836-1848年英国工人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先后失败,需要有科学理论指导[1]:1。为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的错误[1]:2。马克思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2

沿革 编辑

《提纲》共11条[1]:2。该手稿反映了其对费尔巴哈哲学体系的批判,并归类为“旧唯物主义”[2]。文中,马克思还提出基于人类社会而非抽象人类的“新唯物主义”[3]。其文中的第十一节“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被刻在了马克思的墓碑上。

评价 编辑

恩格斯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4]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吕静. 《馬克思主義經典解讀》. 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0. 
  2.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节):“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3.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节):“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4. ^ 徐光春.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 武汉. 2017年12月: 285–28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