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圣爷庙

(重定向自冬山八寶掛貫

24°38′19″N 121°45′48″E / 24.638702°N 121.763422°E / 24.638702; 121.763422

石圣爷庙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宜兰县冬山乡八宝村宝圣路25巷21号
主神石圣王爷公
例祭农历七月初七
建立时间1912年左右
地图
地图

石圣爷庙,是位于台湾宜兰县冬山乡八宝村的石头公庙,其七夕时的挂贯习俗受宜兰县政府所推广。

沿革

编辑
 
石头公

八宝村的石头公信仰可上推1820年代之前,为八宝、丸山地区汉人拓垦之初。1899年,始设有管理人,第一代管理者为1933年管理员张阿番的父亲。1912年前后,搭建小祠。台湾日治时期曾景来述及信徒虽说想盖立大庙,但掷筶因都出现否定的答案,所以未建。1971年前后改建,并将散置在庙四周的十多粒大石,设计成为外围的公园景观。[1]

1987年成立管理委员会。1990年代,彰化县员林至贤宫乩童表示金母娘娘想要来宜兰寻找石头公,待至员山乡后,才从当地居民得知冬山乡八宝村才有石头公庙。至贤宫乩童说金母娘娘降旨要为石圣公盖大庙,也得到石圣公表示准许的掷筶。因此1993年,增建二楼神殿,形成大庙罩小庙的模样。2007年,新当选的主任委员为已连任多次的李万居。[1]

祭祀

编辑

以七月初七为祭祀。1938年曾景来的《台湾宗教と迷信陋习》纪录当地人表示石圣公在当地比神佛更受崇拜,在清朝还有官厅经常以壮观的队伍前来参拜。1910年代调查记录,信众约有两、三万人,多数属于台湾北部的闽南裔,也有客家裔。《台湾宗教と迷信陋习》还记载附近约30户住家会互相传递香牌以负责烧香、早晚在约400坪的庙境内打扫。[1]

陪祀有赵公明,庙祝游旺欉表示不知该神像何时就被摆放在石头上。1990年代盖庙后,也供奉金母娘娘。2008年8月的兰阳博物馆《兰阳博物》报导祭祀范围为八宝村7、8邻,约41户。[1]

挂贯

编辑
冬山八宝捾絭
官方名称冬山八宝捾絭
类型登录等级:民俗
登录种类:民俗
评定时间2006年12月27日
详细登录资料

此庙有挂贯的传统习俗,是父母会将小孩送给石头公做义子。传统会从石头公取得石块,将其磨平、打洞穿红绳后,挂在儿童颈上以求平安,后来庙方改以铸造正背面分别刻有“石圣王爷公”与“保佑平安”字样的铜币作配戴。游锡堃小时候也是此庙的义子。[2][3]

民众多选择在农历七夕前后祈求,尤其在七夕人潮达到高峰。最早只有男孩才能祈求,后女童也可以。挂贯分为求贯、换贯、脱贯。求贯:首次到石头公前求取铜币,送上祭品,祷念后再求杯,庙方再将穿铜钱的红线挂到小孩颈上;换贯:每年到石头公前换红线,由庙方换成新贯,持有人再拿贯绕香炉三圈;脱贯:孩童十六岁后,在石头公前送上红龟糕和米糕作祭品,钻过神轿下,庙方将拜过的贯还给持有人作纪念,宣布持有人成年。[2]

县议员杨政诚积极推动此七夕习俗。刘守成担任宜兰县县长时将此活动于2004年先试办,次年起由宜兰县文化局主办,并且比照头城抢孤成为大型的民俗活动,名为“儿童守护节”。[3]

此习俗以“冬山八宝挂贯”登录为宜兰县无形文化资产之一[4]。2015年报导时,庙方估计一年求贯人数约三万人[5]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林怡靓. 石聖爺公廟沿革. 《兰阳博物》 (台湾: 兰阳博物馆). 2008-08, (第43期)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中文(台湾)). 
  2. ^ 2.0 2.1 李振华. 石聖王爺公 冬山兒童守護神. 《中华日报》. 2015-08-17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中文(台湾)). 
  3. ^ 3.0 3.1 王燕华、戴永华. 冬山掛貫 化身兒童守護節 石聖爺廟罕見習俗 宜蘭縣府同意明年接手主辦 比照頭城搶孤發揚. 《联合报》. 2004-08-18 (中文(台湾)). 
  4. ^ 江志雄. 〈北部〉小檔案︰走尪 躋身無形文化資產. 《自由时报》. 2011-02-17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9) (中文(台湾)). 
  5. ^ 江志雄. 〈北部〉宜蘭兒童守護節 摸石求貫祈安. 《自由时报》. 2015-08-17 [2017-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