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硬派
冷硬派(英语:Hardboiled)是一种文学形式,起源于1920年代禁酒令时期的美国,至今已发展为丰富多产的风格体系,形成一种全球性的推理小说子类型,并启发了后来盛行于好莱坞的“黑色电影”。中文的冷硬派译自英文“Hard-boiled”,原指煮透的水煮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用于形容历经沧桑而性格转变的退伍军人,后来涵义扩展为内心带有伤痕的硬汉和以之为主角的文学体裁。[1][2]
典型的冷硬派故事以感伤的笔触、机锋的对白等文学性为基底,背景大多发生在犯罪猖獗、政治腐败、司法不公、官商勾结、经济萧条、阶级压迫的城市边缘和社会底层。主角通常是性格孤僻、愤世嫉俗、生活潦倒、沉迷烟酒,但却铁汉柔情、内心正直严肃、坚守原则、富有道德与信念、具浪漫色彩和高度理想化特质的侦探,只身面对腐败的黑帮、财团、豪门、官僚、政客、警察等强大黑暗势力。[1][3]
古典冷硬派作品借由此种崩解或衰颓的社会秩序、以及孤独的薛西弗斯式反英雄主角,反映出当时“扒粪运动”之下、美国梦的繁荣表象破灭后堕落倾颓的社会图像,描绘其中个体所面临的幻灭、沉沦、死亡、挣扎与救赎,与推理小说黄金时期的柯南·道尔、G·K·却斯特顿、阿嘉莎·克莉丝蒂等古典解谜派分道扬镳,一反纯净优雅的英式风格和中产阶级价值观,强调血腥暴力、好勇斗狠、纵情声色的黑色美学,成为推理文学史上另辟蹊径的创新。[1][4][5]
美国的冷硬派简史
编辑历史上最早的冷硬派小说可能是卡罗尔·约翰·戴利刊登于1922年12月号《黑色面具》杂志上的短篇小说〈假冒伯顿·康布斯〉(The False Burton Combs)[6]。达许·汉密特的《血色收获》(1929)和《马耳他之鹰》(1930)则首先确立了冷硬派的风格,冷酷自私、男女关系混乱的山姆‧史培德是他笔下最有名的侦探。具有独特感伤笔法的雷蒙·钱德勒,在《大眠》(1939)、《再见,吾爱》(1940)、《漫长的告别》(1954)等作品中创造出洛杉矶侦探菲力普·马罗,成为冷硬派主角的经典形象,数十年来其系列故事多次搬上萤幕,传奇影星亨弗莱·鲍嘉等十多名演员都曾饰演过这个角色。在汉密特与钱德勒奠定的基础上,罗斯·麦唐诺在《寒颤》(1964)等名作中创造了名侦探卢·亚彻,借由聆听与问话破解案件的方式类似心理医师,因细腻勾勒出人性心理及提高冷硬派小说的文学性而备受赞誉。[7][8]
米基·史毕兰的作品在1950至60年代取得巨大成功,但批评者认为他笔下的主角迈克·汉默是危险的偏执狂、虐待狂和受虐狂,且其封面往往以衣着暴露的女性为插图,比当时其他冷硬派小说具有更明显的色情与暴力色彩。约翰·麦唐诺于《深蓝再见》(1964)创造了黝黑、高大、身手矫捷的“海边游侠”查维斯·麦基,他成天在佛罗里达州沿海驾着游艇四海为家,后来发展出21本以佛州、墨西哥和加勒比地区异国情调为特色的系列,每部书名中都有一种颜色的名称。罗伯·派克早年顶着“钱德勒接班人”的名号出道,接手创作“菲力普·马罗”系列故事,并让马罗在小说中完婚。他另以长达37部的波士顿侦探“史宾赛探案”系列闻名(首作为《古乌伏手卷》,1973),ABC电视台曾在1980年代翻拍为影集。其笔法机智风趣、作品大受欢迎,扭转了世人对冷硬派阴暗而充满暴力的印象。[9]
苏·葛拉芙顿的女私家侦探“金丝·梅芳”系列相当畅销,25本作品标题皆以英文字母做为开头,例如《不在场证明的A》("A" Is for Alibi,1982)、 《证据的E》("E" Is for Evidence ,1988)、 《杀手的K》("K" Is for Killer ,1994),但她始终拒绝将作品授权改编为影剧。劳伦斯·卜洛克有“纽约犯罪风景的行吟诗人”之美誉,连恩·尼逊在《铁血神探》中扮演过他笔下最有名的私家侦探马修·史卡德。卜洛克将冷硬派书写推向全新境地,他以《八百万种死法》(1982)、《行过死荫之地》(1992)等作品刻划出纽约独有的苍凉与孤独,透过犯罪事件写出人间诗意,已臻纯文学之高度。[10]
詹姆士·艾洛伊十岁时母亲遭到谋杀,曾加入陆军的他在退伍后酗酒、嗑药、流连街头,后来因酒精中毒而决心戒酒并走上写作一途。他以破碎而带有诗意的文字,构筑起独特的黑暗暴力世界,台湾推理评论家冬阳形容艾洛伊的小说是“又黑又稠的犯罪小说极品”。艾洛伊的《黑色大理花悬案》(1987)、《绝命之乡》(1988)、《铁面特警队》(1990)、《白色爵士》(1992)构成的“洛城四部曲”最是经典,皆以1940、50年代繁华与黑暗共融的洛杉矶为背景,纸醉金迷的黑社会、贪腐的政府与司法体制、惨绝人寰的凶残命案是他作品的核心。其中《黑色大理花悬案》及《铁面特警队》都曾翻拍为电影,后者由凯文·史贝西与罗素·克洛两大巨星主演,在当年奥斯卡奖获得9项提名。[11]
丹尼斯·勒翰以小说《战前酒》(1994)出道,创造了冷硬派男女侦探搭档“派崔克/安琪”系列,以龙蛇杂处的东岸大城波士顿为背景,黑色幽默的对话、深入家庭暴力与童年创伤的题材引起书市极大回响。好莱坞名导克林·伊斯威特改拍成同名电影的《神秘河流》(2001),是他真正打入主流文学界并登上巅峰的经典之作,其他畅销小说如《隔离岛》(2003)和《夜行人生》(2012)也分别被马丁·史柯西斯与班·艾佛列克搬上大银幕。英国作家李·查德以退役美国宪兵为主角的杰克·李奇系列(首作《地狱蓝调》,1997)也多被归类为冷硬派风格,该作品后来翻拍为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电影《神隐任务》系列。[12]
亚洲的冷硬派发展
编辑日本
编辑亚洲推理文学大国日本有“本格派”及“社会派”两大支柱,但也发展出自己的冷硬派系谱。源自美国的冷硬派潮流约在1950年代传入日本,大薮春彦经由江户川乱步推荐,在《宝石》杂志上刊载《该死的野兽》(1958),被视为日本冷硬派推理小说的先驱,与同时代的高城高及河野典生并称为“冷硬派三杰”[13]。生岛治郎以《伤痕街》(1964)出道,并以《追凶》(1967)获得直木奖,他继承了日本冷硬派中的阳刚面,也将英雄的精神层次发展得更为丰富。受到生岛启发的大泽在昌写下处女作《感伤的街角》(1978),另以新宿署鲛岛警部为主角的《新宿鲛》(1990)系列闻名于世,冲淡日本冷硬派文学中动作冒险小说的味道。逢坂刚波澜万丈的杰作《百舌呐喊的夜晚》(1986),则是描述公安警察与刑警体系暗地冲突的内幕。[14][15]
1980年代后,北方谦三著有多部以冷硬派为主题的系列作品。藤原伊织以全共斗事件为背景的名作《恐怖分子的洋伞》(1995),是史上第一部同时获得江户川乱步奖及直木奖的小说。驰星周获得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的《不夜城》(1996),描述拥有台湾血统的混血儿在新宿歌舞伎町黑社会打滚的故事,后翻拍为金城武主演的电影,并发展为三部曲系列作。石田衣良的《池袋西口公园》(1998)系列可说是冷硬派融合青春小说的变种,描述池袋不良少年真岛城的故事,其后由宫藤官九郎担任编剧的电视剧深受欢迎。誉田哲也以《草莓之夜》(2006)开启“警部补姬川玲子”系列,女星竹内结子主演的同名电视剧在当时蔚为话题。柚月裕子描写广岛县黑白两道斗争的《孤狼之血》(2015)系列,后来翻拍为役所广司及松坂桃李主演的电影,为2010年代后的日本冷硬派掀起新风潮。[14][16]
冷硬派通常被当作推理小说的子类型,但日本一些纯文学作家也写过可视为冷硬派的作品。存在主义文学巨擘安部公房的《燃烧的地图》(1967),描写追查失踪者的私家侦探在都市迷宫中逐渐迷失自我,呈现荒谬、疏离、死亡、伤害等情节。村上春树则多次表达他对雷蒙·钱德勒的仰慕,自称读过12遍《漫长的告别》,其名作《世界末日与冷酷异境》(1985)原文书名更是直接出现“冷硬”(ハードボイルド,hardboiled)一词,书中单数章节的“冷酷异境”明显具有冷硬派色彩。[17]
台湾
编辑剧场界人士纪蔚然写出具有冷硬派风格的文艺小说《私家侦探》(2011),以半自传式的叙事手法,将其对人生的思考转化为连续杀人魔的追缉过程,在日本获得2021年“这本推理小说真厉害!”海外部门第5名、“周刊文春推理小说 Best 10”海外部门第9名的殊荣。[18]
卧斧以都更、移工、宗教团体等本土社会议题为创作蓝本,推出《碎梦大道》(2014)、《抵达梦土通知我》(2016)、《低价梦想》(2020)等“碎梦三部曲”,交织着能与现实世界相互呼应的社会事件,再以缜密的推理掀开背后黑幕,承载着针砭时弊的写实主义笔调,更带有浓厚的冷硬派风貌与精神。失忆的主角仿佛是台湾自身的隐喻,在不明身世的状态下,仍要追寻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然而主角拥有抽取并阅读他人记忆的异能,似与冷硬派的本质和美学有所冲突,香港推理小说家陈浩基评论本作是“加入了冷硬派和奇幻元素的推理系列”[19]。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叡人认为,卧斧尝试承续冷硬派传统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视为“对‘台湾梦’破灭的一种评论与注解”。[1]
既晴在“张钧见探案”系列的短篇小说集《城境之雨》(2020)中,试图整合本格派、社会派、冷硬派等三大流派于一体,并亲自以制作人的身份改编书中短篇〈沉默之枪〉为公视电视剧。张国立的“乩童警探三部曲”(2020)充满冷硬派小说的经典元素,又巧妙融入台湾特有的宫庙文化与玄幻色彩,与美国冷硬派侦探有着非常相似的特质。[20][6]
香港
编辑陈电锯的《大丰收》(2012)将书名对应到汉密特的《血色收获》,内容谈及当时香港社会的乱象,以冷硬派写出香港在地特色。许信城的《追迹》(2021)描述主角受富家女委托,调查服侍多年的管家突然人间蒸发的原因,是香港少有的冷硬派推理作品。[21][22]
代表作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吴叡人. 偷渡太多希望的台式冷硬派推理?吳叡人讀《抵達夢土通知我》. 端传媒. 端传媒.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 ^ 枫雨. 台灣也有冷硬派偵探?淺談臥斧的碎夢三部曲. 巴哈姆特. 巴哈姆特.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9).
- ^ Charles J Rzepka. Detective fiction. Cambridge, UK: Malden, MA : Polity. 2005.: Chapter 6.
- ^ 冬阳. 【推理小講堂15】美國革命前奏曲. 博客来侦探社. 博客来.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30).
- ^ 冬阳. 【推理小講堂16】美國冷硬派:扣下扳機的那兩個男人. 博客来侦探社. 博客来. [2022-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4).
- ^ 6.0 6.1 提子墨. 融合台灣宮廟文化與玄幻元素的台式冷硬派──《乩童警探》. 博客来侦探社.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 ^ 小鹰信光. 私のハードボイルド―固茹で玉子の戦後史. 日本: 早川书房. 2006-11-01. ISBN 978-4152087768.
- ^ 寂小寞. 村上春樹、史迪格.拉森都致敬的作家:羅斯.麥唐諾. 圆神书活网.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0).
- ^ 翁裕庭. 【推理入門】淺談從冷硬到心軟的私家偵探. 博客来侦探社.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 ^ 麦田出版社文案编辑. 書籍介紹頁:《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從自我定位、撰寫大綱、發展人物情節,到電子書與自出版等最新出版趨勢,愛倫坡獎終身大師獎得主卜洛克的60年寫作技藝(全新增訂版)》. 博客来.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 ^ 林欣谊. 艾洛伊「洛城四部曲」 描寫警界黑暗. 中时新闻网. 2011-06-07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 ^ 脸谱出版社文案编辑. 戰前酒. 博客来. [2022-05-05].
- ^ 高城高“〈一期有限〉ということ”(荒虾夷版‘X桥付近 高城高ハードボイルド杰作选’所収)
- ^ 14.0 14.1 曲辰、陈国伟. 神話的系譜:亂步以降的日本推理小說. 博客来侦探社.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 ^ 香川正彦. ハードボイルド文庫小説おすすめ12選!日本作家を厳選. ホンシェルジュ.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 ^ 【特撰】国内作家が描くハードボイルド小説人気の12選をご紹介. サスペンスライフ.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6).
- ^ レイモンド チャンドラー; 村上 春树 (翻訳). ロング・グッドバイ フィリップ・マーロウ. 早川书房. 2010-09-15.
- ^ 汪宜儒. 紀蔚然寫偵探小說 想殺了冷伯. 中时新闻网. [2022-05-06].
- ^ 陈浩基. 既與社會攸關、亦與社會無關的異色傑作──讀臥斧「碎夢三部曲」. 博客来. [2022-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6).
- ^ 既晴. 華文犯罪小說的發展脈絡──從台灣談起,兼論中國、香港等華文作品. 台湾犯罪作家联会. [2022-05-06].
- ^ 陈电锯. 大豐收. 香港: Cup Magazine Publishing Ltd. 2012. ISBN 9789881524140.
- ^ 好書大家推──描繪香港在地風情的冷硬派推理《追跡》. 作家生活志. [202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