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吉层
(重定向自利吉泥岩)
此条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关主题的编者参与及协助编辑。 (2015年12月14日) |
利吉层(Lichi Formation)为台湾东南部一个标准的混同层,由泥岩填充物夹着许多外来岩块组成,故又称利吉混同层(Lichi Mélange),是台湾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的证据[2][3]。本地层是台湾地质学家徐铁良在1956年调查海岸山脉地质时所命名,因这些物质出现于台东市东北方的利吉村附近,而称为利吉层,亦有利吉泥岩、利吉恶地、利吉月世界等俗称。
利吉层 地层年代:上新世前期至更新世中期, | |
---|---|
类型 | 层 |
上覆 | 卑南山砾岩 |
下伏 | 八里山层、蕃薯寮层 |
岩性 | |
主要 | 青灰色或黑灰色泥岩 |
次要 | 砂岩、蛇绿岩等 |
地点 | |
取名自 | 台东利吉 |
命名 | 徐铁良 |
地区 | 台湾海岸山脉南部 |
国家 | 中华民国 |
台湾利吉层
编辑地理
编辑利吉层属于混同层的一种,地形上则属于恶地地形,处于易受地表径流侵蚀和切割的泥岩层与砾岩层分布区,岩层透水性低,土壤贫瘠,常年无植被覆盖,而容易因雨崩塌、产生蚀沟。因位处板块边界,常有复杂的错动和剪移、但仅在露头较好的地方可看到大致层理。他的层面常和剪裂面的方向一致,他的似面状构造现象的排列则方向随地而异,具有略呈南北走向与倾角陡峭。厚度1061米以上。利吉层主体为泥岩,含有多种火成岩与沉积岩块。其中基性和超基性的外来岩块,可能来自深海的海洋地壳,称做蛇绿岩套,大多具有摩擦痕以及剪移和倒转的现象,直径由数公分至数米不等,少部分岩块为1平方公里以上。[5]
历史
编辑利吉层原分布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海洋沉积物、海洋地壳物质与火山物质,受板块挤压上升至大陆地壳之上。为古代海底盆地被挤出地表后所形成。因堆积海底生物遗骸的沉淀泥层,呈青灰色属蛇绿岩系。[6]
于利吉层上的断层
编辑相关联结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Lai, L. S.-H.; Dorsey, R. J.; Horng, C.-S.; Chi, W.-R.; Shea, K.-S.; Yen, J.-Y. Polygenetic mélange in the retrowedge foredeep of an active arc-continent collision, Coastal Range of eastern Taiwan. Sedimentary Geology. 2021, 418: 105901 [2022-05-09]. Bibcode:2021SedG..41805901L. doi:10.1016/j.sedgeo.2021.105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9).
- ^ 利吉月世界(利吉惡地). [2018-1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9).
- ^ 池上断层露头与利吉层恶地景观-台湾之光旅游网[永久失效链接]
- ^ 存档副本. [2013-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8). 什么是混同层-发现史前馆电子报
- ^ http://www.erv-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200002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地表阵痛遗留的痕迹-花东纵谷国家风景区
- ^ 存档副本. [2013-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